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随笔  > 

《搭石》教案(通用14篇)

《搭石》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搭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搭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通过课题引发疑问,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小组合作,概括搭石之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概括回答。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从学生最喜欢的风景开始)
  1、一行人“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师范读。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4)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5)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6)感悟“和谐”之美。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后几幅图画情景,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在第 幅图画中,我遇到了 ,他们 (怎样做的),我感受到了 ?
  3、体会方法,运用方法,自主学习面对面走搭石,摆搭石等风景,感悟“谦让”、“奉献”之美。
  五、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 , 总是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升华情感,回扣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升华情感,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1 搭 石 =风景
  尊老美 谦让美 奉献美

  《搭石》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铺搭石用的石头。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解质疑
  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师: 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
  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
  ①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小组交流)
  ②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
  【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1.66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单凭视觉3天后只能记住40%;如果视听结合,3天后则能记住70—75%。通过简笔画把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在搭石前互让、背老人走搭石一道道亮丽山村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受山村搭石的美,感受乡亲互帮互助的心灵美。简笔画在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想象空间。】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老师这儿也有一排搭石,谁敢来走一走?
  (学生一个个争相上来走搭石,师随机抽几个上台走搭。)
  A(一个人走)
  师: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
  B(两个人走)
  师:你想办法超过他?
  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抢路。
  C(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
  师:他突然上步会造成什么情况?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突然上步。
  D三人依次走。
  师:这就叫……(协调有序)
  【情景演示,展示人性之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节器有序,对于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的城里的孩子,单靠读文是很难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研究表明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要用2.3秒;用线条符号和图示要用1.5秒;用黑白照片,要1.2秒,用彩色照片,要用0.9秒;用实物要用0.4秒。因此在课中请一个学生走,后师问:“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生:“保持平衡,不会摔倒。”无需教课开讲解,看到眼前的情景学生自然理解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再请两个学生一起走搭石,让后面学生想办法超过前面的学生,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生:“搭石太小,我没处落脚。”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抢路。”;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后面的学生从搭石上落下来,这就是不能突然止步;最后让一行学生依次走过搭石,这就叫协调有序。在情景展示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出示画面,这是什么美?)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
  师:你再给大家读一下,同学注意听这一句写什么?(简笔画)
  师:还有呢?
  “假如遇到……”
  师:“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会看成“理所当然”?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是应该的?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指读。
  6.老师跟你们配合读好吗?老师读前面的词语(如果……,总会……。假如……年轻人总要……)停下来后你们接着读。
  【读中感悟,领会人性之美。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实现语文课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强调通过读以获得感悟的教学方法。 “一读”领会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二读”找出文描写搭石美的句子;“三读”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些句子领悟乡亲心灵美的情感; “四读”,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读时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表达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师:刚才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逐一把已解决的问题擦掉。)
  7.学习、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是赞美什么?
  师:还赞美搭石的什么?
  师:乡亲哪些美好的情感?
  (小结:摆搭石、走搭石、互让、背老人过搭石板书: 心美)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
  2.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写一件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21 搭 石 美好的心灵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三各方面着手:
  1.质疑问难。本课教学从指导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统领学生的问题。这样做:①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②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
  2.情景展示。什么是搭石对于城里的学生是陌生的,更没有走搭石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通过简笔画勾勒搭石、让学生走搭石感受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把家乡搭石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3.读中感悟。本可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四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到欣赏陶醉感悟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精神,以及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

  《搭石》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教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学生自由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3、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
  搭石
  二、走进文本,初识搭石,激发寻美情感
  1、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2、交流读文感受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聚焦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⑴ 课件出示搭石图,找出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小溪、石头。
  ⑶ 诵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板书小小搭石寻常景)只是,读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生活中,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鉴赏搭石图,感受风景这边独好
  1、谈话,传递读文方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深入到他的文字中去,找找那片独特的风景,老师相信,会读书的同学,读着读着,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有的画面特别感人,有的画面特别让人激动,有的画面特别的美。你可以在旁边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2、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想象画面,并加以批注。
  3、反馈:
  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此时此刻,你觉得哪幅画面就在眼前闪动?
