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8篇)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继续独立识字的习惯和根据上下文识字的方法;
  2、培养同学阅读时读出自身的感受,做到有感阅读,陶冶情操,感受阅读的乐趣;
  3、感受少年儿童的生机勃勃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感受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伴奏《快乐的节日》歌曲《快乐的节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师:小朋友们,上课前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出示多媒体课件:歌曲《快乐的节日》。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名叫什么?对,快乐的节日。(师板书课题)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全班齐读)
  师:我们中国有很多很多的节日,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日?(同学回答)
  师:哪个节日是属于我们少年儿童自身的节日呢?(同学回答)对,“六月一日”这一天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的节日,大家都会以快乐、自豪的心情度过这愉快的一天。今天让我们也一起来过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好吗?请翻开语文书107页。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朋友们,这首歌词写得可美了,你们愿意自身读读吗?老师请大家大声的借助拼音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拼几遍,再把生字词圈出来读给你的同桌听好吗?(生自由读文,认识生字)
  2、检查认识生字情况。指名让愿意当小老师的同学带领大家认读自身喜欢的、读得准的词语。(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让同学观察说说自身的发现。(可以说说读音也可以说说偏旁)
  4、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按顺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同学们都展示了自身的识字水平,不但声音洪亮,而且读的非常
  准确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来凑热闹了,你听!
  2、教师点击课件,出现丁丁配乐范读课文的画面和声音:
  师:丁丁读的是什么呀?(同学回答)丁丁读的怎么样?(同学回答)
  师:对,因为丁丁带着自身的感情去读了,我们读书不但要声音洪亮,读流利而且还应该带着自身的感情去读,这样才干读好。你想不想读好呢?下面,请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小节在小组内练一练。一会儿,咱们竞赛,看谁是今天的读书小能手!
  3、同学自由读课文。
  4、读书竞赛。谁想争当第一个读书小能手?
  师:你最喜欢的哪一小节。(同学回答)
  师:好,请读吧。(同学读书)
  师:你觉得读的.怎么样?(同学自评)想不想听听他人的评价?(同学互评)师:还有谁想读?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好,想读的就跟你的同桌合作读吧!看你和同桌到底谁是读书能手!
  5、教师评价:我觉得同学们都是读书小能手!刚才,我们读了自身喜欢的小节。
  现在,我们就来学一学我们喜欢的小节。怎样学呢?请看我们的学习小助手的建议:(课件出示学习建议:在小组内⑴你能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小节吗?相信你!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一试)
  6、由4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疑。(教师参与讨论)
  7、汇报自学情况(根据同学的汇报情况出示相关的课件内容):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还有谁喜欢这一小节?(同学举手)还有补充吗?好,既然喜欢,一定能读好。请你们再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好吗?(好,请起立)
  还有喜欢其他小节的同学吗?(指名同学说)
  8、指导朗读:形式可为指名读、挑战读、扮演读、全班齐读等
  四、唱诵诗文,升华内涵
  师:小朋友们,刚才咱们美美地读了课文,大家感到快乐吗?为了奖励大家这节课的精彩表示,老师想教大家唱这首歌,你们愿意吗?好,请听!出示多媒体课件:歌曲《快乐的节日》。
  1、同学听歌。
  2、好听吗,你想唱吗?来,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你可以一边听一边小声跟唱。
  3、小朋友,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表达我们节日的喜悦的。生齐唱《快乐的节日》
  4、你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节日的快乐呢?(同学回答:可以读诗歌,也可以唱歌曲,也可以扮演诗歌,还可以画画等)那好,下面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度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吧!可以画,可以读,可以唱,可以跳。(同学在小组内自由活动)
  四、情感升华
  师:能和一群快乐的小伙伴玩,老师真高兴。你们有没有想过是谁送给我们这快乐的节日?(同学回答)
  师:对,是祖国妈妈。是我们的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没有祖国妈妈的培养、保护,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那我们怎样报答祖国妈妈呢?请你对着我们的祖国的说说你的心里话。(同学畅谈理想)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谈出了自身的理想,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五、自主作业(略)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
  2、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3、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展示精美图片,教师适时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
  二、整体感知
  1、展示学习目标。
  2、检查字的注音和词语解释。
  3、同学们,课前我们都做了详细的预习,我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明确: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满怀激情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4、同学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令你最感动的是哪部分内容?原因是什么?
  明确: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这段文字。作者凭其想象叙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崛起的`。
  原因:大自然生命的伟大力量就是在这艰辛的历程中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动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回顾地下森林艰辛的历程,感受生命的最强音。
  三、精读赏析
  1、教师朗读“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叫做地下森林”
  学生思考:
  ⑴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⑵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⑴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⑵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⑶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
  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白杨、青杨、黄菠莺)
  就这样,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险恶的环境,艰难的成长都没有阻挡地下森林脚步,这正展示地下森林神奇伟大的生命力。从中我们同学们也应该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迪。请自由朗读你喜欢的语段,品味语句、字词,谈谈你的感受。
  3、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3分钟)。
  4、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品析关键词句,字词的深刻含义,谈感受。
  例如:
  ⑴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析:详见教参144页
  ⑵“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教参P146
  ⑶“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大了”教参P146
  ⑷太阳的不公一部分课文P82
  明确: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自己喜欢的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主要用来突出成长的艰辛,表现地下森林的坚韧不屈,分析感受顽强的生命力。总结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
  教师小结:像地下森林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常常会堕入低谷,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地质变迁考验森林,禽兽的生命适应性一样,考验人群的品质、适应性、耐力,锤炼人群的意志、生命力。沧海横流,天翻地覆,方显英雄本色;人烟尽灭,劫后余生,更知生命可贵。正如本文的作者张抗抗,19岁的如花岁月正植“文革”,命运之不公,使她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工作了38个年头,委屈了一个有才华的女青年,但她怀有远大的志向,不羁于田垄之间,在文革结束后凭借自己的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得如此动情?作者正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了进去。亲爱的同学们,在读了文章听了作者张抗抗的切身经历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是启发吗?
  四、拓展延伸
  学生结合自身谈对本文的感受?
  例:
  学生实际:自己遇到困难,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面对挫折。
  学生感受:甘于寂寞等待;坚韧顽强、乐观、沉着谦逊。
  五、小结
  看着眼前这难以形容的地下森林,感慨万千,他不媚俗,阳光不给他光辉,火山制造峡谷、深渊,不给他留下任何生命的痕迹。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历经磨难,终于发出“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人生的征途,人生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你们启程之际,老师衷心祝福你带着对地下森林的解读勇敢的上路,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会有“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

