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资料  > 

《贝多芬传》的教学设计

《贝多芬传》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贝多芬传》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贝多芬传》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贝多芬及其成就,学习其不懈追求的精神和谦逊的品格。
  2、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学习重点:目标2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贝多芬是众多音乐名人中的巨匠、泰斗。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需我们仰视的音乐巨著——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让我们虔诚的进入贝多芬的世界,去了解贝多芬的悲苦,去学习贝多芬的精神、品格,去感受贝多芬交响曲的震撼,去一睹贝多芬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阅读主场
  (一)学生阅读课文,确认作者向我们展示的“贝多芬的风采(一)”的具体内容。
  贝多芬其人的风采:
  对欢乐的讴歌——⑴想讴歌欢乐
  ⑵为讴歌欢乐而力
  ⑶实现对欢乐的讴歌
  非凡的毅力——⑴对人生的追求(一声悲苦,而从不放弃对
  欢乐的讴歌)
  ⑵对艺术的追求(明知在交响乐中引入合唱
  难度大,却坚持不懈地努力)
  超人的才华——⑴《第九交响曲》的写作
  ⑵他人对《第九交响曲》的议论、评价、掌声
  高尚的道德——为民族、为我们、为人类而创作,获得巨大成功,却“沉默”、“竟默无一言”(难得的谦逊)
  (二)小组研究讨论组员各自的确认,形成关于贝多芬风采(一)的共识,并推举一个同学做小组发言。
  (三)学生讲述贝多芬的故事,突出课文中“在悲苦的深渊里”、“不幸的人”、“永远受着忧患折磨”、“老是卷在热情和哀伤的旋涡内”等词语显示的贝多芬人生经历的信息。(欣赏《第九交响曲》的基础)
  (四)学生提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几个音乐术语的解释(欣赏《第九交响曲》的基础)
  ⑴交响曲: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四个乐章。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相似,但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较为丰富,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
  ⑵Adagio(柔板):乐曲中表示节奏的术语。其节奏相似于慢板。
  ⑶主题: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完整或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为乐曲的核心,亦为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
  ⑷弥撒曲:拉丁文missa的音译。天主教在举行弥撒(重复耶稣在十字架上对天主的祭献的仪式)时所演唱的复调风格声乐套曲。
  (五)学生阅读课文,听《第九交响曲》(“合唱”乐章),确认课文向我们展示的“贝多芬风采(二)”的具体内容。
  贝多芬作品的风采:
  深刻的作品主题——主题出现(“神明”“温柔”)
  主题过渡到人声(“严肃”“征服”“斗争”“热烈”“急促”“沸腾”)
  丰富的表现形式——乐队(演奏、“忽然终止”“进行
  曲”)
  歌唱(“低音”“男高音”)
  巨大的创作影响——“空前的成功”
  “五次鼓掌的欢迎”“狂热的骚动”
  (听完音乐后,让几个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描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六)小组研究讨论组员各自的确认,形成关于贝多芬风采(二)的共识,并推举一个同学做小组发言交流。
  (七)诵读课文第5、7两段,体会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综合运用的作用。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习”各题。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背诵“然后是进行曲的节奏……把它紧紧的搂在怀里”。
  (四)课外作业:
  按家长指定摘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以《我和爸爸(妈妈)走进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为题写一篇短文。