  随机板书:
  细细摆放为他人
  ⑴ 预设画面:
  上了年纪的人平整搭石,直到满意才离去。
  走搭石的人们不抢路,动作协调有序。
  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过河时,会互相谦让。
  年轻人背年长的老人过搭石。
  ⑵ 点评:
  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就让我们来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中所描述的最美的、最让我们感动的风景。
  4、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鉴赏画面一: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声影美。
  请你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美在哪里,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
  ⑴ 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
  (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随机点评,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预设评语:你走得轻快而平稳,真棒。我能感受到你们小组走得真默契。
  你读得有声有色,谁能说这不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呢?你的朗读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真是画一般的美。
  ⑵ 变序朗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师: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⑶ 配乐朗诵:
  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
  (课件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描述画面,再度激荡学生的情感):
  啊!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⑷ 回归主题,诵读风景:
  (导读中心句。)
  师:读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啊,不禁让我们赞叹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鉴赏画面二:两人走搭石,谦让敬老传递美。
  ⑴ 谈话,导入:
  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有感情地读好它,再体会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⑵ 交流:
  现在,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说说自己的感动之处,再读好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⑶ 品味:
  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⑷ 小结,指导朗读: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
  想象拓展,补充画面,提炼情感:
  ⑴ 谈话,指导想象:
  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⑵ 小结,回扣中心句:
  随机板书:谦让敬老见真情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四、走出文本,透过搭石,感悟诗人情怀
  1、谈话:
  课文学到现在,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
  2、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4、反复的朗读结尾段,提升情感。
  5、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⑴ 设疑:
  现在,你觉得作者对家乡的日日思念、意炽情深,仅仅是因为家乡的山美、水美吗?
  ⑵ 拓展,介绍:
  是呀,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后来在石家庄工作,当他看到熙攘的人流,便不自觉地想到家乡那潺潺的小溪,看到人们没有秩序地挤抢公共汽车,便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礼让,看到马路上的石头、树杈,人们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便想到乡亲们在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
  ⑶ 再度回读中心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五、延伸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
  1、教师谈话:
  是的,真情是明媚的阳光,它给人以温暖;真情是盛开的鲜花,它给人以芳香;真情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真情更是熊熊的火炬,它点燃生命的希望。同学们,美文《搭石》让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本文的作者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现在,你认为什么是美的?在我们身边也可以找到哪些美的事物?
  2、学生畅谈生活中的美:如小草、石桥、香樟树、蜜蜂
  3、小结:
  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4、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小事物,发现它的美,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搭石》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呈现乡村图。
  师: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板书课题,读题。 板书:搭石
  二、初步感知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师:细细地听读课文。要求:一边听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3.师: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提示:精心摆放搭石 老人调整石块 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 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三、识词学字
  1.学习词语:
  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平整方正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懒惰 谴责 平稳 俗语 平衡 伏下
  2.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学生字。
  四、作业
  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考察生字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搭石》这篇课文,什么是搭石呢?
  板书句子:秋天、乡亲们,根据水的深浅?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解说搭石是什么,另一个动手来搭一下石,把纸石块搭到黑板上。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搭石的简图。
  3.师过渡:石头搭得平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风景渗透着无限的美感。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二、例段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说明: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师: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搭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去过哪里旅游?觉得哪儿的景色最美?
  可是,无论哪儿美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美。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景?
  二、导入
  刘章爷爷也觉得自己的家乡是最美的。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溪水潺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在轻音乐中边叙述,边在黑板上画上小溪、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和刘章爷爷一起,走进小村庄。
  三、读文,寻找“美”,欣赏“美”
  1.请大家打开课本103面,自由读课文,用心去品味文中流淌着的美。
  2.拿起你们的笔,默默地、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美,觉得它是一道风景,就把那几句话画下来。
  3.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体会这其中流淌着的美。
  4.交流勾画的句子,欣赏“美”。
  ⑴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想象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师语言描述,范读,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来;生练读,指名读。)
  过渡:踏踏的声音,漾漾的清波,绰绰的人影,这是看得见、听得见的具体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同样也是一道风景。哪些同学找到了?