教学设计方案3

  活动意图: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而端午节又是我国盛大、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过洋节日,而冷淡了传统节日的今天,在看到有报道说韩国准备把端午节申报“世遗”的今天,在有一次我问学生清明节是哪一天学生却答不上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我认为有必要对端午节这个主题展开探究,促使学生通过本次活动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一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节日和民俗的思想感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特征,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及其它的习俗、文化。
  2、通过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4、了解粽子的多种制作方法,并学会其中的一种制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个文明的古国。下面欣赏一段画面,想一想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学生观看过春节的录象)师:刚才这个画面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呢?生:过年、过春节。师:不错,这是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春节。那么大家知道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各是什么时间?生: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腊月三十除夕、五月初五端午节、四月五日清明、正月十五元宵节。(注:要分清是农历还是阳历)师:每个传统节日你家是怎么过的呢?吃些什么呢?生:春节串门走亲戚、中秋节全家团圆吃月饼——————师:在过两天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什么节?生:端午节。师:那么大家对端午节的习俗、传说等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端午时节话端午。
  二、反馈收集、采访的情况
  师:上次老师让你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整理在自己制定的表格中,不知同学们完成的怎样?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吧!
  1、学生汇报交流:
  (1)端午节习俗组汇报。
  a、采药。
  b、沐兰汤。
  c、饮蒲酒、
  d、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e、采茶、制凉茶。
  f、挂艾草、菖蒲、榕枝。
  g、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
  h、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
  i、另外我们当地习俗有门口挂艾草、屋内放置烧着的凉茶火盆,用以躯蚊。采好凉菜以备盛夏饮用、吃螺丝、早晨给家中的小孩煮平安蛋。
  (2)端午节由来别称组汇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3)端午节传说组汇报。
  a、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b、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c、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d、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e、夏至。
  f、纪念女诗人秋瑾。
  (4)端午节饮食组汇报。
  ①吃粽子。本地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既碱粽),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肉粽,馅心以小枣、果脯肉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绿豆红豆都可。
  ②饮菖酒、雄黄酒、朱砂酒。
  (5)端午节庆祝活动组汇报。
  ①划龙舟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
  ②打马球。
  ③斗草之戏。
  ④射箭。
  (6)端午节诗词组汇报。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7)端午节对联组汇报。
  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
  结艾钗头轻战虎;夺标船首惯成龙。
  绿艾悬门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
  (8)端午节佩饰组汇报。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可打乱顺序,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相应的视频资料)
  2、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真是受益匪浅,增长了不少知识,那么能告诉老师这些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生:上网、看电视、看书、看报、问别人。师:的确,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多种多样,看大家已经掌握了不少学习的本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啊。
  三、动手操作:
  包粽子
  师:是啊!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可是我们有的亲人(父母在外打工),儿时伙伴身在异乡读书,还有四川汶川地震受灾的同胞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能与亲人团圆过端午,那就让我们一起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包粽子来送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同胞好吗?
  1、让一学生介绍必备材料:粽叶、绳子(如棕条、竹条等)、馅料。
  2、师示范包粽子,并强调注意事项。
  3、师生共同包粽子,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4、作品展示。
  5、课堂延伸。师:每逢佳节倍思亲啊!手捧着带着浓浓粽香的粽子,你想把粽子送给谁呢?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表述。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徜徉在飘着浓浓粽香的中国传统节端午节中,通过大家的汇报交流,还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掌握了不少本领,可谓是满载而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作为炎黄子孙应该牢记民族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希望大家过个愉快、祥和、有意义的节日,也希望大家过好每个中国节。
  作业(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1、把这次活动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2、出一份有关端午节内容的手抄报。
  3、把这次活动掌握的知识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
  附:
  1、板书:
  春节、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4月5日前后)、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处九)
  2、表格:
  收集调查采访表
  小队
  我们的课题
  我们的成员
  组长
  成员
  我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负责人
  1、端午节的习俗组:古时人们过端午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
  2、端午节的传说组:与之相关的传说??
  3、端午节的食俗组: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4、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组: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怎样?表现出什么???
  5、端午节的由来组: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它的意义
  6、端午节的庆祝活动组:端午节活动的种类、端午节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7、端午节的佩饰组:有哪些佩饰、材料、有什么作用
  8、端午节的对联组:有哪些相关的对联

