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资料  >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 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动物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 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 熟——热 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咕咚》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小牛站起来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咕咚》。
  2.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
  二、听全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图意参考:
  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结过渡。
  刚才,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篇课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课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较朗读后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咕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热”、“闹”两个字,认识“四点底”。
  2.能力培养: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悟不能偏听偏信。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词连读。
  2.读词语。
  (课件出示)热闹 水花 正巧 逃命 木瓜 熟了
  吓坏 大伙儿 哈哈笑 跟着跑 说
  二、 学习生字
  1.记忆字形。
  (课件出示)热闹
  认识新偏旁——四点底。(师范写四点底)
  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说,提升方法。
  2.组词。
  3.书写。
  指导:热,上面部分要紧凑。横折弯钩弯得不要太大。
  4.用“热闹”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请你边读边想像,读读这句话,要读出热闹的场面。(板书:热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热闹的情景?你能用上“热闹”说一句话吗?
  引导把话说具体。
  三、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朗读、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事件起因)。
  1.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自己在课文中找一找。
  指名读给大家听。
  2.指导读好重点句。
  “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猴子“也跟着跑,边跑边叫”。
  “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二)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事件经过)。
  1.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谁走来了呢?
  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2.分角色朗读(戴头饰)。
  指导读好“你们看见了吗?”“我是在湖边听见的。”等句子。
  (三)朗读、理解、背诵第四自然段(事件结果)。
  1.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板书:听见)就造成了这热闹的场面。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头脑冷静下来了,它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2.小动物们看见的咕咚到底是什么?(板书:看见)它们看清楚以后,有什么反应?(板书:笑了)
  3.你能看着课文的插图,试着背背这个自然段吗?
  (课件出示):
  大家( ),正巧一个木瓜( ),咕咚一声,( )。 大伙儿( ),( ), 都( )!
  指导背诵。
  4.小动物们在笑什么?
  指名说,理解不能偏听偏信。
  (四)朗读全文。
  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
  四、布置作业
  1.用“热闹”写一句话。
  2.把第四自然段背熟。
  3.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6 咕咚来了
  热 听见 热闹
  看见 笑了

《咕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正当整个森林乱轰轰一片时,谁出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呀?(野牛)
  出示图二和图三,比较这两幅图,小动物们的表情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引读: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拦住大象,问:“———”大象说:“————”
  野牛非常冷静地问大伙儿:“———”
  大伙回答说:“—————————”
  野牛非常沉着地问小猴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吗?”小猴说:“————”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问兔子:“—”
  兔子说:“———————————”
  (四)、出示图四
  师:于是在兔子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湖边,这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 沉着冷静
  大伙儿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问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案例。《咕咚》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但这是一篇课外读物,如何用一个课时,让学生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懂得故事的寓意,我琢磨了很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阅读话题的设计又不能过深过放,一节一节下来,感觉又比较锁碎,最后,我通过图文结合,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咕咚》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个生字(热),认识“四点底”。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3、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
  1、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
  1、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词语朋友的名字吗?
  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
  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愿意给大家做一做?
  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别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热闹:提示“闹”在这里应该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热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场面?你能用热闹说一句话吗?
  齐读:吓坏、正巧、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
  3、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4、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都标好了自然段,说一说共有几个自然段。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思感悟:(15’)
  (一)、通读全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里提到了哪几种小动物。
  (1)指名请一位同学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片。
  (2)引导学生: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吗?你是从那个词看出来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的?(板书:动物们)
  2、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的反应一样吗?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小动物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赶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还知道什么了?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读出来。
  (三)、第二、三自然段。
  1、原来是一个木瓜掉到水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不过小动物们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动物们在遇到这件事之后,它们的反应一样吗?(不一样)快点读读二、三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逃跑、拦住)
  2、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他们都很害怕)
  3、可不是,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兔子就被吓坏了,(出示句子)赶紧读读这个句子,你从哪儿看出兔子被吓坏了?