  ⑵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⑶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读的时候,你注意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采访大伯。指导朗读。)
  ⑷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这幅画面感受到什么?)
  ⑸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抓住“理所当然”体会,体会到什么?)
  5.升华,感动于“美”
  这一块块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迎接着过往的乡亲,任人走,任人踏,无怨无悔。在作者的眼里,它们不只是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它们是――
  感情朗读每五段。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刘章爷爷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他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看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也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美。
  指名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搭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在河北兴隆县,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清波漾漾的小溪,更有那让作家魂牵梦萦,恋恋不舍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21课,继续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感知课文
  1.在上一节课老师留了一道作业,(1。什么是搭石?2。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
  指名回答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出工必须_______?收工必须_________?赶集必须_________?访友必须___________?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_________-?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感到___________
  3.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还多是在夏天,到了秋天,人们还愿意脱鞋绾裤过小溪吗______?到了水寒刺骨的冬天人们还愿,还能脱鞋绾裤过小溪吗_________?了解了这些,请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______
  三、品读文本
  四、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读出来.
  2.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
  师:请大家用心默读2-4自然段,寻找文中的美丽风景,将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
  五、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说说他找到的风景?
  你找到的是这道风景〈出示第三自然段〉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3.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看“协调有序“就是指————————
  (1)现在让我们加入走搭石的人群中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感受协调有序,好不好?
  (2)搭石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中,有信心吗?______那让我们
  合作,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4.一行人走在搭石上,一个接着一个,动作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就是——(生:协调有序)_
  5.同学们体会的真好,你们还从那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6.(生描绘)
  7.听你这一描绘,,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课件出示)请读读这两个词,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美读出来
  8.读的真好,还有没有人想读?.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两个词
  9.柔波在轻舞,我们的心也随之舞蹈.真美呀,这既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又象是一首清丽的诗,你们看:
  (变文为诗)
  10.同学们先在下面自由练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等会男女生分组比赛读,好不好?
  (男女生比赛读)
  11.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清波人影两相和,这看的见的景物美的确是家乡的———
  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体会谦让之美
  师:同学们体会的真好,在文中你还感受到了哪些美的风景
  女生读。(出示“如果有两个人……”)
  师:从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真了不起,你读懂了文字中含着的美。同学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美(齐读)
  2、体会“尊老”
  师;除此之外,你们还找到了哪道风景?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们
  师:伏字好在哪里,我们能不能用站,或蹲来替换这个伏字?
  (请四个同学来表演,师解说)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师:因为——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透过一个又一个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师: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品读第二自然段〉
  1.家乡的人们走搭石,走出了真情,走成了风景,那家乡的老人摆搭石,又是不是一道风景呢?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一听,想一想,再和同学议一议: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从哪那可以看出来?(生自由发言)
  3.摆石人如此善良,细心,如果你有幸走在这搭石上,你想说什么?
  4.这一组同学起立,把你们对老人的尊敬,感激之情读出来?
