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师随笔  >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这是一节“概念加例题型”课,此种课型中的学习内容一部分是概念,一部分是运用前面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这一部分内容在方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解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重要基础。这类课一般采用“导学导教,当堂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一般不放在概念上,要特别留意学生运用概念解题或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时,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3.情感、态度: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问题,在移项法则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渗透化归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热情高,但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较弱的特点,本节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采取自学、讨论、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教学难点:
  移项法则的探究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引例: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趣味算题,多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达,请看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个,老头和梨分别是( )
  A.3个老头,4个梨 B.4个老头,3个梨 C.5个老头,6个梨 D.7个老头,8个梨
  设计意图:大部分同学会用算术法(答案代入法)来解答的,而这类问题我们如何用方程来解答呢?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巧妙过渡,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移项法,明确移项法的依据,会解形如ax+b=cx+d类型 的一元一次方程。
  2.会建立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这两个目标的达成,也验证了本节课学生自学的效果,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导教导学
  1.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问题2到例3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问题2中这批书的总数有哪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2)什么是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解形如“ax+b=cx+d”类型的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自学例3后请归纳解这类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8分钟后,比谁能仿照问题2和例3的格式正确解答问题)
  2.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独立学习,教师巡视,对自学速度慢的、自学能力差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给以暗示和帮扶,有利于自学后的成果展示。
  3.交流展示(小组合作展示)
  (合作交流一)教材问题2中这批书的总数有哪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两种不同分法这批书的总数就有两种表示方法,即这批书共有(3 X+20)本或(4X-25)本。
  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板书)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x+20 = 4x-25(板书)
  【总结提升】解决“分配问题”应用题的列方程的基本要点:
  A.找出能贯穿应用题始终的一个不变的量.
  B.用两个不同的式子去表示这个量.
  C.由表示这个不变的量的两个式子相等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因为在自学提纲的引领下,每个小组自主学习的效果不同,反馈的意见不同,所以在展示中首先要展示学生对课本例题的理解思路。采取主动自愿的方式,一个小组主讲,其它小组补充。
  (变式训练1)某学校组织学生共同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5棵,则剩下3棵;如果每人种6棵,则缺3棵树苗,求参与种树的人数
  (只设列即可)
  (变式训练2)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趣味算题,多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达,请看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个,老头和梨各多少?
  设计意图:检查提问学生对“分配问题”应用题掌握的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所列方程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学生会带着“如何解这类方程?”的好奇心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合作交流二)什么是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解形如“ax+b=cx+d”类型的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自学例3后请归纳解这类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板书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魏玉英)
  师:为什么等式(方程)可以这样变形?依据什么?
  (出示)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即: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师: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出示) 通过移项,使等号左边仅含未知数的项,等号右边仅含常数的项,使方程更接近x=a的形式.(与课题对照渗透转化思想)
  (基础训练)抢答:判断下列移项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修改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魏玉英)
  设计理念:让各个小组凭着势力去抢答。这五个习题重点考察学生对移项的掌握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习题分层设计且成梯度分布。
  【归纳板书】 解“ax+b=cx+d”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 移项,
  (2) 合并同类项,
  (3) 系数化为1
  (综合训练) 解下列方程(任选两题)
  设计理念:第(2)、(3)两题未知数系数是相同类型的,所以让学生任选一题即可。通过综合训练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巩固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去解方程了。
  (中考试练)若x=2是关于x的方程2x+3m-1=0的解,则m的值为
  设计理念:通过本题的训练让学生明确中考在本节的考点,同时激励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要抓住知识的核心和重点。
  (四)我总结、我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谈收获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相互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可以引导学生从本节课获得的知识、解题的思想方法、学习的技巧等方面交流意见。
  (五)当堂检测(50分)
  1.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
  A.由-2x=6, 得x=3
  B.由-3=x+2, 得x=-3-2
  C.由-7x+3=x-3, 得(-7+1)x=-3-3
  D.由5x=2x+3, 得x=-1
  2.一批游客乘汽车去观看“上海世博会”。如果每辆汽车乘48人,那么还多4人;如果每辆汽车乘50人,那么还有6个空位,求汽车和游客各有多少?(只设出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即可)
  3.(20分)已知x=1是关于x的方程3m+8x=m+x的解,求m的值。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答题,教师巡回检查,对先答完的学生进行及时批改,并把得满分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对后解答完的学生的检测进行评定,最后老师进行小结。
  (六)实践活动
  请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年龄编一 道“ax+b=cx+d”型的方程应用题,并解答。先在组内交流,选出组内最有创意的一个记在题卡上,自习在全班进行展示 。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后完成,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解方程其移项根据是等式性质
  1、系数化为1其根据是等式性质
  2、解方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因而,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学生分析
  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虽然所教班级的学生受基础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但学生上进心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初步养成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
  2、理解并掌握移项变号法则进行解方程。
  3、灵活的运用移项变号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模型,感受方程的作用。
  (三)解决问题
  能够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法则解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四)情感态度
  解方程时渗透数学变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解方程.