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环节一:读课题。
  师:(看板书),请大家恭恭敬敬地读课文题目,不错,去掉深字,再读;
  师:再加上深字读,你读出了什么?
  生1:真挚的爱。
  生2:事例中反映的感情深。
  师:带着感情,再次读题目
  师:面对着深字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为什么慈母情深?
  生2:感情有多深?
  生3:为什么用深?
  解析:变换方式四次读课题,紧紧抓住深字做文章,实际上是为学习课文定调,让学生在进入文本之前初步感受慈母情深。
  教学环节二:预习检测,找到教学突破口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做一张练习(课前已发),填空。
  那里的噪声,我发现母亲的一双的眼睛,出示正确答案,学生校对,马上修改。
  请一生读这段文字。
  师:读得非常棒,这里面有一个怪字,对是龟字,齐读。刚才这位同学读得非常正确。
  师:谁见过龟裂的手?
  生:奶奶的手。
  师:有一个字写起来特别繁,我数过整整23笔。对,是攥字。请大家拿起手,用食指书写。
  师:记住的同学请把手攥紧。再次齐读这段话。
  师: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生1:想哭。
  生2:伤心。
  师:不对啊?母亲给了我买书的钱,我应该怎么样呀?(学生答高兴)。而我却鼻子一酸,
  让学生读再读再次读。问:为什么呀?
  解析:
  1、预习是课前的事,检测在课堂上进行会更有效;
  2、每个年段在教学中都不能忘了当堂识字、写字的教学;
  3、鼻子一酸无疑是这堂课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突破口,课堂找到了突破口,就找到教学的方向,找准了方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切手段都是为达成目标服务。
  教学环节三:默读、找句子。
  让学生打开课文,静静默读,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用笔划下来。(教师巡回观察,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
  师:划出一处、两处、三处及其以上的同学分别举手。
  师:刚才我发现一位同学和我们大家不太一样的,请XX来读你划的那句。
  解析:学生在课堂上有静心默读,圈点批注,用心思考的时间,动静结合的课堂。
  教学环节四:品词品句、咬文嚼字。
  (一)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读。
  2、哪个词是重点?
  3、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
  4、想想应该怎么读?
  师:震耳欲聋你会怎么想?(难受;烦躁;一刻读停不下来)把你们的感受送到字里行间去。读
  师:你们一刻都停不下来,而母亲停止过吗?(生答:没有)找出依据?
  生:大声的说话;大声的喊母亲;
  师:大声喊告诉我们,噪音消失了吗?
  师引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继续找。
  生回答:争分夺秒;多的感叹号;母亲大声的问;旁边的喊;塞在,大声的说。共6个地方提醒我们这噪音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师:我进去了,噪声没有停止过,再次读:七八十台缝纫
  而这只是今天这一刻,
  昨天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明天母亲又将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去年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的读:七八十台缝纫
  设想:明年、后年、再后年,母亲又将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师:孩子们,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你回有什么滋味?
  生:难受;心酸;感动
  师:这是一份酸楚的感动。这么多的感受,我的鼻子怎么不会一酸?
  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这些句子能少吗?这大声喊能少吗?这就叫语文意识。
  解析: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感受母亲的艰辛,母亲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工作,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
  2、引导学生在品读这句话时,老师对母亲工作的情景进行还原,设想母亲昨天,明天,去年,明年,后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学生如身临其境,此情此景,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这种造境手法的巧妙运用,让学生有了现场感,再加上老师通过语言的魅力深情地对气氛进行渲染,多个来回的带读,学生对母亲生活的艰辛的感受便水到渠成。
  师:还有那些地方,那些文字让我鼻子一酸?
  (二)生回答,(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1:里面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
  生2:这句话是反过来说的。
  师:那正常怎么说?
  生: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
  师:对比着读,比较两句,第一句有什么感觉?
  生:强调;感情深;奇怪(表扬,有一双慧眼)。
  解析:
  1、教师善于深度挖掘教材,对语言极度敏感,才能捕捉到这种独特的写法;
  2、通过比照阅读,通过这组慢镜头,让母亲的影像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清晰起来,让母亲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高大起来。
  师:这句话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让学生读慢读。
  师:作者这么慢是让你们仔仔细细的看看母亲的.脸。
  让学生闭上眼睛,师感情朗读(背的部分),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瘦弱的背,疲惫的背,一个饱经风霜的母亲的背。
  师: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背不是这样的?是怎么样的?
  生:挺拔的;健康的
  师:闭上眼睛,继续看,(教师读脸的部分)睁开眼,你们看到母亲怎么样的脸?
  生:布满汗珠的脸;疲惫不堪的脸
  师:孩子们,这不是我母亲的脸,在我的印象中,我母亲的脸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光彩照人;光洁鲜亮
  师:闭上眼睛,(师读眼睛部分),孩子门,你们看到了目前怎么样的眼?
  生:无情的眼;充满血丝的眼
  师:孩子们,这不是我印象中母亲的眼,我母亲的眼应该是?
  生:炯炯有神;水灵灵
  师:然而这样的脸,这样的背,这样的眼我再也没有看到了,却看到了,读(这段话)(先师读我的母亲,生读其他;再调换,生读我的母亲,)
  师:作为儿子,不禁要问:母亲呀,你那挺拔的背,炯炯有神的眼,光彩照人的脸到哪里去了?
  生1:被繁忙的工作夺去了。
  生2:被我们吃掉了。
  师:看到母亲这样,你作为儿子,怎么能不鼻子一酸?再读。
  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这个句子能少吗?这就是语文意识。
  解析:老师再次采用造境的手法,把文字通过想象还原成画面,并将记忆中的母亲形象与现实中母亲的形象进行比对,作为儿子的我,看到现在为生活操劳,为生活奔波,为儿子着想的母亲,怎能不鼻子一酸?短短的一句话,通过老师巧妙的处理,变得有了味道,变得有了温度,慈母形象在老师巧妙的处理中得到了凸显。
  师:还有哪里,令我鼻子一酸?
  (三)生答(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有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慢镜头,现在我们来用快镜头。请一位同学来读。
  师:好,很好,一口气读完了,为什么呀?
  生:因为母亲工作很忙碌。
  师:所以我们要用快镜头来读,齐读再请一生读。
  师:这里用了四个立刻,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
  生:母亲工作节奏快。
  师:再读,体会一种什么感觉?什么气势?
  生1:抓住一切时间工作,挣钱!
  生2:一个比一个重复,一个比一个感情更深!
  师:着是叠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来挣钱!为什么不伸懒腰?不喘气?不休息?
  生:为了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读书!
  师:母亲,你已经干不动了,为什么还要拼着老命工作?请大家带着感情齐读!
  为了表达母亲的辛劳,这句话(慈母情深)能少吗?这就叫语文意识。
  读,师生配合读,学生读刚才的三句话,教师读其他部分。
  解析:看看这里读的处理:指名读齐读指名读抓关键词立刻读带着感情读师生配合读,每一个环节的读都有目的,都有针对性,而且层层深入,步步走高,这就是课堂的梯度上升。
  师:母亲是那样的环境下,那样辛苦的挣钱,而当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是怎么说?怎么做?
  (四)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哪个字最重要?对是塞母亲是怎么样的塞?
  生1:迫不及待的塞,
  师:用上去读迫不及待的塞,
  生2:毫不犹豫的塞。
  师:用上去读毫不犹豫的塞,
  生3:不假思索的塞。
  师:用上去读不假思索的塞,
  师:是啊,母亲是想让我多看书。
  师:带上刚才的感觉在来读这个句子。
  师:这哪里是钱呀,是
  生:是爱
  生:是希望
  生:是心血
  生:是汗水
  生:是劳累
  生:是生命
  生:是情
  解析:对于一个塞的品味,竟如此深入,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塞变得变得内涵丰富起来,让塞变得情感丰富起来,塞或许只是母亲当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但蕴含着慈母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厚谊。
  教学环节五:拓展写话。
  师: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孩子们,这就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伟大,我的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哪里是攥着钱,分明是攥着母亲的(爱、希望、心血、汗水、生命、情)。攥者母亲的博大情深。
  我会在心里一遍一遍对母亲说:(请大家把想说的写下来,可以是懂事、决心、自责、忏悔)
  要求:至少用到四个母亲这个词。
  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品读交流。
  教师总结谈话:作者笔下的母亲是这样的,我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内心震撼,那是母亲的爱;总有一种情,让我们泪流慢面,那是慈母的情!我们在《懂你》的歌声中结束。下课!
  学生起立,站着看着出示的母亲的图片,听完了这首歌。久久没有离去。
  解析:整堂课由读题感知巧妙引入品词品句拓展写话,动静结合,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慈母的形象也随之逐渐清晰起来,高大起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只是学习了语言,运用了语言,更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与洗礼,这样的课堂才是有语文味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教学设计方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写“汇、刮”,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2)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熟悉课文,找出本课“汇、刮”
  2、准备教学课件。
  3、准备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2、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
  3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二、提示重点,明确目标
  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的行文顺序和组段的规律。
  三、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
  (3)交流汇报。
  重点感悟:“汇”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第二步,出示“汇”字。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
  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
  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
  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引导学生体会关于小鹿的描写也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感受小鹿愉快、得意的心情。
  (5)交流感受,体会春天的活力之美。
  (6)感悟第二自然段的组成
  (不仅写了树木抽枝长叶,还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师生合作配乐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树,女同学读春水,男同学读小鹿)强化对组段特点的感受。
  (7)指导学生用立桩记忆法背诵这一段。
  第一步,展示记忆立桩词:
  树木抽出____长出____
  积雪汇成____流着________涨满____
  小鹿散步俯下____侧着____欣赏____
  第二步,解释立桩词
  师:左边是关于“春天小兴安岭的主要景物”的三个词语,右边是关于“主要景物具体形象”的若干词语。
  第三步,指导立桩记忆的方法
  师:要做到高效背诵,就要找到一根支持背诵的拐杖──先记住要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这种联系加快记忆。
  第四步,练习背诵
  ①学生自己试背。
  ②指名背诵,会背的同学一起背,背不熟的可以读文。
  ③齐声背诵。
  2、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与前一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
  (2)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
  第一步,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第二步,默读,圈出表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
  第三步,交流读后的感受。
  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
  第五步,背诵这句话,巩固立桩背诵法。
  (3)书写“挡”字。
  第一步,教师指导书写。
  第二步,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步,师生合作再读这句话。
  (4)再读此段描写树木周围美丽景象的部分。
  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5)交流感受,体会夏季的葱茏之美。
  3、学生分组自学四、五段──感受秋、冬之美
  (1)学生分为自学第四段的和自学第五的两大群体,每一群体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四段或五段。探究发现这两段与前面“春”“秋”两个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品味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完成表格练习。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自己组的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两段组段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随文指导学写“刮”字。重点体会“刮”字左宽右窄,竖勾要长且直。
  五、回归整体,表达感受,总结点题。
  第一步,自己准备。
  第二步,学习动情地背诵。
  第三步,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收束全课
  利用老师交给的方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汇挡献刮
  春夏秋冬
  ↓
  季节→树木→其他景物