  5.他们读的好吗?(分组读)
  6.搭石无声,搭石人有爱,这爱也是家乡的——————
  六、深入,总结
  搭石,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透过一排排搭石,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所以说搭石不仅联结着——-也联结着——————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真的情,齐声赞美搭石,赞美家乡的人们吧(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七、拓展延伸
  (大屏幕出示,鼓励生大胆说出生活中的美)

  《搭石》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的图片。(可制作为课件)。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有关桥的图片,或者课件。
  2、了解故事内容。(熟读课文)
  3、什么是“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4、搭石是怎样铺成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5、人们怎样过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6、为什么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勾画出喜欢的词、句、段并旁注,说出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反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5、给“俗( )、绰( )、序( )”注音。
  我来闯关:
  a、抽读字词
  山洪暴发 间隔 懒惰 俗语 平衡 清波荡漾 理所当然 联络
  猛 涨 序 伏
  b、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
  c、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秀品质。体现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第( )段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知识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搭石》教案 篇8

  一.指导思想: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确,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搭石》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上着重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搭石》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二.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大山里人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善良的人性美。那一方方小小的搭石,就那样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后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画面,质朴生动,让人感动。
  三.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来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五.重点与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六.教学各部分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挖掘相关的课程资源,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与大家分享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手势:读。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师:确实,只要我们用心去看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美。看,大屏幕中的这景色就很美。(播放课件:家乡山村图)
  师: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21课作者的家乡,那里绿树葱葱,溪水潺潺,可每当作者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这小小的搭石。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生:齐读“21、搭石”
  (二)预习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就小声快速读文,重温预习内容。
  生:读文。(1分钟)
  师:可以了吧,我们来交流一下(顺序可以打乱)。
  1. 作者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本文作者是刘章,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师:恩,你能关注书下注释很好。还有谁来说。
  2.生字词。
  生:通过预习我学会了生字词。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 师出示课件,生读一遍。(根据情况注拼音)
  生:我提醒大家注意(读音1-2个)
  师:提醒得非常好,自己在下面练练,不会的可以问周围同学,
  师:再强调有读错的字音。
  师:好,同桌互查。同学查读的速度真快。
  师:你们看红色字是本文要求会读会写的字,看看哪个字在认读和书写上比较困难?
  生:暴,衡。
  师: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说暴和衡这两个字的,那咱们先来看看这个暴字,衡字我们在第二课时重点研究。同学们拿起笔在暴字上面和老师一起写:暴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日字扁小,一撇一捺要舒展,注意下面的笔画是:点提撇点,四笔。好了,把笔收起来,生字词就预习到这,还有谁愿意来说说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3.主要内容
  生:通过预习我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预设
  ①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恩,说得有道理,但不够具体,再想想。
  师:还有谁愿意说说看?
  ② 我觉得本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过搭石的情形。
  师:恩,你说得具体多了。摆搭石、走搭石和过搭石的情景这里可以去掉什么?
  生:走搭石或过搭石。
  师:生说完再写板书:走搭石。对,后两个表达一个意思,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和走搭石的过程。(板书)
  ③ 我觉得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最后一段。生读。
  师:你说的有道理,这的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点明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那这篇文章写什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说完第二种,师:恩,可以。
  4、搭石
  师:本文题目是搭石,那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谁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① 生:大家看第一自然段,生读。
  师:你真会读书。其他同学也打开书,读一读什么是搭石。(师慢说)
  ② 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师:你是从哪段知道的呢?生:第一段。
  师:好,快速打开书,读一读什么是搭石。(师慢说)
  (三)品读课文:
  师:搭石就是一些天然石块,很普通,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文中有句话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生:风景)。但凡称得上风景的多是具有美感的景观,那么搭石这道风景又美在哪里呢?我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画出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文,圈画。(5分钟)
  师:(2-3分时)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画得非常认真,而且有的还在小声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画完的,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师:说说你都画出了哪些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师:课文是按摆搭石、走搭石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尽量也按这样的顺序来汇报好吗?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啊?
  1. 第2自然段:
  预设:
  生1:读句子。我觉得天凉了人们早早的将搭石摆放好,这样走起来不遭罪,要是不早早摆搭石的话人们就得淌水过河,这样走太遭罪了,要是哪一处没摆好,人们会责备他们懒惰。没有人安排他们这么做,人们已经形成习惯了。体会到人们很勤劳。
  师:恩,你想的真好,勤劳也是一种美的风景。(恩,我也是这么想的。)谁愿意往下接着来谈?
  生2:我认为摆搭石的画面最美。上了点年岁的老人不管自己的事多着急,也要停下来摆搭石,他怕搭石不平稳,这样别人走的时候会摔倒,掉进水里就会着凉,老人不放心才这么做,我觉得老人考虑周到。(细心,为他人提供方便,有爱心,善良,乐于助人……)
  师:多么有爱心的老人啊。就这句话谁还愿意来说一说?