  【教学难点】
  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约公元825年,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了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译本名称为《对消与还原》.“对消”“还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讨论下面的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问题1:某校三年共买了新桌椅270套,去年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又是去年的3倍,前年这个学校买了多少套桌椅?
  【师生活动】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问题,请你帮忙解决一下,你准备怎么做,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我准备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用方程解比较简单,设出的未知数就可以当成已知的条件来用了。
  教师:那我们就按这位同学的意思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哪位同学能说一下第一步应当先干什么呢?举手回答。
  学生:先设出未知数,因数去年的数量和前年的数量有关,今年的数量又和去年数量有关,因此设前年购买新桌椅x套,可以表示出:去年购买了2x套,今年购买了6x套。
  教师:未知数设了,下一步应该做什了呢?
  学生:列方程。
  教师:列方程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相等关系是,前年购买的桌椅+去年买的桌椅+今年买的桌椅=270套。
  教师:谁说一下?
  学生:x+2x+6x=270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等号左边的三个代数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都含有字母x,并且x的指数相同都是1。
  教师:我们在第二章的内容中学习了,具有这们特点的式子我们把它们叫什么?
  学生:同类项。
  教师:提到同类项了,我们就会想到什么?
  学生:合并同类项
  教师:谁还记得怎么合并同类项?
  学生: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教师:我们共同说一个x+2x+6x合并后的结果为
  学生:9x
  教师:此时方程就变成了9x=270,我们要求的是x而不是9x,如何求出x?
  学生: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都除以9,得到x=30
  活动:从上述方程的解决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原来9x的系数是9,后来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都除以9后得到了x,此时x的系数是1,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系数化为1。“系数化为1”指的是使方程的一边ax化为x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这里可能还有其他设未知数的方法(比如设今年的为x台)若出现这种情况,请同学分析比较多种解决方案中的简易,找到最简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起到了化简的作用。
  教师:出示例题-3x+0。5 x=10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集体订正。
  巩固练习:第89页练习的(2)(4).
  二、问题引申、共同探究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移项变号法则,培养学生用方程的意识解决数学中的实际的。
  问题2:把若干本书发给学生,如果每人发4本,还剩下2本;如果每人发5本,还差5本,问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若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每人分4本时,共分出书的总数为4x,加上剩余的2本,这些书的总数为(4x+2)本。
  每人分5本时,需要书的总数为5x本,减去缺的5本,这些书的总数是(5x-5)
  于是这些书有两种表示方法,书的总数不变,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得到方程4x+2=5x-5.
  教师活动设计:让学生体会运用方程的'优点,同时学生可能发现多种解决方案(比如设数的总数是x,则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同样让学生进行比较,发现最佳方法.