教学设计方案6

  一、导入
  1、读课题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个题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师在“棒打”二字上加点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话来概括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原因,林冲棒打洪教头(结果)。
  4、同桌互相说说
  5、把一篇课文概括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怎样的'人?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画画,作好批注。
  2、交流(可读可说)谁?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读好句子师相机板书
  (1)洪教头:自以为是(“洪不让座”一句)
  (2)林冲:有礼貌(林“躬身施礼”一句)相机让学生表演
  (3)林冲:谦虚(“请教”一词)
  (4)洪教头:见钱眼开(使出浑身解数)〖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5)洪教头:骄傲(挑衅)
  出示“洪教头跳起来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练习读(骄傲的口气)
  (6)林冲:忍让
  出示: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为……”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
  A、自由读,体会人物的性格
  B、指名读,哪些词语中体会洪教头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
  C、齐读
  为什么柴进说你可别小瞧了他?
  出示: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柴进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A、指名读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采访:洪教头、柴进分别是怎样想的?
  D、从“八十万禁军教头”上你还体会到什么?(武艺高超)
  3、小结
  4、品读第七节
  (1)自由读文,看看林冲如何棒打洪教头?(出示插图)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读4、5节
  (3)指名读4、5节,圈画“脱了、拿、掂量、喝”等动词
  (4)读7节(男女生个一位,老师三人赛读)
  让学生打分并说说理由(评价)
  (5)创设情境: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对他们有什么话说?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课外延伸
  介绍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
  附板书:
  林冲棒打洪教头
  有礼貌自以为是
  忍让见钱眼开
  武艺高强骄傲

教学设计方案7

  一、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②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③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①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②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③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
  ②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
  (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
  ③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④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⑤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
  (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
  齐读。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五)课外练习,拓展思维
  1、收集一些关于桥的文字与图片,办一个“桥的演变”的展览。
  2、设计一个新颖而又实用的桥,画在纸上。

教学设计方案8

  一、教材简析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在作品中讲述“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的故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冬天将要飞去南方时,答应树,还回来唱歌给他听。春天又到了,鸟儿飞回来,却发现树不见了。于是,鸟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去年唱过的歌……
  这是一篇典型的“浅语艺术”特质的的优秀童话作品,简洁平淡的文字表达留下了许多行文的空白,而恰恰是这种空白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多面向的主旨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故事的场里展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想象,有表达,有感动,有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运用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故事的感动,相信童话是真的,从而萌芽对“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面对分离应怎么办?”等诸多人生问题懵懂的认识和对正确、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有关空白处的补充想象,体验鸟儿寻树路程之艰辛,心情之沉痛,信念之坚定。
  四、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对文章结尾的“哀而不伤”的内涵产生吻合其年龄特点的认识,为关照其人生落下点滴的生命积淀。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走进去年的相聚,感受欢乐
  1、通过有韵味地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描述鸟和树在一起的画面。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话别语。
  (二)随同今年的寻找,体验凄美
  1、情景激趣,描述鸟儿回归的喜悦。
  2、读对话——体味鸟儿的惊奇、悲痛、急切的情绪变化。
  3、读“飞”——体验鸟儿寻树的信念之坚定执着。
  4、读心语——演绎鸟和树情谊深厚。
  5、读结尾——感悟“哀而不伤”的.文字基调。
  (三)走出故事,思索天长地久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永远的?学生思考,发言。
  (四)介绍相关小资料,结课
  1、通过追问,学生理解“童话是真的,可以关照自我”的意义。
  2、阅读小资料,学生思索文本更深层面的的蕴涵。
  六、设计理念:
  1、关于教学思路的选择。根据本文的“浅语艺术”的童话特质,进行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显然英雄无用武之地。根据文本“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文字的感情色彩是抑郁、平淡的。强化感情朗读令人力不从心,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嵌入过多的词语训练,或者感情朗诵,都会干扰学生的对故事的欣赏乐趣。为保持学生对故事的新鲜感与完整性,以简单对简单,一条路简单地从故事起点出发,穿越语词的密林,只是让学生的情感在故事里浸润一番。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是大于思想的,“教育”之前应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所以,通过想象实现故事人物和故事进展的形象化是本节课的选择的基本途径。我相信,这条路同样通达故事的终点——一盏温暖的灯火,辉耀内心的敞亮。
  2、关于教育思想。形象感动了学生,如果只是感动,而没有思想,则感动无益。“童话使孩子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样向往也会促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些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和梦想。”所以,伤感的故事仅仅让孩子感动了,是不够的。“美好在相聚中给,在分离中仍然要给,要始终温柔地相待。”“分离是必然的,哀而不伤,曾经美好的回忆永远温暖。”这些都交给学生思索,相信今天懵懂的认识会在来年开出花来。
  课文内容:
  去年的树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教学设计方案9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体会它塑造的意境
  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教学设想:对于诗歌的学习,学生总是感觉很茫然,似乎鉴赏诗歌没有规律可循。通过对杜甫的《登高》一诗的鉴赏分析,以及对有类似特点的诗歌《送友人》的鉴赏,使同学们把握两点学习诗歌的规律,为他们以后学习与《登高》类似的诗歌时提供一些借鉴。
  教学过程:
  导入:各位同学,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它的作者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登高》。
  作者简介:因为以前同学们都学过他的一些诗歌,所以对杜甫有所了解,哪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人又称他为杜少陵,又因他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他的作品大都收在《杜工部集》里。他的诗歌因为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所以又称他的诗为“诗史”。他和李白、白居易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大诗人。
  杜甫一生不得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34岁时,抱着“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来到长安应试求官。适逢奸相李林甫玩弄权术,应试人无一录取。杜甫困守长安达十年。又值安史之乱。他颠沛流离。闻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他前往投奔,被叛军捉住,押回长安。后来逃出,一人到达唐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皇上授他左拾遗的官职。上任不久,因为宰相房琯被罢官。他上疏营救,触怒皇帝,被贬官到华州。公元759年他辞官西行,到了四川,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就是杜甫草堂,三年后川军叛乱,他又开始漂泊流浪。后来在节度使严武的保荐下,做了节度使参谋等职,严武死后,他失去依靠,再次辗转于江陵、岳州、衡水一带。公元770年冬天,这位饱经忧患的老人病逝在湘江水上一条小船里,时年59岁。(投影)
  杜甫的一生四处漂流。他的诗歌大多都是反映他在四处漂流时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这首《登高》,看看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他又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思想感情的。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养成能鉴赏类似诗歌的能力。(投影)
  所谓意象,就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提到的景物,并对这些景物赋予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投影)
  我们举个例子来具体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象?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大家都学过吧?现在齐背一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投影)
  在这首元曲中写了哪些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8个字写了9处景物。前三句一个名词一处景物,这些景物写出了一幅秋日黄昏的萧瑟凄凉的画面。面对着这样的景物,远在天涯的游子自然而然的产生出一种思乡之情。曲中的这些景物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赋予了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这就是意象。
  现在大家听我读一遍,注意我读的感情、节奏。
  找几个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同学们再齐读一遍,注意读出感情。
  鉴赏诗歌:
  同学们来说一说看完这首诗,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发言来说一说)
  现在我们来鉴赏一下这首诗。
  教师: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风、天、猿、渚、沙、鸟。
  教师:这六种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
  明确:急风在猛烈地吹着,天空寥廓,猿在不住地哀鸣。水中青色的小洲,沙滩上白色的沙子,鸟儿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尤其是猿的啼叫,在作者的耳中听来却是一种哀鸣,鸟儿和雄鹰展翅飞翔还不一样,而是在盘旋。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画面。
  教师:我们把对景物的领悟与杜甫当时的处境和命运联系起来思考,说说这些景物在诗人看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冷清而凄凉的画面。
  教师:咱们再来鉴赏一下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落叶纷纷而下,长江波涛滚滚,向东流去。在这样的情境下,想一想诗人能联想到什么呢?
  明确:无边的落叶,纷纷落下。遍地一片荒凉的景象。面对滔滔不绝地江水,想自己大半生的漂泊,年华就这样逝去,却没有建立功业。不由得使人悲上心头。
  教师:颈联中有一个字可以说很明显的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大家考虑是哪一个字?
  明确:“悲”字。作客在外,已经是够可悲的了,却又是离家万里,睹物生情,自然是悲伤而愁苦。“百年多病独登台,年岁已大,却又得了病,而且又是孤苦伶仃一个人登高台,作者的心情怎样,自然不难理解。
  登高台想到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一生中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现在却已两鬓斑白,岁月已逝。壮志不得申,如果有酒来消愁,那也是一件可以解愁的办法,可是却已戒酒了,只有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种痛苦。
  教师总结:对于这首诗,它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八种景物,来渲染出一种冷清而悲凉的气氛。为本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在颔联中,一个“悲”字,把作者的'悲伤感情直白的表现了出来。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两点规律,一是抓住诗中的意象的特点。不同的意象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了解这些意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明显的“猿啸哀、鸟飞还、落木、长江滚滚。”这些意象及其特点明显的为本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投影)
  其次,就是抓住关键性的字词,颔联中的“悲”字,就是本诗的诗眼。通过这个字,进一步了解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投影)
  教师: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来读几遍,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由学生齐背一遍。
  鉴赏《送友人》:刚才我们总结了学习诗歌的两点规律,现在大家就来鉴赏一下李白的《送友人》,这首诗。(投影)。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来鉴赏讨论。
  然后由学生来发言。(略)教师略加指导、分析。
  总结本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学到大量的诗歌,对于诗歌的学习,本课只是为同学们学习诗歌提供点借鉴,知道些鉴赏诗歌的方法。鉴赏诗歌的方法以及鉴赏角度很多,希望大家能够不断探索出一些规律,从而能更好的鉴赏诗歌。
  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
  登高
  杜甫
  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关键字:悲