  生3:联系上文我知道搭石是平整方正的石头,按两尺左右的间隔,如果不平整可能走的时候会不稳,不稳就会掉进水里,所以老人会反复地踏上几个来回,我觉得他做事一点不应付,直到石头稳定了才肯离开,我觉得老人很细心。
  师:是啊,从大家说的这一个个句子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乡亲们那种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在凉凉的秋季里,那冰凉的河水里摆上一块块搭石,这种暖暖的心意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美景呢?师马上出示图片段。
  生读一遍。
  师:好,有关摆搭石我们就聊到这,我们接着交流走搭石这一部分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呢?
  2.第3自然段:
  预设:
  生:请同学们跟我看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协调有序。”协调有序的意思是走得很有顺序,大家都很配合,人们在走搭石的时候动作很整齐,我觉得很美。
  师:说得有道理,就@@说得这个地方还有补充的吗?
  生:我也觉得这句话很美。如果人们不协调有序走的话,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有人掉进水里,我觉得他们配合的这么好说明很会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为他人着想就是一种心灵美。你能联系上文来谈真了不起。
  师:没有任何人指挥大家却能走得那么的协调有序,你看:生读:前面的……美感。
  (停一下)美吗?美。美在哪?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风景美。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水很清,又倒映着人的影子,一闪一闪的,像一幅画一样,我觉得很美。
  师:这是看到的美。还美在哪?
  生:我觉得人们协调有序的走搭石的声音很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轻快的音乐听起来是很美的
  师:恩,你体会到了走搭石的声音美。因为协调有序他们发出的脚步声就像音乐,格外的美,这真是有声有色,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我们一起来完整读读这一段。关于走搭石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我们接着往下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呢?
  3.第4自然段:
  生:我觉得人们背老人过搭石的画面很美。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要是都抢就会有人掉进水里,而家乡的人们却能让对方先走,我觉得他们很谦让。
  师:恩这是一种谦让美。好继续。
  生:因为老人腿脚不好,走搭石很容易滑倒,掉进水里去很危险,而年轻人身体好,他们就去帮老人,而且他们还觉得这是应当做的,不值得一提,我能体会到年轻人很尊敬老人。(心灵美)师:恩,敬老。(板书)就这一部分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来补充。在这个村子里,大家遇到老人过小溪都会这么做,不足为奇。我能体会到年轻人很会为老人着想。
  师:对,我们读书就应该想@@这样认真仔细。
  师:背老人过搭石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作者描写的每一幅画面中的人们都把自己的行为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将搭石摆放好,老人认真细致地调整搭石,
  心中有他人,互相关爱,走搭石能给别人画一般的美感。两人同时来到溪边,微笑示意让对方先行,年轻人总要背老人过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他人着想。(板书)家乡的处处都显示着美的画面,看——生读最后一段。
  师:其实,美无处不在走搭石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外在的美,也让我们看到了心灵的美。
  师:搭石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物了,但是作者却能从中发现它的美。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搭石一样平凡的事物,我们也可以从很小的事物当中发现它的美,它的闪光点。
  (四)课堂质疑并小结: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师: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设计
  走:勤劳、周到、细心

  《搭石》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五)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 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搭石》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乡村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乡亲的情怀。
  【教学难点】
  能从生活平常的事物里发现不平常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介绍搭石。
  二、品读重点句,质疑自悟
  1、出示课文重点句。
  2、请学生反复朗读,并提出心中的疑问。
  三、模块教学,体悟情感
  模块一:修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回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情境对话。
  2、指导想象朗读:
  模块二: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请大家细细读读上面的这几句话,品一品其中的词语,说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1、抓住重点词协调有序,感受配合默契的美。
  2、抓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受节奏的美。
  3、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诗意的美。
  模块三:搭石上的故事
  1、读句子,谈感受。
  2、抓住重点词理所当然品味。
  模块四:回归整体
  1、看板书小结。
  2、读课文。
  四、书写美
  1、发现美:
  出示:
  美就在那平凡的小事中:
  美是瑟瑟秋风中,伏下身子背老人走搭石。
  美是.....