  思考:对于方程4x+2=5x-5两边都含有x,如何把它向x=a的形式转化?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达到解方程的目的,可以运用等式性质1,把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5x,则等号的右边没有了x的项4x-5x+2=-5,再把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2,则方程的左边没有了常数项,于是得到4x-5x=-5-2,然后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形式,进行合并便可以解决该问题了。
  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观查发现变形的特点,从而让他们总结出移项变号.
  活动:让学生观察由方程4x+2=5x-5得到方程4x-5x=-5-2的这一过程,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
  把等式的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作移项(依据是等式性质1).
  教师: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解释“对消”与“还原”就是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三、巩固练习
  应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方程,进一步深化解方程的过程。
  例:解下列方程.
  (1)3x+5=4 x+1;(2)9-3y=5y+5;.
  学生活动设计:找两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在板演后,让学生对以上同学的做法进行评价,寻找问题所在,表达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独自体验,进一步感受解方程的过程.
  〔解答〕(1)移项,得
  3x-4x=1-5,
  合并同类项,得
  -x=-4,
  系数化为1,得
  x=4.
  〔解答〕(2)移项得,
  -3y-5y=5-9,
  合并得,
  -8y=-4,
  系数化为1得,
  四、拓展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问题1:老师的学校距离林东镇20公里,公共汽车行驶0。5小时正好走完全程,求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
  问题2:如果老师的学校距离林东镇20公里,公共汽车0。5小时所走的路程大于全程,求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能不能用方程来解答?为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口头解答问题1,尝试解答问题2,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2的思考,归纳、概括出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为:找相等关系.
  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方程的定义想到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找相等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对问题1的解答,使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六个步骤.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
  通过对问题2的探究,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找相等关系,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最终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小时,
  则顺流的速度为千米/时;逆流的速度为千米/时.
  顺流的路程=,逆流的路程.
  相等关系为.
  思考:
  1、在设未知数时,为什么首选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作为未知数x?
  2、怎样求甲乙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
  【师生活动】
  学生自主完成空白部分,完成后组内交流.为下节课的内容做基础。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能否找准相等关系.请学生展示,并讲解解答思路.
  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
  教师找部分学生板演并讲解思路.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解方程.
  【设计意图】
  通过空白部分的填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空白部分的引领,降低问题的难度,从而将难点锁定在找相等关系上.避免难点太多,造成无从下手,重点、难点不突出的情况.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过程.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93页1、3题
  选做题:
  1、洗衣机厂今年计划生产洗衣机25 500台,其中Ⅰ型、Ⅱ型、Ⅲ型三种洗衣机的数量比为1:2:14,这三种洗衣机计划各生产多少台?
  2、用一根长60m的绳子围出一个矩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长和宽各应是多少?
  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
  1、合并同类项起的作用:化简
  2、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注意:移项变号。
  例1(1)移项,得
  3x-4x=1-5,
  合并同类项,得
  -x=-4,
  系数化为1,得
  x=4.
  七、教学反思
  实施开放式教学,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探索获得同类项概念,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等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教师只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l
  5x2-3x+1=0 2x+y=l-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补充例:解方程 (x+15)=- (x-7)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习题6.2,2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解题步骤。
  2、难点:在“灵活”二字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 :
  一、 一、 复习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分析:此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如果能把各分母化为整数,那么就可以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求解了。那么怎样化简呢?引导学生分析,并求出方程的解。交流体会。
  例2.解方程(见课本)
  例3:已知公式V=中,V=120、D=100、∏=3.14,求n的值。(保留整数)
  分析:在公式中,V、D、∏都已知,只要把它们的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巩固练习。
  根据公式V=V0+at,填写下列表中的空格。
  VV0at02848314155476137
  四、小结。
  若方程的分母是小数,应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若干倍,此时分子要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补上括号,注意不是去分母,不能把方程其余的项也扩大若干倍。
  五、作业 。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4

  知识技能
  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
  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
  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
  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 “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知识回顾
  解下列方程:
  1. 3x+1=4
  2. x-2=3
  3. 2x+0.5x=-10
  4. 3x-7x=2
  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
  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
  (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 问题探究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
  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
  (学生尝试提问)
  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1.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数和已知条件。(独立回答)
  2.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3.列代数式:x参与运算,探索运算关系,表示相关量。(讨论、回答、交流)
  4.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学生回答,教师追问)
  5.列方程:3x+20=4x-25(1)
  总结提问: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时,要经历那些步骤?书写时呢?
