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资料 > 面试技巧  >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通用8篇)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 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3、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学情分析: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九年级学生从整体来说,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强的。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创造力强,敢于质疑。
  而《呼兰河传》(节选)一文,通篇都洋溢着儿童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感情,是一篇童真童趣很浓的文章,很容易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文本是他们学习的凭借,而且文本内容浅显易懂,要在鲜活灵动的语言中感悟作品的精妙之处。
  因此,这节课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
  2、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音频(《童年》MP3)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内容。(要求学生事先朗读课文、解决生词、了解作者及作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当你们回忆童年的时候,记忆里或许更多的是老师、粉笔、作业和考试,榕树上的知了总在远远的池塘边呼唤着你,蝴蝶只停在上课时的秋千上引诱着你……
  童年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七年级的时候,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我们看到了儿时鲁迅的活泼调皮与天真聪明;在《幼时记趣》中,我们看到了儿时沈复的“物外之趣”的神异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我们会看到儿童时代的萧红又有怎样的快乐童年呢?
  (幻灯出示课题及作者) 聆听歌曲和老师的讲述,进入课本。
  二、 作者及作品简介:
  关于作者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nǎi)莹,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她一生坎坷:九岁丧母,在暴虐的父亲和继母那儿得不到关爱,只有在年迈的祖父那儿得到温暖。二十岁起就漂泊流浪,二十三岁开始文学创作,三十一岁去世。短暂的8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卢隐、张爱玲、石评梅)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人物。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马伯乐》。
  作品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蚂(mà)蚱(zha) 榆(yú)树 蚌(bàng)壳
  锄(chú)头 韭(ji?)菜 谷穗(suì)
  倭(wō )瓜 玩腻(nì)了 蝙(biān)蝠(fú)
  2.仔细品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1)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
  明确:她的童年生活
  (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年龄有多大?
  明确: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岁了,“我”才四五岁。
  (3)人物活动的地点在哪儿?从文章中大概能看出是在什么季节?从文章的哪里得知?
  明确:祖父的后花园。从锄谷子、韭菜、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等可看出是春夏季节。
  (4)“我”对自己童年生活感情如何?
  明确:十分喜欢与怀念。学生找出相关词句说说。
  (5)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明确:答案不唯一,自由讨论。(应该是喜欢、向往、甚至是羡慕的。因为现在的孩子对自然的接触太少了,夏天在空调冷气中安然午睡,大部分时间忙于学习、忙于上各种辅导班,不会有这样成长的环境,也不会有这样多的自由与快乐!)
  (6)能否尽可能多地回忆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明确:请几位同学上台板书罗列,可分工,(有大花园、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鸟、虫子;果树、榆树、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玉米等;大花园、风、雨、太阳、白云等。)
  (7)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通过思考、讨论、归纳:“自由”。
  四、小结: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尽量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课时
  感知·探究
  一、结合具体细节和情节说说在“我”眼里,祖父是一个个什么样的人?他对
  “我”的童年生活有什么影响?
  明确: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理由:“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把文章中具体描写的段落好好朗读下,总结刻画人物、景物的方法。)
  二、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明确: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也就不那么亲近了,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
  品味语言
  一、读第28自然段,体会十一个“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明确:前三个“就”,表示强调的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
  二、文章的语言特色。
  明确:本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心情。用字造句,充满儿童的稚气和欢愉。语言清新活泼,笔触所至,皆有灵气。
  提高与拓展
  一、园子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活泼的、自由的,园子里的'人也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自由的。人与动物、植物一道,共同体现出了生命的美。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好,多么值得渴望,多么让人怀念啊!
  讨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回想起以前的美好生活?
  二、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明确: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生活。
  三、很多人去过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都觉得平淡无奇,根本没有鲁迅描写的那样让人心动;同样,如果现在给你机会去一下萧红笔下的后花园,也许那些事物根本没有她所描写的那样鲜活有灵性,这又是为什么?