  (提示:“拔腿就跑”说明兔子心里很害怕,所以跑得特别快。)指导朗读。
  4、其他的小动物听见兔子的喊声也很害怕,全都跟着兔子跑起来。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兔子和小动物们惊慌的样子来。自由读,指名读。
  5、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大象是怎么说的。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7、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四)、第四自然段。
  1、听了大象的话,他们又一起来到湖边要看个究竟,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赶快读读第四自然段。
  2、大家为什么“悄悄”来到湖边呢?(他们还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惊动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3、当他们悄悄来到湖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木瓜掉进了湖里,如果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虽然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
  4、多有趣的结局呀,难怪大家都笑了,让我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5、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一起读。
  四、复述课文,发展语言:(5’)
  1、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总结板书:不对、对。
  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指名复述。
  五、学习生字:(5’)
  过渡:由于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这个“咕咚”可让森林王国热闹极了。
  1、出示词“热闹”,读词,“热闹”的“热”是这课的一个生字,看音节读准字音。
  2、认识新偏旁:四点底。会读会写(提示:第一个点是左点,稍大,中间两个右点都比较小,最后一个右点较大)。
  3、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4、组词:热闹、火热、炎热、热情、热烈、热水、热心……
  5、指导书写:整体观察,上大下小。
  生描红,边描边想想还有什么要注意的。(横折弯钩和“飞”字中的横折弯钩一样,要写得斜一些。)
  师范写,学生练习。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6、咕咚来了
  小兔图 小猴图 —— 逃跑
  动物们
  大象图 —— 拦住

《咕咚》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热”“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
  ★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写好“热”字。
  ★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解题:
  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
  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
  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
  投影片: 逃命 正巧 熟了 热闹
  大伙儿 吓坏了 跟着跑 说一说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读。
  教师顺势点拨 “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
  3、学习“热闹”
  (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2)读词。认识新偏旁 “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
  (3)了解偏旁表示的意思。“四点底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火,还表示小鸟的尾巴。想一想,热字里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呢?”
  (4)记字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说一说。
  (5)写字。
  ①观察“热”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提示字形特点。
  ②教师范写“热”字。
  ③师生共同完成“闹”字的范写。
  ④学生练习。写字前提醒:身直、头正、肩平、臂开。
  ⑤反馈,再练。
  (6)再次出示句子。
  过渡:动物全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究竟因为什么,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三、学习了解内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读清楚,让大家都能听明白。
  过渡:我们听清楚了,是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水里。”(贴图)
  (二)学习第2自然
  1、自由读。这个声音首先被谁听到了?(板书:兔子)你从哪知道的?咱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兔子听见咕咚的声音,(板书:听见)它是怎么做的?再读这段:找一找,画一画。
  3、指名读。(板书:跑)
  课件出示图和句子: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 指导朗读:
  (1)指名读,了解情况。
  (2)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重点提示“拔腿”“边跑边叫”以及兔子的表情。
  (3)练习读。
  4、过渡: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猴子)自己读一读。(板书:跟着)思考:为什么说猴子也跟着跑?再读读写猴子的句子。
  5、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见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句子。
  (2)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3)媒体演示,情景再现。
  (4)学生交流,回归文本。
  (5)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大象说的话。过渡: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它说了什么?自己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
  2、理解大象说话的意图。(板书:看见)
  3、朗读练习,注意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内容。
  提问:(1)动物们来到了哪?它们是怎么来的?
  (2)它们看到了什么?
  (3)它们有什么反应?
  2.教师点拨,指导背诵。
  3.通过小练习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
  4.试着背诵。
  5.说说:它们在笑什么?
  (五)通读全文,感悟道理 。
  1.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
  2.交流讨论:你们能明白些什么?”
  四、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像小动物那样听到什么就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回去以后背背第四自然段。
  2.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咕咚》教学设计由好学资源网文秘资料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咕咚》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