  《贝多芬传》教学设计篇2

  指导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进一步理解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而毕生不懈执着追求的崇高品质,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期间生活历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而毕生不懈执着追求的崇高品质,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的理想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讴歌欢乐追求博爱的伟大情怀。
  2、通过苦难和斗争达到欢乐的发展过程的描写,表现贝多芬非凡的才华和崇高的品德。
  3、《第九交响曲》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的理解。
  教学设想:
  (1)课前预习:
  1、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和他的作品;或者教师提供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后学生整理资料,讲述以下内容:(学生可以互为补充)
  (1)、贝多芬的家庭条件
  (2)贝多芬的教育情况
  (3)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
  (4)贝多芬的创作了哪些作品
  (5)贝多芬的身体情况
  (6)《第九交响曲》的创造过程
  (7)找出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而毕生不懈执着追求的句子
  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提炼信息能力、表达能力。
  朗读课文,应用工具书正音正字释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课堂学习:
  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主体性的教学原则。
  作业布置:
  采用分层布置法,给学生布置易、中、难三项作业,做自己喜欢做的那一项,体现民主性。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学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自制卡片数份。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1、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发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的相关资料。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看资料,(5分钟)或者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
  讲述贝多芬的以下内容:(学生可以互为补充)
  (1)、贝多芬的家庭条件
  (2)贝多芬的教育情况
  (3)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
  (4)贝多芬的创作了哪些作品
  (5)贝多芬的身体情况
  (6)《第九交响曲》的`创造过程
  (7)找出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而毕生不懈执着追求的句子
  2、简介作者罗曼罗兰和翻译家傅雷先生
  (二)、音、形、义检查,采用资料助读法:(课件展示出来)
  第一张卡片:呕(ǒu)歌:歌颂。呕:歌唱。踌躇(chóuchú):犹豫
  第二张卡片:阕(què):量词。乐曲一首为一阕。深邃(suì)深沉。
  第三张卡片:摩:按摩、观摩、摩擦、揣摩摹:描摹、临摹、摹本
  第四张卡片:
  hé平和、温和、讲和、和风
  hè一唱百和、和诗一首、和hú这一牌我和了
  huó和泥、和面
  huò和稀泥
  第五张卡片:颓丧:情绪低落,精神委靡。凄然:形容悲伤。
  目的:如果将每课的字词都整理在卡片上,在卡片的背面写上答案,那么学生就可以随时用来自己测试。
  (三)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后的点滴感受。
  师生质疑,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第九交响曲》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什么?它的原题又是什么?
  (2)如何理解“在一阙交响曲内引进合唱,在技术上有极大的困难”?
  (3)作者为何要描写贝多芬在演出《第九交响曲》出场时受到群众五次鼓掌欢迎这一细节?
  (4)《第九交响曲》是如何表现欢乐这一主题的?
  (四)课后练习:
  讨论:贝多芬是天才,那么这位天才是天生的吗?为什么?(要求用事实说明)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贝多芬为追求崇高理想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讴歌欢乐、追求博爱的伟大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通过苦难和斗争达到欢乐的发展过程描写的学习,理解《第九交响曲》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表现力。
  3、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师生讨论,解疑
  (二)局部研读,加深理解
  1、加速浏览课文第二、第三段,思考:
  (1)贝多芬毕生的计划是什么?
  (2)这样理解“他踌躇了一生”?
  (3)《第九交响曲》在艺术上是如何创新的?
  分组讨论后明确:
  ①贝多芬毕生的计划是讴歌欢乐。
  ②歌颂欢乐是贝多芬毕生的追求,贝多芬想把这个主题放在某一大作品的结局,一直至创作《第九交响曲》时,也还没拿定主意是否放在《第九交响曲》上。
  ③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曲》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乐器演奏的基础首次引进合唱,用歌颂欢乐的合唱掀起高潮,人们和乐队的巧妙结合,使《第九交响曲》获得了辉煌的效果。引进合唱,开交响曲创作之先河,这是贝多芬对交响曲极大的贡献。
  2、熟读课文第五段,思考:
  (1)在《第九交响曲》中,作者对欢乐的追求是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讨论后明确:作者对欢乐的追求这一情感是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形式的变化体现的。《第九交响曲》经历了和平柔美—坚强刚毅—激情澎湃的感情变化过程,具体来说经历了①当欢乐的主题初次出现时,忽然一片静默;②接着“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③主题带着一种严肃而受压迫的情调;④“欢乐”抓住了生命,征服了痛苦;⑤沸腾的乐章回溯贝多芬一生的经历;⑥整个人类拥抱着欢乐,音乐激情到达高潮,感情到达高潮,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2)如何理解“‘欢乐’自天而降,包裹在非现实的宁静中间:它用柔和的气息抚慰着痛苦;而他溜滑到大病初愈的人的心坎中时,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温柔,令人如贝多芬的那个朋友一样,禁不住因‘看到他柔和的眼睛而为之泪下’”?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描写中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给人的质感和巨大的精神作用。
  (三)感悟理解,赏析交流
  在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可以从以下方面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进行赏析交流:
  (1)你最喜欢的段落;
  (2)你最喜欢的句子;
  (3)你受到的教益、启示;
  (4)其他方面。
  (四)拓展延伸
  1、再次播放《第九交响曲》,学生默读课文,细细体会交响曲中所蕴含着的作者追求欢乐的情感。
  2、班级辩论赛:天才=勤奋+兴趣(分正、反双方)
  3、课外阅读傅雷翻译的《名人传》。
  4、以贝多芬为主题,编辑一份手抄报,班级内展览、交流。

《贝多芬传》的教学设计由好学资源网文秘资料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贝多芬传》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