教学设计方案1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11

  一.导语设计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也许祖祖辈辈有着同样的回答,山外还是山。然而幸运地是小山村台儿沟人们的生活因为一列火车而发生了变化,从那以后,他们知道了山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今天著名作家铁凝将为我们展现这一划时代的变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在小说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突现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丽的小说和一群美丽的姑娘。
  三.复述故事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课前大家已经充分地进行了预习,有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复述一下它的故事情节?
  (火车来之前……火车来之后……)
  精心打扮,等待火车,寻求新奇
  锁定目标,追赶火车,交出鸡蛋
  愿望实现,步行返回,欢呼香雪
  这位同学复述得很好,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四、赏析人物形象
  1.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3.提问: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
  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提问:香雪的木制铅笔盒是怎么得来的?
  明确:那是她“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呢。”
  提问: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明确:因为她的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提问:是她爱慕虚荣吗?如果不是,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这并不是因为她爱慕虚荣。首先那个铅笔盒主人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怎么也不要她的鸡蛋,但是,香雪在临下车的时候还是悄悄地把鸡蛋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了,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朴的香雪。
  其次,香雪觉得学生是在哄她……“台儿沟再穷,也没有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当她知道“北京话”有爱人时“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
  ……“赶快下去,赶快回家,第二天赶快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在镇上同学面前挣回她代表台儿沟的高贵的自尊,她不要别人看不起她,她要从台儿沟带去和同学一样的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挣回属于台儿沟的尊严。
  提问:那么香雪所追求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又代表着什么呢?
  明确: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4.提问:课文展现了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一群性格鲜明的山里姑娘,但是课文的题目却是“哦,香雪?”作者为什么不将文题改为“哦,凤娇”?
  既然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作者有为什么花笔墨刻画凤娇这个侧面人物呢?不写的话不是更能突出主人公吗?
  明确:红花应由绿叶衬,作者在首先为我们展现香雪的同伴——以凤娇为代表的一群山里姑娘,是为了衬托香雪的清纯。香雪既是这群姑娘中普通的一员,又有许多和她们不同的地方。她们的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她们的目的都一样,就是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只不过换的东西不同
  5.从作者的描述对象来说,小说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群清纯、美丽的姑娘,那她为什么不选择小孩、老者或者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呢?
  明确:因为小孩少不更事,他们的思想还很稚嫩;老者们已近垂暮,他们已经不再能担负起台儿沟的发展和兴盛;而青年男人们虽然有年轻的思想,可以很快接受新兴的事物,也有开创新气象的勇气。但是从小说的创作需要来看,小说是通过一群女孩子来衬托香雪这个主人公,而男人一般比较独立,他们很少成群结对地出门。其次,那些拿鸡蛋换东西做买卖的事情一般只有女孩子才能做得来,小伙子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另外,女孩子们的穿着打扮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充满朝气的感受,乘客在心理上更容易接纳她们。
  五.小结课文
  孙犁评价《香雪》这篇小说时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