  教师提问1:这个方程与我们前面解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教师提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2)
  教师提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教师提问5:解这个方程,我们经历了那些步骤?列方程时找了怎样的相等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关注:
  (1)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设未知数,列代数式,列方程,是否清楚?
  在参与观察、比较、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究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三 解法运用
  例2解方程
  3x+7=32-2x
  教师:出示问题
  提问:解这个方程时,第一步我们先干什么?
  学生讲解,独立完成,板演。
  提问:“移项”是注意什么?
  学生:变号。
  教师关注:学生“移项”时是否能够注意变号。
  通过这个例题,掌握“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验“移项”这种变形在解方程中的作用,规范解题步骤。
  活动四 巩固提高
  1.第91页练习(1)(2)
  2.某货运公司要用若干辆汽车运送一批货物。如果每辆拉6吨,则剩余15吨;如果每辆拉8吨,则差5吨才能将汽车全部装满。问运送这批货物的汽车多少量?
  3.小明步行由A地去B地,若每小时走6千米,则比规定时间迟到1小时;若每小时走8千米,则比规定时间早到0.5小时。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教师按顺序出示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而生练习。
  教师关注:
  1.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2.x系数为分数时,可用乘的办法,化系数为1。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困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
  巩固“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反馈学生对解方程步骤的掌握情况和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
  2、3题的重点是在新情境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活动五
  提问1: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那种变形?它有什么作用、应注意什么?
  提问2:本节课重点利用了什么相等关系,来列的方程?
  教师组织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回答交流,相互完善补充。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提炼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果不能,教师则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布置作业:
  第93页第3题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二、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键: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两条性质.
  2.解方程:4(x- )=2.
  解法1: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4,得:
  x- =
  两边都加 ,得x= .
  解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得:
  4x- =2
  两边同加 ,得4x=
  两边同除以4,得x= .
  (二)、新授
  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讨论下面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2x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22x(即4x)台.
  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列方程:x+2x+4x=140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2x表示2x,4x表示4x,x表示1x.
  根据分配律,x+2x+4x=(1+2+4)x=7x.
  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x+2x+4x=140
  合并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例:某班学生共60分,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何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求各小组人数.
  分析: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10份,甲组人数占2份,乙组人数占3份,丙组人数占5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
  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
  答:甲组人数+乙组人数+丙组人数=60.
  解: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2x人,乙组人数为3x人,丙组为5x人,列方程:
  2x+3x+5x=60
  合并,得10x=60
  系数化为1,得x=6
  所以2x=12,3x=18,5x=30
  答:甲组12人,乙组18人,丙组30人.
  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3: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9页练习.
  (1)x=3.
  (2)可以先合并,也可以先把方程两边同乘以2.
  具体解法如下:
  解法1:合并,得( + )x=7
  即 2x=7
  系数化为1,得x=
  解法2:两边同乘以2,得x+3x=14
  合并,得 4x=14
  系数化为1,得 x=
  (3)合并,得-2.5x=10
  系数化为1,得x=-4
  2.补充练习.
  (1)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2)某学生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多2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少1页,还剩23页没读,问全书共有多少页?(设未知数,列方程,不求解)
  解:(1)设每份为x个,则黑色皮块有3x个,白色皮块有5x个.
  列方程 3x+2x=32
  合并,得 8x=32
  系数化为1,得 x=4
  黑色皮块为43=12(个),白色皮块有54=20(个).