  美还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练笔。
  3、交流小结。
  五、名言结课
  1、一个不为别人奉献的人,无权要求别人为他奉献。
  2、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一块铺路的小砖,未来的道路就会多添一些平坦。

  《搭石》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每当……”。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一、母语三分钟
  师:一些普通的事物,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不仅图画如此,请看:
  1.诵读《山》“山很有风度,站得脚酸了,都不说一句话。”
  2.《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婀娜的杨柳,漫天的大雪都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以《搭石》一课为例接着学习第七单元——学习关爱。
  二、引导质疑──体验美
  1.默读课文,寻找美丽风景。(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师:上节课,刘老师带领大家统读了本单元的课文,还布置大家按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美。完成了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
  (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预设一:摆搭石,助人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才肯离去。”
  (1)了解什么是搭石。老人在干什么?
  (2)朗读体会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美吗?你想象出那幅画面了吗?
  (3)复述提升美。提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看图复述。
  师: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搭石不稳,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调整搭石,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助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走搭石,和协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学习“协调有序”。①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找什么是协调有序?
  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②学习“序”。组词;释义:《说文解字》中说“序,东西墙也。”;书写。(庭院围墙的拱门,进入家园的第一道门。予就是放行的意思。)
  (2)积累“人影绰绰”式词语。
  朗读词语。积累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类型的词语。
  (3)体会美。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美?你能读出美吗?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诗情画意,和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三.走搭石,敬老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出示字的演变。造字本义猎手带猎狗隐蔽狩猎。
  2.说话训练:假如……总要……理所当然……
  师:一个个理所当然代代相传,无声的教育,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
  诵读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四:走搭石,礼让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才相背而行。”
  过渡: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礼让,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刘章爷爷将自己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也写成了一篇文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打开自读课本上,你能找出课文描写的这一幅幅画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美
  1.学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中“当我见到人们……”一段。
  师:人们挤公交的杂乱无序与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形成了对比,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朗读《搭石》结尾:“一排排搭石……”
  师:作者当年一天要走64回搭石,他记住的是乡亲们之间的那种互相关爱。默默奉献的精神啊!再读结尾。
  师: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
  四、布置作业——升华美
  1.熟读课文《卡罗纳》解决2个问题:①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用笔画下来。②这些平凡人的身上哪些平凡的、细小的举动让你感动?说一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2.阅读《爱的教育》中的《小石匠》一文(自读课本)。

  《搭石》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认识“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应接不暇”等词语,并且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
  3、 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4、 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重点:
  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方法:
  谈话启发法、朗读品悟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准备:
  课件、打印板书、查阅“脊”的笔顺。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初识景色的美丽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大树季羡林先生。(课件出示简介)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齐读课题)
  二、初读、教学生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出示两组词语。
  脊梁 家家户户 莞尔一笑(第二自然段)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正音:脊梁读轻声,莞尔一笑的菀要变调,应接不暇的应读第四声。
  4、书写指导:点红上述词语中的生字:脊、莞、锦、姹、嫣、暇
  哪个字最难写,哪些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脊的笔顺,嫣中“与”的变化,暇是日字旁)并在书桌上书空。
  5、读完课文之后,你想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也是季老先生的感叹。
  第二板块 感悟景色的奇丽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在先生的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板贴:奇丽的景色)奇是奇特, “丽”是美丽。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了怎样奇特美丽的景色,让他一叹再叹?快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次。
  2、指名交流:你读的是哪些句子。(课件出示语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我们再入情入境地来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又感受到了什么?请边读边做好记号、批注。
  4、交流学习收获。
  预设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A、你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花很美。它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B、请你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吧。
  C、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
  D、出示语段帮助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E、词语积累:像这样形容花美的词语你还积累了哪些?(课件出示: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把它们写在书的旁边。
  F、齐读句子。
  预设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导:除了这句让你感受到美,谁还从其他句子中同样感受到了?(出示句子)
  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美?