教学设计方案12

  教材内容:《秋天的怀念》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小事细致地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情深。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文字比较浅显,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接受一次爱的教育;二是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已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具有较高的朗读水平,但个别学生虽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但缺乏感情。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活跃,能主动探索新知。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秋天的怀念》一课语言通俗,但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热烈。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及本课特点,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情感朗读中,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借助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在交流评价中变单为多向,让学生都动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设计特色:朗读中感悟、感动。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2、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 通过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使学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深刻体会“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读课文,体会伟大的母爱,受到爱的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史铁生的《合欢树》中的一段文字,菊花图片。)磁带《思乡曲》
  教学设计过程:
  一、 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1、 激情导入(课件出示)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史铁生《合欢树》
  (由教材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能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走进文本”也能“走出文本” )
  学生自读后发言。
  (有的学生说母亲在世的时候活得太苦,有的同学说他读出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师:在作者的好多文章中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愧疚之情。像《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秋天的怀念》等。今天我们就写作者一起重温那份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去感受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板书:“秋天的怀念”
  齐读课题。
  2、 激发情感
  教师配乐《思乡曲》诵读课文4—6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配乐为了渲染气氛,在《思乡曲》低回哀婉、如泣如诉的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的诵读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阅读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后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 速读梳理,整体感知
  1、 整体式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下面的理解作铺垫。)
  2、 寻读式速读。想一想: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以上问题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安排了两种阅读方法,整体式默读和寻读式速读,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三、 品读感悟,沟通感情
  (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一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二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在全班交流时就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讨论后学生汇报所得,汇报时教师的引导、点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还要相机指导朗读。)
  1、 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1) 感悟: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说说为什么?
  (这一部分要引导学生抓住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母亲抚慰我时的.细致入微和体贴周到。如,我发脾气时,妈妈为了让我尽情的发泄而悄悄地躲出去,她躲出去以后对我还是不放心,所以就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当我自暴自弃狠命地捶打双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母亲扑灭的是儿子想死的心,抓住的是儿子活下去的信念。眼圈红红的,说明母亲哭过,“我”的一举一动,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的做法给母亲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母亲难过之后,哭过之后,她还要安慰我,鼓励我好好儿活,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词足以看出母亲对儿子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那种伟大无私的母爱。让学生抓住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写“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2) 朗读:(在这里,指导学生读我“暴怒无常”的句子时,要读出暴怒、绝望的语气,如,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动词“摔、砸、大声地喊、捶打”等词要重读体会做着极度绝望的心情。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时应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心疼和无奈。如“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 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当我心情不好,乱发脾气时,母亲的病已经到了晚期,她的痛,她的苦又能向谁说呢?她只能自己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母亲不仅要忍受着自己的病痛,还要忍受着儿子的病痛给自己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母亲活得太苦了,太累了。她之所以能忍,就是因为一个“爱”字,对儿子深深的爱。着重引导学生重读“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3、 母亲央求“我”看花。(汇报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如“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如,“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吧。”结尾时欢快的语调戛然而止。因为当母亲说到“还记得那回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儿子还要敏感。她认为自己太粗心了,说错了话,感到对儿子很愧疚,在心里不断的自责。再朗读中幻化出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现实与无奈中的画面。可见她在儿子面前时时处处都是那么小心翼翼,恐怕儿子会不高兴。)
  过渡(母亲想陪我看见菊花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离开了作者。)
  4、 母亲的临终嘱托。(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想象母亲生命垂危时对两个孩子的无限牵挂。朗读“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年女儿”时要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勾画出一个面容憔悴,为儿子付出全部,自己却病的大口大口吐血,临终前却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却伟大 的母亲形象。)
  (品读感悟沟通情感这一环节的设计,始终围绕“母爱”这一主题让学生谈感受、朗读。这样语言和思维,朗读和感受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再感悟中品读,这样学生对母亲那伟大、无私、坚强的形象就有了深刻的了解。)
  5、 秋天赏菊,怀念母亲。(课件出示菊花图片)
  让学生一边欣赏菊花图片一边回想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与作者一起赏菊一起感受那份深深的怀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的烂漫。”
  最后一段学生自读自悟。
  学生汇报自己的独特感受。
  文章结尾段作者寓浓浓的思母之情于开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不伤怀?想起母亲的鼓励与期望,怎不令人泪下?
  师总结:(在那看菊花的世界里,作者懂得了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好好儿活”这句话不仅是母亲送给她两个孩子的最好礼物,同时也是送给我们每个人的最好礼物,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思索。人生的道路是漫长而崎岖的,不管是现在的我们,还是将来的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要好好儿活,活出自我的尊严,活出自我的价值,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四、 配乐朗诵,情感升华。
  在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之时,教师播放《思想曲》,学生和着乐曲朗读全文。(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乐曲的烘托下,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涌涌出的思母之情,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
  五、 口语表达,放飞思想。
  此时,为学生更好的抒发情感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我设计了一段口语表达: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呢?(说的过程就是学生思想成长的过程,是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还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 笔尖升情,以情激情。
  再学完本课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的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可以写一段话,可以写一首诗,真正点燃学生爱的情感。(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文道得到统一。)
  七、同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结束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习介绍游戏的方法,能把介绍的内容说清楚、完整。
  2、培养学生的倾听与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4、 契合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让童年的游戏成为学生最美好的回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清楚、完整的介绍童年游戏的玩儿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清楚、完整的介绍童年游戏的玩儿法和过程。
  教学准备:
  文中挂图的课件、关于玩的一些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又到了单元轻松说话的时间了,猜想一下我们今天说的'话题是什么?对!我们所学的第二单元内容是围绕“童年游戏”来编排的。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和冰心奶奶一起回味了她小时候难忘的吹肥皂泡儿的时光;和小朋友们一起体会了荡秋千、捉鱼、打雪仗的快乐。那么你们的童年都玩过什么类型的游戏呢?是不是也像书上的小朋友一样荡秋千、打雪仗呢?那么接下来请几位同学讲讲他们童年的游戏,把他们的快乐也分享给我们。一份快乐分享给大家,就会变成许多快乐!同学们说好不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年游戏。(板书课题)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由读书第59页提示,边读边想:本次说话的内容及要求。
  2、指名读提示。
  3、汇报交流本次说话的内容、要求。(生汇报,师板书)
  三、你说我说大家一起说
  1、小组内每个同学按要求向组内成员诉说自己童年的游戏,并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2、(教师说明本次要评定的奖项“最佳故事奖”)各组代表上台说,其他同学倾听评议。
  3、评奖。把掌声送给他们,同时也送给认真倾听的你。
  四、扩展训练
  1、师:刚才大家听到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游戏,你想把刚才听到的记住吗?大家想把这些讲给我们的父母、小伙伴们听吗?那该如何介绍呢?这次表演我们也同样设有“最佳表演奖”,加油啊!
  2、情景模拟练习。
  3、好了,经过10分钟的练习,有谁愿意上前面来表演一下?(指名表演,表演后评价)
  4、综合评价,评出“最佳表演奖”。
  五、总结交流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获奖的同学说点什么?
  2、师:同学们,快乐的四十分钟马上就要过去了,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音乐课好吗?这次活动,同学们表现得积极踊跃,你们知道的真多!老师也发现有很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看出你们平时就喜欢读书,相信这种好习惯会伴你们成长,成才!老师希望你们能保持这份学习的积极性,在未来做的更好。加油!