  (2)设全书共有x页,那么第一天读了( x+2)页,第二天读了( x-1)页.
  本问题的相等关系是:第一天读的量+第二天读的量+还剩23页=全书页数.
  列方程: x+2+ x-1+23=x.
  四、课堂小结
  初学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感到不习惯,但一定要克服困难,掌握这种方法,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其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总量=各部分量的和.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合并就是把类型相同的项系数相加合并为一项,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时,注意x或-x的系数分别是1,-1,而不是0.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93页习题3.2第1、3(1)、(2)、4、5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至第91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移项法,并知道移项法的依据,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思维策略,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方程的各项应包括前面的符号
  (二).难点:对立相等关系.
  (三).关键: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 + =10.
  (二)、新授
  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分析: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种分法,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
  1.每人分3本,那么共分出多少本?(3x本)
  2.共分出3x本和剩余的20本,可知道什么?
  答:这批书共有(3x+20)本.
  根据第二种分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3.每人分4本,那么需要分出多少本?(4x本)
  4.需要分出4x本和还缺少25本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答:这批书共有(4x-25)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以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不变量)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方程:
  3x+20=4x-25
  本题还可以画示意图,帮助我们分析:
  从示意图中容易得到这批书的总数与分出书、剩下书的关系是:
  这批书的总数=3x+30
  这批书的总数与需要分出的书的数量、还缺少书的数量关系是:
  这批书的总数=4x-25
  根据两种分法,这批书的总数是相等的.
  所以,列方程3x+20=4x-25.
  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思考: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
  要使方程右边不含x的项,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减去4x,同样,把方程两边都减去20,方程左边就不含常数项20,即
  3x+20 -4x-20 =4x-25 -4x-20
  即 3x-4x=-25-20
  将它与原来方程比较,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后移到方程右边,把原方程右边的4x变为-4x后移到左边.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可以把方程等号右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的左边,也可以把方程左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要先变号后移项,别忘了变号.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3x+20=4x-25
  移项
  3x-4x=-25-20
  合并
  -x=-45
  系数化为1
  x=46
  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个学生.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答:移项使方程中含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a形式.
  在解方程时,要弄清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和移项.
  如果把上面的问题2的条件不变,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改为这批书有多少本?你会解吗?试试看.
  解法1:从原问题的解答中,已求的这个班有45个学生,只要把x=45代入3x+20(或4x-25)就可以求得这批书的总数为:
  345+20=135+20=155(本)
  解法2:如果不先求学生数,直接设这批书共有x本,又如何布列方程?这时该用哪个相等关系列方程呢?
  这批书共有x本,余下20本,共分出(x-20)本,每人分3本,可以分给 人,即这个班共有 人.
  这批书有x本,每人分4本,还缺少25本,共需要(x+25)本,可以分给 人,即这个班共有 人.
  这个班的人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
  = (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即 - = +
  移项,得 - = +
  合并,得 =
  系数化为1,得x=155.
  答:这批书共有155本.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1页练习.
  (1)解:移项,得6x-4x=-5+7
  合并,得 2x=2
  系数化为1,得x=1
  (2)解:移项,得 x- x=6
  合并,得- x=6
  系数化为1,得x=-24
  2.补充练习.
  下列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3x+6=0得3x=6;
  (2)从2x=x-1得到2x-x=1;
  (3)从2+x-3=2x+1得到2-3-1=2x-x.
  解:(1)错,移项忘了要变号,应改为3x=-6.
  (2)错.原方程中的-1仍然在方程右边,并没有移项,所以不要变号,应改为2x-x-=-1.
  (3)正确.
  五、课堂小结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题、读懂题意和找相等关系,今天解决的这个问题的相等关系不明显,隐含在问题中,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是相等.这个相等关系可以作列方程的依据.
  2.正确理解移项法则,移项中常犯的错误是忘记变号,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区别,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是根据交换律.