  明确:许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不知道成人世界的各种忧患与烦恼,所以无忧无虑,能在一片小天地里寻求快乐,别无他求,幸福无边。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奔波时,往往会怀想童年,所以童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感觉,才会那样鲜明而富有朝气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总结全文的主旨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布置作业:
  1、加点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修葺(qǐ) 步履(lǔ) 素味(mèī)平生
  B、跌宕(dàng) 忏(chàn) 惟妙惟肖(xīào)
  C、徜(cháng)徉 诧(chà)异 拈(nīān)轻怕重
  D、撷(xǐé)取 倭(ǎī)瓜 偃(yǎn)旗息鼓
  2、选词填空,将正确的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先了,它们___________(A、闪耀 B、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②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_________( A、冒 B、长)了芽了。
  ③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地,西一脚地瞎闹.有的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踢(A.跑 B.飞)了。
  3、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_,现代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___性的小说。课文节选部分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先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B、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C、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
  D、狗尾草则汉有,只有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5、阅读萧红《呼兰和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6、回忆你的童年,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200字左右)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篇2

  教材解读
  本文用新鲜诗意的语言,写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美丽的,自由的,快乐的,是充满爱与生机的。这一切,缘于童年作者的自由无拘和快乐自在。祖父的园子,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无家可归者——萧红的精神家园,它蕴含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的核心教学价值主要有:
  1、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2、感受本文新鲜、诗意、浪漫的语言,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传情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简单了解作者萧红和《呼兰河传》。
  3、熟读课文,体会“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我”童年生活的情趣。
  4、感受本文鲜活诗意的语言,理解文章融情于景的写法。
  5、初步了解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
  6、熟读倒数第四段,并尝试背诵。
  7、课外阅读整本《呼兰河传》或阅读其他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高尔基的《童年》等。
  教学重点
  目标3和目标7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预习法 自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作业:
  1、识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
  2、自己查阅一些有关萧红和《呼兰河传》的资料。
  3、用“——”画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用“﹏﹏”画出我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
  4、你觉得“我”在园中的哪些事最有趣,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批注在课文的相应处。
  5、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6、“我”在园中的生活(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得出来?与祖父有关系吗?
  7、熟读课文倒数第四段,即“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想一想,它和“我”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8、你能说说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吗?
  9、熟读倒数第四段,并尝试背诵。
  二、课堂学习:
  (一)检测字词
  1、请学生齐读课后的八个生字:蚱、嗡、啃、樱、蚌、嘟、倭、瓢。提醒易读错的字。
  2、组织听写“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然后评改。
  3、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二)教学课文内容
  1、请生回答“园子里有什么?”,并适当小结。
  (明确: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倭瓜 黄瓜 玉米 韭菜 谷穗 ……)
  2、请学生答“我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小结。(明确:观赏小昆虫、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3、提问:这些事情中哪些你觉得最有趣?并说说你的感想和体会?(例: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这些事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
  (三)体会思想情感
  1、请学生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的园子?(明确:好大,好多,好看、好玩、有趣、美丽、有生机、自由、有活力、快乐、温暖、充满爱……)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在园中的生活(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得出来?与祖父有关系吗?(明确:自由自在,快乐无忧;从我做的许多事情,从园中描写的景物看得出来;有关系,是祖父的慈爱与宽容给了我自由和快乐)
  (四)感受语言,理解写法
  1、引导学生品读倒数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出自由和快乐的情感。组织点评。
  (2)为什么园中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是这样的自由和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由心造”,因为作者的身心是自由的,其眼中的景物色彩也都是自由的,这是一种融情于景,借景传情的写法。我由于自由而快乐,自由的景物也就有了快乐的色彩。)
  (3)引读: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_;
  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
  2、有感情地朗读倒数第四段或其他喜欢的语段。