教学设计方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个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关注和热爱身边的事物和大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那”、“满”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展开想象,关注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1)一朵朵,一簇簇,形状多,色儿艳,绿叶中,它最美。
  (2)它的家在夜空,它是夜空的小眼睛,一闪一闪亮晶晶,夜夜都在放光明。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鲜花、星星,读好词语。)
  2、小朋友喜欢鲜花和星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鲜花和星星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先一起来静静地欣赏一下这首小诗吧!(播放动画)
  2、这么美的小诗,你们想自己读一读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好轻声。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
  最、满地、一朵、真、一颗(读准字音)
  喜欢、那里、星星、花儿、睡了、数着(读准轻声)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节。
  1、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美吗?美在哪里?
  颜色这么多,这么美,用一个成语怎么说?(出示卡片,读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2、如果你就站在这样美丽的花丛中,你最想干什么?(出示句式:看着这些美丽的.花朵,我真想)
  3、小朋友想象力真丰富,也很喜欢这夏天满地的鲜花。看,这位小姑娘也被那美丽的花儿陶醉了。(出示图片)看,她说了什么?(出示第一节)
  4、自由读,边读边想想你知道了什么?(结合板书:多、美)
  5、指导朗读,抓住“满地”、“这里……那里……”、“比……还多”等词读出鲜花的多。
  6、加上动作、表情读。(配乐练读、指名表演、想表演的一起来。)
  四、学习第二节。
  1、过渡:夜晚悄悄地来临了,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睡了,这时候,天空中最美的就是那闪闪烁烁的星星了。(出示图片)
  2、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呀?看到这么美这么多的星星,你又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出示句式:看着天上的星星,我觉得。看着天上的星星,我真想。)
  3、那这个小姑娘在干什么呀?(出示图片和第二节课文。)
  4、指名读,结合指导朗读。(“花儿睡了”要轻一点,抓住“满天”等词读出星星的多。
  5、配乐加动作读。(练读,同桌读得好的,你就夸夸他,有点不好的,就帮帮他。指名表演,想读的一起读。)
  6、配乐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1、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美丽的图片,(出示)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老师很喜欢这幅画,所以就仿照着课文写了一段小诗。我只写了一半,你们能帮我写完吗?(出示:我最喜欢天空中飞翔的小鸟,这里,那里,真比还多。)
  3、再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出示:落叶、蝴蝶、牛羊图片。)你能像老师一样仿照着课文写一段小诗吗?(出示:我最喜欢,这里,那里,真比还多。)
  六、指导写字:“那”、“满”。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设计方案15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
  (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
  (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2、口头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白鹅。
  (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3、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
  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 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 厉声______厉声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大叫。
  (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 鹅的步调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出场。
  (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如:
  ⑴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 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 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 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 食料简单的句子。
  (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 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 鹅老爷脾气的句子。
  (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 有人“侍候”的.句子。
  (堂倌、非……不可)
  ⑸ 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板书设计】
  白鹅
  总:高傲的动物
  分:叫声
  步态
  吃相
  【课后反思】
  《白鹅》这一课有趣的文字,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真没有想到鹅会如此高傲,学了之后孩子们恍然大悟。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总分的写作结构、大量拟人的修辞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16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课文里有一幅买文具的情境画面。
  教学目标
  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意愿。
  2.说话时表达清楚、完整,态度大方,有礼貌。
  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发现错误,并给予纠正。
  4.创设情境,体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向、多向互动。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买文具的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
  文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欢快的乐曲引入,渲染气氛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二、板书课题:买文具
  三、演示、述说买文具的过程
  (训练目的:引导学生表达完整、清楚,要使用礼貌用语。)
  1.多媒体演示课文中的图意:一个小学生正在与售货员阿姨对话。另一个小学生在挑选文具。老师指点学生仔细观察售货员阿姨和小女孩此时的动作、神态、语言。
  2.学生同桌一个扮演售货员,一个扮演小学生进行对话,互相说说买文具的过程。
  3.指名说。
  要求:声音洪亮,态度大方,说话完整、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明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评论。
  小结:从学生的'听说两方面进行小结。
  四、表演买文具的过程
  (训练目的:引导学生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商品的意思,要用上您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1.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文具放在课桌上,老师扮演售货员,找一位同学扮演顾客,进行表演,范说。
  2.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演练、说说。
  3.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演练、述说。老师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五、进行买文具实践活动
  1.全班学生都把自己的文具拿出来,模拟文具店现场,同学们自己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买文具的实践活动。
  2.老师巡视、指导。
  3.请几位表达好的学生,再表演买文具的情景。
  4.让全班学生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评语言,即语言是否准确、规范,用语是否确切、恰当;第二,评思路,即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表达是否通顺、完整;第三,评仪态,即声音是否洪亮,态度是否大方,表情是否自然,是否有礼貌。
  六、拓展练习
  1.让学生进行购买其他物品的口语交际练习。
  2.老师随机点评、指导。
  3.请几位表达好的学生,再表演买文具的情景。
  4.让全班学生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评语言,即语言是否准确、规范,用语是否确切、恰当;第二,评思路,即说话的内容是否清楚,表达是否通顺、完整;第三,评仪态,即声音是否洪亮,态度是否大方,表情是否自然,是否有礼貌。