  六、作业布置
  1.课本第93页至第94页习题3.2第2、3(3)(4)、6、7、8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7

  一、目标:
  知识目标: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不含去括号、去分母)。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移项
  三、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学生已学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较熟练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预测目标:能熟练地用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 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头半岁蓝鲸的体 重是22t,90天后的体重是30.1t,蓝鲸的体重平均每天增加多少?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1.例2.解方程: 看谁算得又快:
  解: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 得 解: 6x ? 2=10
  移项得 6x =10+2
  即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大家看一下有什么规律可寻?可以讨论
  2 .移项的概念: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这样的 变形叫做移项。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千万不要忘记移项要变号。
  3.解方程:3x+3 =12,
  4.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
  2x=5x-21 x- 3=4-
  5.观察并思考:
  ①移项有什么特点?
  ②移项后的化简包括哪些
  (三)尝试应用 ,反馈矫正
  1.下列解方程对吗?
  (1)3x+5=4 7=x-5
  解: 3x+ 5 =4 解:7=x-5
  移项得: 3x =4+5 移项得:-x= 5+7
  合并同类项得 3x =9 合并同类项得 -x= 12
  化系数为1得 x =3 化系数为1得 x = -12
  2解方程
  (1). 10x+1=9 (2) 2—3x =4-2x;
  (四)归纳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简便的写法?
  2.要注意什么?
  3. 解方程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
  4. (1) 移项实际上 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2)系数 化为 1 实际上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
  (3)移项的作用是什么?
  (五)作业
  1.课堂作业:课本习题4.2第二题
  2.家作:评价手册4.2第二课时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8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骤,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讨论、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去分母法则的正确运用。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方程:
  (1);(2)2(x-2)-(4x-1)=3(1-x)
  2、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的依据
  3、(只列不解)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积极植树造林,原计划每天植树60棵,实际每天植树80棵,结果比预计时间提前4天完成植树任务,则计划植树_____棵。
  (二)学生自学p99--100
  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以,得
  即得不含分母的方程:4x-3x=960
  X=960
  像这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去掉分数的分母的变形过程叫做。依据是
  (三)例题:
  例1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依据
  去括号,得依据
  移项,得依据
  合并同类项,得依据
  系数化为1,得依据
  注意:1)、分数线具有
  2)、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即不要漏乘)
  讨论:小明是个“小马虎”下面是他做的题目,我们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请帮他改正。
  (1)方程去分母,得
  (2)方程去分母,得
  (3)方程去分母,得
  (4)方程去分母,得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能归纳小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吗?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依据;
  2.依据;
  3.依据;
  4.化成的形式;依据;
  5.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依据;
  练一练:见P101练习解下列方程:(1)(2)
  (3)思考:如何求方程
  小明的解法:解:去百分号,得同学看看有没有异议?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以及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五、课堂检测:
  1、去分母时,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各个分母的_____________,从而去掉分母,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不要漏乘,特别是不含分母的项,注意含分母的项约去分母分子必须加括号,由于分数线具有
  2、解方程(1)2x+5=5x-7(2)4-3(2-x)=5x(3)=3x-1
  (4)=+1(5)
  六、作业
  P102:3,10.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
  2.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会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标准形式,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
  难点:解方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解方程:9x+3=8+8x
  2(1)上面解方程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叫移项?移项要注意什么?
  (3)2-4x+6+5x=8,变形为:-4x+5x+2+6=8,是不是移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动脑筋:
  某实验中学举行田径运动会,初一年级甲班和丙班参加的人数的和是乙班参加的人数的3倍,甲班有40人参加,乙班参加的人数比丙班参加的人数少10人,你能算出乙班参加校运会的人数吗?
  观察你解方程的过程,原方程做了哪些变形?