  花的海洋——花多、色彩鲜艳、美丽多姿。指名读。
  应接不暇——还有谁从这句话里的哪个词感受到花多?指名读。
  如入山__——如此多如此美,让人仿佛漫步在(山__上。)关于山__有这么一段文字描述(课件出示)。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绍兴的一条官道、景色很美)课文中指街道两旁——高高的楼房上,临街的窗户边都种满了美丽的鲜花,让人感到美丽舒服。指名读。
  5、 两句连读:谁能够把花的美、花的多、花的多姿多彩读出来?(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大家都读得很好,把老师带到了奇丽的哥廷根。给你们一个奖励吧!我带你们去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出示图片)齐读句子。
  第三板块 体会风情的奇特
  四、学习第二然段
  1、导: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我们用心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做好批注。
  2、指名交流学习收获。
  家家户户——德国人爱花,每个人都养花。引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
  三个“都”——人人为他人着想,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每一朵花上都绽放着一颗真切的爱心。在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
  3、难怪,先生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生齐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4、这样爱花的真切,爱花的境界,多次令先生感到吃惊。于是——(出示句子: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这么令先生吃惊奇丽景象,女房东只是“莞尔一笑”,这笑里包含着什么?
  5、是啊,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出示句子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小结。
  原来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变,也包括这样美好的习俗啊。这样的人才组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啊。(板贴: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第四板块 了解异国的文化
  五、总结升华
  1、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它却为何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是啊,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一面是饥寒交迫,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生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3、一面是炮火连天,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
  4、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四五十年以后,季老重返哥廷根,看到的依然是这样奇丽的景色——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5、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德国,去哥廷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还是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6、这样奇丽的景色,在中国看不到,在美国看不到,在法国估计也看不到。这就是德国的风情,这就是德国的文化。因为,在那里——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7、爱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异域风情、异国文化。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搭石》教案 篇13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本课时为第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初知词义。
  (3)标出自然段。
  二、教学课题
  本组课文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专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三、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六组第21课,该组主题是“人间真情”,目的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作者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一中心句,选用了“摆放搭石、调整搭石、集体过搭石、对面过搭石、老少过搭石”五个场景来表现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会认谴、惰等7个生字,会写洪、伏等11个生字。
  2、理解“搭石”。
  3、理解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搭石”。
  2、指导学生能够流利又带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方法
  1、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生字;
  2、讲授法、朗读法。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听陈老师说你们都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今天老师有一个问题想向你们求助,你们都愿意帮助我吧?
  (生:愿意)
  师:我在一个乡村教书,在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条很浅的小溪,每次我都要脱鞋挽裤才能过去,现在天气非常寒冷了,我每次都要忍受寒冷的水的冲击,你们现在帮我想想怎么样才不用脱鞋挽裤也能通过呢?
  (引导学生说使用石头当桥来帮助教师,以此导入文章)
  2、那今天我们就去领略刘章爷爷家乡最美的地方——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3、板书课题:21.《搭石》。
  4、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什么是搭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完成以下要求
  ①解决生字(标音、组词)划起文中的生字词语。
  ②划出不懂的句子,并和同桌相互讨论。
  2、教学生字
  谴qiǎn 惰du 俗sú 协xié 序xù 绰chu 伏fú
  3、注意的生字
  间读音jiàn俩 读音Liǎ
  暴 下部不是“水” 序 里面是“予”,不要写成“矛”
  4、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作者通介绍了家乡的小溪在汛期后,总有人摆石,为大家的出行提供方便及搭石时一道亮丽风景。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
  1、文章共有几个段落?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说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点明了什么是搭石。
  第二段:描写了搭石构成了一道亮丽风景以及重点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
  第三段:写了过搭石的方法。
  第四段:写了过搭石的情景。
  第五段:通过搭石赞颂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2、理解词语
  汛期:指江河水位定时性上涨时期。
  绾裤:把裤挽起来的意思。
  3、学习第1自然段,明白在没有搭石前人们是怎么做的?