教学设计方案17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乖”“凭”“职”“痒”“淘”“辟”“勃”;会写“性”“格”等13个生字;积累“无忧无虑、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温柔可亲、抓痒、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稿纸、踩印、梅花、跌倒、撞疼、开辟”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找出作者喜欢猫的文句与他人交流。
  4、会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造句。
  5、能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课前发动学生带来自己家饲养的宠物或喜欢的小动物图片、照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插图揭题
  1、课前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图片或照片贴在班级的墙上,临时布置一个小小“动物角”。
  2、同学们,从你们带来的照片来看,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见识吗?(师挂上课文插图)这小家伙,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吧!
  师板书课题:
  猫
  3、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家猫,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请学生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受的地方请标注记号。
  2、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互抽字卡,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3、出示填空题:
  这是一只_________的猫,我是从_________看出来的。
  ⑴ 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完成上述填空题。
  ⑵ 学习小组(4人一组)交流,尔后全班交流。
  (预设:若学生回答既古怪又可爱的猫,师此时应进一步启发: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猫的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若学生认为这是一只有趣好玩的猫,师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可因势利导,追问学生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自然段:
  尝试用“……既……又……,……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2、出示两个句子,深入理解,体会猫的古怪特点: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⑴ 用自己的话说说“任凭”“屏息凝视”“非……不可”的意思。
  (建议:“屏息凝视”用表演的方式来突破。)
  ⑵ 从这两个句子中,你体会到猫的什么特点?
  ⑶ 用“任凭……也……”“非……不可……”口头造句。
  3、用个别读、师问生答式、赛读、齐读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之处?
  ⑴ 生自由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
  ⑵ 理解“丰富多腔”与“变化多端”。
  (“丰富多腔”可采用全班协同表演的方式加以理解。)
  ⑶ 出示: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① 让学生把“无论……也……”与“任凭……也……”换词,问:
  能否把二者对调?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异同。
  ② 用“无论……也……”练习口头说话。
  ③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写法:
  A、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段中的“:”号有什么作用?“冒号“前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B、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说具体。
  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A、师范读,问: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猫的古怪了吗?
  B、生齐读,营造师生赛读的氛围。
  四、小结课堂,鼓动背诵
   1、师:这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多么目中无人,胆小时什么都怕,胆大时又勇猛无比的古怪之猫,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脑际吧。
  2、说说该怎么记诵比较快。
  五、布置作业
   1、熟记并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2、背诵课文1~3自然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选做:
  尝试用简笔画把这只猫的古怪样画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三自然段
   1、指名背诵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2、听写本课的部分词语。
  二、学习末段,体会“可爱”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评议:
  小猫的“可爱”,你感受到了吗?
  2、挑战前面朗读的这位学生,学生再评议,尔后全班齐读。
  3、比较并积累词语:
  ⑴ 谁能说出与“生气勃勃”相似的词语呢?
  (生机蓬勃、生机勃勃)
  ⑵ 这些词语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建议用造句的方式加以比较。)
  三、回读课文,感悟“喜爱”
   1、这哪里是在写猫,分明是在写自己家里那个淘气的小孩。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的,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2、学生再读全文,用笔描画。
  3、指名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朗读学生交流的文句。
  四、阅读链接,学习写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提供的“阅读链接”。
  2、与课文相联系,说说课后选编的两只猫与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师小结:
  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 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⑵ 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细描。
  五、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评析】
   这份教学设计重在凸显以下特色:
  1、亲近文本,品词析句: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抓住“古怪”与“可爱”,通过品重点的关联词、成语等,采用换词比较等的方式,以词推进到句与语段的学习上,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在亲近文本中,触摸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注重迁移,“现买现卖”:
   学了第二自然段的总分关系的写法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蓝本,将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句进行扩充“补白”,既立足文本,又寻求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3、追求朴实,操作性强:
  本份教学设计能有适当的预设,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同时还能设计一些填空类的题目,引领学生有效地深入学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教学设计方案18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是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本课出现的问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指尾巴)。人没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动物有尾巴,谁来说说哪些动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里有好多动物聚到一起,他们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他们要比什么?(板书:比尾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比什么;结果)
  二、初读课文
  学习1、3小节
  过渡:书上P83也就有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1、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哪位同学愿意充当来宣布一下参赛选手的名字?其他同学听他的.发音正确洪亮吗?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带音指名读。不带音读。全班读。
  2、谁能把选手的名字完整的播报一遍,说时用上有有还有)
  3、全班齐说。
  三、细读理解
  过渡:运动员们就要入场了,谁愿意做小领队把运动员带入场。(放音乐,学生贴小动物图片。)
  比赛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当评委?现在我宣布:我是这次比赛的主裁判,请各位评委保持安静。我来宣布第一个比赛项目,他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谁的尾巴长?
  1、这是什么句?范读,学生读。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还有五个呢?谁愿意接着宣布?
  随机处理:长──短
  一把:还有什么能用一把?弯弯:
  扁扁:
  2、谁能把这六个项目完整的播报一遍。其他同学做手势。
  3、学习2、4小节
  过渡: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评委们看看比赛结果怎么样?快读读。
  那位评委先来播报比赛结果?边播报边贴上比赛结果。(学生贴)
  师生:指黑板;生生:看书;分组
  四、拓展
  1、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了,如果你认识他就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2、用谁的尾巴像什么说一句话。
  3、也可说说其他动物。
  4、用谁的尾巴怎么样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教学设计方案19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学习体会本文作者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作者的人文视角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
  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如何真正尊重一个人的价值,懂得社会环境的建设应由每个人做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出假设性问题:与个你一直崇拜与敬仰,但却没有机会见到的人不期而遇时的心情与行为表现。(请两个同学表演。)
  二、学生介绍霍金(预习作业)。
  霍金的疾病——卢伽雷氏症,绝症。最后他的身体会象植物一样,只有他的心脏、肺和头脑仍能运行,只有思维仍然是完好的,但不能与外界进行沟通。
  霍金的科学成就——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时间简史》,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总结霍金特点:聪明,残疾,不幸,顽强,有杰出成就,非常著名。
  三、我们来看看作者葛剑雄邂逅霍金前、时、后,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要求:学生通过集体朗读、个别诵读,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和关键词语)
  提示:充满敬意、震撼、感慨;结合PPT逐层分析。
  1、作者为什么会对霍金充满深深的敬意?
  提示: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
  2、A、当作者邂逅霍金时他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提示: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周围人的感染,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B、作者为什么会有心灵的震撼?
  提示:因为其独特的形象:身躯、目光(极度冷漠、超常魅力:不矛盾,漠视生活艰难)
  3、作者为霍金感到庆幸,但之前又说霍金是不幸的,是否矛盾?
  提示:不矛盾。阐述的角度不同。
  庆幸: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可能。他生活在一个个人生活时空得到充分尊重的环境中。
  四、拓展:
  剑桥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那么,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周围也有人文关怀的存在,我们如何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1、听听刘翔自己的声音:“前天参加了一天活动,晚上刚到上海,一下飞机就又被请去高庆祝活动,你说说看,谁能够受得了。”(摘自《文汇报》)刘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抱怨道。记者发觉刘翔在讲这番话语时,无奈的眼神中甚至还有些愤怒。“说真的,我根本不想去参加那些庆功活动,有些是躲都躲不掉。”(摘自《文汇报》)这时的刘翔眼神中又流露出满是对于能够过正常人生活的一种渴望,只是这种渴望现在对他已是遥不可及。
  2、最近,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辞去了“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你如何看待这一事情,请阐述你的观点。
  3、20xx年霍金在浦东机场受到媒体追逐,人们争着花高价购买霍金报告门票,而在听报告时,却有人呼呼大睡,有人交头接耳。请简评这种现象。
  由以上种种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文关怀意识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努力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创设一种像剑桥一样的人文环境,本文作者也有如此的想法。
  五、小结(齐读最后两自然段)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个人价值的可贵,愿世间每个角落都充满人文关怀。
  六、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人文关怀(必做)。
  2、就“人文关怀”谈谈自己的理解(>=300字)。
  附:板书设计
  邂逅霍金
  葛剑雄
  不期而遇
  敬意
  邂逅 震撼——呆滞 平静 跟随 尊重生活空间
  感慨 不幸——身体残疾 人文关怀
  幸——科技帮助 尊重个人价值

教学设计方案20

[教学要求]
  一、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二、复习生字,理解本课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三、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四、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
投影幻灯机及课文配套的幻灯片。或用图画。
  [课时准备]
  第一课
  一、导入 (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
  二、自学课文。
  △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
  △: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让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讲读课文。
  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①说它老实吧
  6.比较读 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
  ②它很老实
  ①说它贪玩吧
  比较读 再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②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并不完全这样)
  7.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9.继续往读,猫又怎么古怪,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例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用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都可以讲。
  自己讲书要点: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
  长短不同 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粗细各异
  (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
  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
  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第二课
  一、讲读课文。
  第一段,第三节。
  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
  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 (可是) 贪玩
  __ 贪玩 __ 尽职
  古怪 __ 温柔可亲 __ 一声不响
  __ 怕 __ 勇猛
  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
  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4.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段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也是段首概括)。
  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4.特点层次。
  一根鸡毛
  淘气 一玩起来
  它们的胆子
  你见了
  二、练习背诵。
  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 :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
  猫
  (说它) 老实 (可是) 贪玩
  古怪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响
  怕 勇猛
  好玩具
  小猫 也不哭
  更可爱 胆子越来越大
  摔抱打◆
标签: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8篇)由好学资源网教学反思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教学设计方案(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