  形如ax=b(a≠0)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的_____形式。
  2训练
  (1)解方程:①11x-2=8x-8,②
  (2)下列方程求解正确的是()
  A-2x=3,解得:x=,B解得:x=
  C3x+4=4x-5解得:x=-9,D2x=3x+1,解得x=-1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方程的转化
  例1已知x=-2是方程的解,求m的值。
  例2若方程2x+a=,与方程的解相同,求a的值。
  2实践应用
  例3甲仓库有某种粮食120吨,乙仓库有同样的粮食96吨,甲仓库每天卖出粮食15吨,乙仓库每天卖出粮食9吨,多少天后,两仓库剩下的粮食相等?
  例4百年问题:我们明代数学家程大为曾提出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个人赶着一群羊在前面走,另一个人牵着一头羊跟在后面,后面的人问赶羊的人说:“你这群羊有一百只吗?”赶羊人回答“我再得这么一群羊,再得这群羊的一半,再得这群羊的四分之一,把你牵的羊
  也给我,我恰好有一百只羊”,请问这群羊有多少只?
  四冲刺奥赛
  例5当b=1时,关于x的方程a(3x-2)+b(2x-3)=8x-7,有无穷多个解,则a=()
  A2B–2CD不存在
  例6解方程:3x+=4
  例7用一队卡车运一批货物,若每辆卡车装7吨货物,则尚余10吨货物装不完,若每辆卡车装8吨货物,则最后一辆卡车只装3吨货物就装完了这批货物,那么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P1121
  六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转化成什么形式?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 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 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例1、如图(课本第10页)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克,45克食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月盘内,才能两盘所盛的盐的质量相等?
  先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结合填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学会探索: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主要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
  分析:设应从A盘内拿出盐x,可列表帮助分析。
  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完成后,可让学生反思,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
  (盘A现有盐为5l-3=48,盘B现有盐为45+3=48。)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疏理已知量和未知量: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400块。
  2.求什么?
  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400
  如果设初一同学有工人参加搬砖,那么由已知量(1)可得,其他年级同学有(65-x)人参加搬砖;再由已知量(2)和等量关系可列出方程
  6x+8(65-x)=400
  也可以按照教科书上的列表法分析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第l题:可引导学生画线图分析
  等量关系是:AC十CB=400
  若设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x秒,即t1=x秒,则t2(65-x)秒,再
  由等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
  6(65-x)+8x=400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解题思路。
  3、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移项法则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1、教 法:讲课结合法
  2、学 法: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
  3、教学活动:讲授
  四、课 型:
  新授课
  五、课 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
  彩色粉笔,小黑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
  心里想一个数
  将这个数+2
  将所得结果
  最后+7
  将所得的结果告诉老师
  (抽一个同学,让他把他计算的结果告诉老师,由老师通过计算得到他最开始所想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
  同学:不知道。
  老师:那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探究新知: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 3
  老师: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抽同学起来回答,然后再由老师概括。)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像这样的方程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同学们从这个概念中,能找出关键的字吗?能用它来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
  方程吗?