  (五)交流资料,了解园子的象征意义
  1、请学生出示交流萧红和《呼兰河传》的资料。
  2、老师简述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祖父的园子,从作者的生平和整部小说来看,与其说是一个真实存在,不如说是一个不断依凭记忆、想像再造的精神空间,一个现实生活中无家可归者萧红的精神家园,一个绚丽多彩的精神符号。祖父的后花园,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六)积累语言,推荐课外阅读
  1、 课外背诵倒数第四自然段。
  2、课外阅读《呼兰河传》或有关写童年的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等
  板书设计:
  一、人物活动(瞎闹,帮倒忙):
  种小白菜
  铲地
  摘黄瓜、追蜻蜓
  采花心、绑蚂蚱腿
  浇菜
  二、生活环境:大花园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颜色:白、黄、金、绿……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三、人物关系:祖父和我
  四、主题:爱、自由、留恋
  《呼兰河传》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节选)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课前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首先,课前让学生结合预习题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相关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同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相机引导学生板书。
  课下,认真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没有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总是一步一步牵着学,对学生不放心。其次,学生活动的面儿小,站起来发言的总是个别同学。第三,文章语言优美,文中出现了许多ABB式的词,如:胖乎乎、圆滚滚等,应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积累下来,而我根本就没提到。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机智,要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及出现的突发性事件,调整教学方法。另外,要特别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学习方法
  朗读法 知人论世法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旧学导入 板书课题
  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板书:呼兰河传萧红。)
  二、初读课文 熟悉内容
  1、速读课文,归纳内容: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板书“我”、祖父、园子。)
  (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
  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
  (“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
  三、再读课文,感受童年
  1、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
  (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第7段——轻松的生活氛围,“我”的调皮、天真。这段开头的叙述“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改为“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和祖父各戴一个草帽。我和祖父起栽花、拔草。”如何?原文更能表现出“我”对祖父的那种依恋和小孩那种爱模仿的天性。看似重复的语言表达,却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2、作者笔下的祖父是怎样的祖父(归纳祖父的性格特)?并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我在祖父面前又是怎样的一付模样呢(归纳“我”儿时的性格特点)?
  “我”的倔强、天真、气愤——“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的和蔼、慈祥、宽容——当“我”做错了事,祖父非但没有责备“我”,反而“大笑起来”,“笑得够了”。
  用孩子的语言,用最自然、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儿童最真实的心理。作者写得好,语言自然、真挚、朴素,充满了童真童趣。
  总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体昧到的“我”的童年生活: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会冒烟的榆树,我们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们还遇到洒了花的白云……没有羁绊,只有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没有黑暗,只有让万物都健康、漂亮的灿烂阳光;没有责骂,只有处处宽容、百般呵护“我”成长的祖父。这里的一切都生机勃勃、悠闲自得,让人感到欣喜,这里的一切让“我”的童年显得如此美妙和快乐。(板书:快乐)
  四、深读文章 走进心灵
  1、文中质疑,初探主题
  我们在一起品昧语言、体味情感的朗读中,读出了文章的快乐。但文章中只有快乐吗?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读书亦是如此,能在他人无疑处质疑,那便是我们自己的收获。这也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你能否从文章的语段中读出“我”童年生活的不快乐?
  (第27段——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表现出“我”对阳光十分喜爱,甚至是崇敬。也许这正隐含着作者生活中阳光的缺失,所以才会表现出对阳光的如此渴望。)
  (第28段——生机与自由,也隐约让我们感到她对自由的极力向往。可能是这种自由的无法获得,才会让她这么渴求。)
  (第1段——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这段的描写和全文的内容不是很和谐。好像她的生活里只有祖父陪伴,其中“已经”、“就快”两个词语,看似平淡,却流露出“我”感到自己在一天天长大,祖父却在一天天无可挽回地老去时的无限不舍和遗憾。)
  2、联系小说,寻找真实
  等我生下来了,第一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呼兰河传》)
  (“我”的童年生活里其实还有谁?——“我”的父母,“我”的祖母。而文中只说“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看似与事实不符的叙述,让我们产生质疑。在“我”的记忆深处,“我”的童年生活里并不常有爱和阳光,能陪伴我并给予“我”关爱的人是祖父。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呼兰河传·尾声》)
  (随着祖父的一天天老去,“我”童年唯一的伙伴将不在了,那属于“我”和祖父之间的简单快乐也随之消逝了,留给“我”的是无限的寂寞和哀愁。)
  我们通过朗读体味到字里行间的快乐,我们又在质疑中读出了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情一一寂寞的哀愁。(板书:寂寞。)
  3、走进灵魂,感受魅力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中的“我”很大程度就是作者萧红自己的生活、心境的真实写照。其中的生活场景也正是萧红自己所亲身经历的。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20岁她弃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漫长、曲折、艰苦备尝的流亡生涯。她先后坠入爱情的陷阱,在贫病中极力挣扎,最后客死于南方孤岛香港,年仅三十一岁。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在病痛与贫困中完成。
  萧红在漂泊寂寞中走完了她短暂的人生,为什么却在最艰难的时候,用她的文字给我们留下了满溢着阳光的童年画卷?