  (如果没有溪里的石头,人们出工必须脱鞋绾裤,反复读出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
  人们赶集就必须——()
  人们访友就必须——()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4、一次次的脱鞋绾裤,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从脱鞋绾裤中悟出小溪给乡亲们带来麻烦、不便)。
  5、如今有了搭石,乡亲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就不用脱鞋绾裤。
  6、搭石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而且还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四)小结
  1、想想它为什么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2、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
  (五)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21、搭石
  小溪:找来 石头摆放 石头踏过 石头
  七、教学反思
  本堂教学为第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
  1、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多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课文,走入课文,总的认识什么是搭石。
  2、在读中强调语气、语速,以便达到理解没有搭石给乡亲们带来的不便。
  3、但由于要多读课文的原因,可能会造成学习生字的时间要压缩。

  《搭石》教案 篇14

  学材解读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设计意图
  以“美”为主线,朗读感悟文本,以“寻找美”统领全文,以“发现美”、“感悟美”贯穿课堂,以“寻找美”延伸课文。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起眼的事物中所蕴涵的美,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课前准备
  拍摄搭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非常美丽。可时隔多年作者记忆最深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家乡的搭石。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21 搭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什么是搭石?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3)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绾”。“绾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思。)那脱鞋绾裤呢?(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
  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还会很麻烦。
  ……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可能还是一种享受,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风景切入,发现美、欣赏美
  出示搭石的图片,师:大家请看,这就是搭石。其实搭石就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作者却给予搭石很高的评价,谁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的这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这么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是一道风景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欣赏搭石的美吧!
  默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感受走搭石的协调美。
  1、大屏幕出示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走搭石要快)俗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话,文中有没有介绍紧走搭石的道理呢?谁来读一读?体会走搭石的快。
  2、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感受到了什么?(动作美、声音、图画美)
  动作:协调有序,什么叫协调有序?文中是怎样写协调有序的?怎样走才叫协调有序?指导学生读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音乐:踏踏的歌声,像轻快的音乐。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图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这给人以美感的画中,除了漾漾的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还有什么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带着我们的想象,再来美美地来读一读。
  过渡:是呀,听着美妙的音乐,身处如此美丽的画卷中,怪不得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可搭石构成的这道美景,我们却只欣赏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美的需要我们细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
  第二自然段,感受故乡的人美。
  大屏暮幕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作者怎样写出老人的负责的?(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2、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应该做的)
  3、如果给你一个采访老人的机会,你会问?你会说?来,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老人的负责,读!
  读到这里不由得让我们觉得刘章爷爷的故乡不仅景美,故乡的人----更美!
  过渡:家乡的老人这样让人敬佩,家乡的年轻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第四自然段:感受乡亲们“谦让”、“尊老”的美好情感。
  1大屏幕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A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
  B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就是这么一件看似平常的事对我们来说做起来是多么得不容易呀!你们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大屏幕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尊老)
  B“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一个细节,老人在接受年轻人的帮助后却没有说上一句谢谢。这是为什么?读最后一句,说说你的体会,分组讨论。
  生:老人铺搭石不需要感谢,也没人感谢;
  年轻人背老人也不需要感谢,也没人感谢;
  C、假如遇上的是孩子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
  假如遇上的是盲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
  人们把这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叫什么?这叫民风,纯朴的民风,这是代代相传的民情呀!读!板书:一处民风。
  四、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一份乡情。
  (1)齐读。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故乡的搭石吗?(作者同时还赞扬了乡亲们的美好心灵,表达了作者的一份乡情。)板书:一份乡情。
  小结:同学们,有谁走过搭石?(没有或很少)可能一个人一生都不曾走过搭石,但是在我们的人生的道路上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搭石,他们是,他们为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我也很想成为你们学习之路上的一块搭石,欢迎吗?(欢迎)谢谢!好,下课。
  板书设计:
  21 搭 石
  一道风景美丽
  一处民风纯朴
  一份乡情难忘
标签: 《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通用14篇)由好学资源网教师随笔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搭石》教案(通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