  再次强调特征:
  (1)只含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为1;
  (3)是一个整式。
  (注意:这几个特征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例题讲解:
  例1判断如下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判断,并分别抽同学起来回答,如果不是,要说出理由。)
  ① ② ③
  ④ ⑤⑥
  准确答案:①③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
  例2、解方程
  (1)
  解法一:解法二:
  提醒:去括号的时候,如果括号外面是负号,去括号时,括号里面要变号
  (提示第二种解法:先移项,再去括号。即是把 看成整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2)
  解:
  提示
  1)、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中,什么知识是关于有括号的。
  2)、复习乘法分配律: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
  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3)、问同学们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来去掉这个括号,如果能该怎么去呢?抽一个同学起
  来回答。
  4)、问:去了括号的式子,又该做什么呢?我们前面见过此类的方程的,引出移项,并强调移项时注意符号的变化。此处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5)、一起回顾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未知数的系数相加。
  6)、系数化为1,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求解的每一步的时候,抽同学起来回答,该怎么进行,运用了什么知识,同学叙述,老师写,同学说完后,老师在点评,最后归纳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强 调解题格式。)
  方程(1)该怎样解?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4、巩固练习
  (1)解方程(2)当y为何值时,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解5(x+2)=2(5x—1)
  (巩固练习,抽两个同学上黑板去完成,其余的同学在演草纸上完成,待同学们完成后给予点评。)
  5小结:和同学们一起回顾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解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
  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作业:
  1、P12 。1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复习此节课的内容,并完成一下两道思考题。
  思考:
  (1) 解方程: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
  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2) 该怎么求解?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更简洁明了,省时省力。
  (2)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并判别解的合理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3)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弄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方法;
  2.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1.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括号前面是-号的,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
  2.在小学根深蒂固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树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我手中有6、x、30三张卡片,请同学们用他们编个一元一次方程,比一比看谁编的又快又对。
  学生思考,根据自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程度自由编题。
  问题2:解方程5(x-2)=8
  解:5x=8+2,x=2,看一下这位同学的解法对吗?相信学完本节内容后,就知道其中的奥秘。
  问题3: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教学说明: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 探索新知
  1. 情境解决
  问题1 :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________度;上半年共用电__________度,下半年共用电_________度。
  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列方程,得6x+6(x-2000)=150000.
  问题3:怎样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呢?
  6x+6(x-2000)=150000
  去括号
  6x+6x-12000=150000
  移项
  6x+6x=150000+12000
  合并同类项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x=13500
  问题4: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
  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
  设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6x+6(x+2000)=150000.(学生自己进行解题)
  归纳结论: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化简。(括号前面是+号,把+号和括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号和括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改变符号。)
  去括号时要注意:(1)不要漏乘括号内的任何一项;(2)若括号前面是-号,记住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2.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例题:解方程3x-7(x-1)=3-2(x+3)
  解:去括号,得3x-7x+7=3-2x-6
  移项,得 3x-7x+2x=3-6-7
  合并同类项,得 -2x=-10
  系数化为1,得x=5
  三、 课堂练习
  1.课本97页练习
  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它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四、总结反思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 由学生自主归纳,最后老师总结)
  五、 作业布置
  1. 课本102页习题3.3第1、4题
  2. 配套资料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实际问题引入课题,然后逐步给出答案。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2.会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灵活处理解方程的步骤,化为ax=b(a≠0)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难点:正确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等方法,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解方程:4x-3(20-x)=6x-7(9-x)
  思考: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要注意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2求下列各数的最少公倍数:(1)12,24,36(2)18,16,24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动脑筋: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1天,接着乙又单独做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做,问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先独立做,做完后交流做法,认真听出同学意见,老师点评)
  通过这个问题,请你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先去____,后去_____,再_____、_______得到标准形式ax=b(a≠0),最后两边同除以______的系数。
  考考你:
  下面各题中的去分母对吗?如不对,请改正。
  (1)去分母得5x-2x+3=2(2)去分母得2x-(2x+1)=6
  (3)去分母得4(3x+1)+25x=80
  2尝试练习(注意养成口算经验的好习惯)
  解方程:
  3比一比,看谁算得准(注意养成口算经验的好习惯)
  解方程:(1),(2)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化繁为简
  例1解方程:
  2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例2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x=-1,则k的值是()
  AB1CD0
  3实践应用
  例3学校准备组织教师和优秀学生去大洪山春游,其中教师22名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两家定价相同,但优惠方式不同,甲旅行社表示教师免费,学生按八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教师和学生一律按七五折收费,学校领导经过核算后认为甲乙两家旅行社收费一样,请你算出有多少名学生参加春游。
  四、冲刺奥赛,培养智力
  例4解方程:
  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解方程
  六、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作业:p1198,9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精选13篇)由好学资源网教师随笔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设计(精选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