  人在孤独寂寞中越发喜欢回首美好往事。儿时的后花园寄托着她生命中全部美好的记忆,写《呼兰河传》为了回忆美好的童年,对慈爱的祖父是无限的眷恋,对自由的后花园是无限的向往,祖父与花园是她的精神家园。(板书:眷恋、向往、精神家园)
  她不会抑郁在命运为她安排的苦难、寂寞中,而是用自己的文字来为自己谱写快乐,用自己的文字来为自己找寻精神的栖息之地。在这样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是希望,是温暖。
  生活中的我们也会遇到痛苦和快乐,我们又将如何面对呢?
  【生板书】
  “如果你受苦了,感谢生活,那是它给你的一份感觉;如果你受苦了,感谢上帝,说明你还活着。人们的灾祸往往成为他们明天的学问。一一伊索
  希望我们不要在痛苦中自怨自艾,不要在快乐中迷失自己。让阳光永驻我们心间。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读出文章内容,读出自己感受,读出疑问发现。在学会读书的同时,亦学会品读人生这本大书。(板书:读书、读人生。)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抓住优美文句,扣住精妙词语感受祖父的大花园给作者带来的种种快乐。
  2.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写作动机。
  教学过程:
  一、萧红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教学活动
  【引子】
  简介读一篇文章的几种方法(过程)
  速读—美读—品读—理读
  【活动一】速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这篇文章的一句话。
  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
  变式:1.呼兰河这小城住着祖父。
  2.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爷爷。
  3.呼兰河这地方住着我的祖父。
  (小结)简单的一句话中蕴含了无尽的深情。
  投影出示: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已经七十了。(齐读)
  要求:续写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已经七十了。现在,_____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过渡)这样一座城,城里住着一位老人,这个老人到底有什么值得“我”如此怀念的呢?作者把她的怀念都寄托在了________________上。
  【活动二】美读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大花园呢?
  请同学们画出描写大花园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文段。仔细品读,用以下句式表达你的发现。
  示例:这是一座______________的大花园,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座色彩斑斓的大花园,你看那金的蜻蜓、绿的蚂蚱、白的蝴蝶。
  隐藏: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真的很美,这样的大花园确实让我们也心向往之。难怪课本的编者也是这样说:
  【活动三】品读
  投影出示:
  课文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蝶飞舞的后园的一段生活。这是一片自由的天地,“我”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就连鸟儿虫子都自由自在地生活。(突出““我”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再次仔细品读课文,找出能印证编者这一观点的文字,细细咀嚼,能把这种自由自在的氛围读出来。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2、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3、在质疑中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篇6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当你们回忆童年的时候,记忆里或许更多的是老师、粉笔、作业和考试,榕树上的知了总在远远的池塘边呼唤着你,蝴蝶只停在上课时的秋千上引诱着你……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童年却与你们截然不同,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萧红笔下的大花园,去感受什么才是童年的天真烂漫。 聆听歌曲和老师的讲述,进入课本。
  2 用投影介绍作者萧红,了解她的坎坷经历,做到知人论文。 诵读投影内容,并作必要的 记录。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带着问题浏览课文,问题设计如下:
  1、文章回忆了哪些人和物?他们分别有些什么特点?
  2、作者是用怎样的感情去回忆和描写这些人和物的?
