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随笔  >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第四册P12-14例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理解 “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逐步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15根小棒、长方形纸一张
  教师: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
  一、平均分意义的学
  1、情境:班级开联欢会要买东西,小明和小芳买了6包食品,怎么拿?哪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
  2、如果小刚也去,每人拿的一样多,怎么拿?
  3、买了8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一样多,怎么分?
  学生尝试分
  交流
  小结: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断练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平均分是众多分法中的一种,进行平均分的尝试,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从不完整逐步清晰为“只要是每一份同样多的,就是平均分”。
  让学生逐步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种“生活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进步。
  二、平均分方法的研究1、把15个桃子平均分成5份
  学生操作
  反馈学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个1个分的;有可能是3个3个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个2个分,再1个1个分的的情况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策略,促进学生对平均分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三、巩固延伸
  1、举例。
  2、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把12个橘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3、练习
  4、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可以怎么分?从一些数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个物体、甚至一个图形平均分,使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认识更加完整。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
  同样多 平均分
  教具学具:
  演示教具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 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 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 的“做一做”
  A 、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 、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 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 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 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 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学反思
  《平均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近整体的“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由好学资源网教师随笔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