  3、读完文章唤起了你哪些联想?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2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 人物:“我”和爷爷(特点:“我”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爷爷勤劳、慈爱、通达。)
  事物:大花园里的蜂子、蝴蝶、蚂蚱花、果、树……(特点:自由而充满活力,充满童趣,洋溢着诗意。)
  2、作者感情:喜爱、怀念、向往。
  3、羡慕?向往? 讨论、交流
  三、反复诵读,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引入:大家都还没有忘记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吧!作者把它描绘得如此令人神往,可很多人到了真正的百草园却很失望,觉得事实上百草园没有那么诱人,是鲁迅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同样的,平常的大花园在萧红笔下的也充满生机与活力,请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 在老师引导下反复诵读相关片段,揣摩语言特色。
  例:第27、28节,
  1、文字充满对自由的向往。
  2、文字充满生命的活力。
  3、文字里有儿童对生命的敬畏
  4、文字里充满着诗意。
  2 教师小结:本文语言清新活泼,充满灵气,很好地体现了天真烂漫的童趣。
  课后学习:
  模仿作者的语言特色,描绘一下你儿时生活过的园子或到过的菜地,来表现你的童趣。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篇7

  课堂学习:
  一、深入探究分析,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1、请2-3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文字,让同学当评委,看看有没有与作者相似的语言风格。 听同学的朗读,并能恰当地评价同学的语言特色。
  2 2、引导思考:同学们能把童年生活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你们离开童年并不遥远,可作者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成年,为什么她对这童年生活记忆如此深刻,又这般的怀念呢? 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联系鲁迅写《百草园》,思考,交流
  3 交流明确:
  童年属于每个人的自由天地,童年没有奢望,没有责任,无拘无束,没有成人世界的烦恼,无忧无虑,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操劳奔波,所以往往会怀想童年。
  萧红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情绪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故乡又沦丧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因而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童年,成了她精神的最后寄托。
  明确作者的情感根源。
  二、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引导:在那样的年代,作者回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仅仅是为了表示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吗?揣摩一下作者是否有别的用意?
  你还能从文章中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或疑问吗?把它拿出来,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 研读课文,寻找自己独特的发现或疑问。
  2 引导学生在质疑后用讨论和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 讨论、交流。
  组织交流并明确
  课后学习:1、阅读下面《童年的回忆》,体会成年人对于童年的特殊感情,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2、研读文章,设计5个问题,与同桌交流探讨并互相作解答。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萧红及女性作家作品。
  2、把握《呼兰河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
  4、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
  2、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
  〔教学过程〕
  (一) 学生演讲,点评,情境导入
  (二)结合课题,提出阅读问题
  1、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
  2、她是怎样死的?
  3、她为什么会死?
  4、谁要为她的死负责?
  (三) 初读课文,走近团圆媳妇
  过渡:作者塑造的众多的人物中,谁的遭遇让你的心里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团圆媳妇)什么叫团圆媳妇呢? —童养媳—旧社会的产物,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感觉悲伤的身份。
  1、那么通过预习,请你说说她是谁?她几岁了?她外貌如何?她性情如何?
  2、是一个健康活泼天真的女孩,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小团圆媳妇的人生? 过渡:这个12岁女孩最终以悲剧收场,我不禁要追问这个12岁女孩的死因,她是怎么死的?(洗澡)难道她的死因仅仅是因为热水洗澡烫死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小团圆媳妇之死。 ( 四) 品读课文,探究团圆媳妇之死
  1、呼兰河的人对小团圆媳妇的印象怎么样?他们为什么认为小团圆媳妇不像团圆媳妇?
  2、过了没几天,那家就打起团圆媳妇了,而且打得特别厉害,小团圆媳妇为什么被打呢?
  3、小团圆媳妇还经历了哪些非人的折磨?乡亲们又给出了哪些偏方?
  4、小团圆媳妇被开水洗澡的过程中,哪个细节最让你触目惊心?
  (五) 深入挖掘,理解小说主旨
  1、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团圆媳妇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了,谁应该为小团圆媳妇之死负责呢?你觉得是谁害死了小团圆媳妇?
  2、作者到底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 此环节学生各抒己见,这可以是关于女性命运、国民劣根性、封建迷信、封建礼教等各个方面的小说) 结合鲁迅的作品《孔乙己》《藤野先生》谈国民劣根性问题,麻木,愚昧的生命与灵魂。
  师小结:与其说团圆媳妇是被烫死的,还不如说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
  这个“苦人儿”短暂而脆弱的生命正印证萧红所说的那句话: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过渡:我想,萧红的不幸更多的不是因为女性本身,而是因为她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给不了她们飞翔的天空,希望这样的社会永不再来。
  (六) 作业
  萧红曾说过“女性的天空是低的”,你又怎样看待女性,请以“她们”为题目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写作提示: 可以写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还可以写历史上的女性形象,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通用8篇)由好学资源网面试技巧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