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资料 > 面试技巧  >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内容。本单元学生将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结合已知条件分析问题,为列式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进行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理解题意和分析解答环节将采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进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
  1、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明有20元钱,买钢笔用去10元。
  2、要解决下面的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每个面包多少钱?
  3、师:同学们的数学感觉真好!能从日常生活中准确地发现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逛一逛面包店,又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解决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铺垫孕伏的过程就是唤醒旧知的过程,为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情境图,理解题意
  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师:今天的信息有点复杂,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题意,请出我们的小助手“色条图”来帮忙吧!
  师:怎样在“色条图”上表示出这些信息和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色条图”上表示出信息和问题。
  展示交流:为什么这样表示?
  (设计意图:借助“色条图”这一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信息,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要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哪个信息已知,哪个信息未知?怎么办呢?
  师:想一想,该怎么解答呢?
  学生尝试解答。
  展示交流:为什么要先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读了哪些信息,你就想到可以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
  如果学生只列出分步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是用分步来做的,你们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解答的过程吗?
  对比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辨析:你同意那个算式?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
  (设计意图: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引导学生解决出问题,还渗透了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对比与小结
  师:比较一下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和今天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解决出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2、完成教科书第5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力图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及时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过程,初步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知道了什么?
  怎样解答?
  (1) 剩下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9
  90-36=54(个) =54÷9
  (2) 还要烤几次? =6(次)
  54÷9=6(次)
  解答正确吗?
  答:剩下的还要烤6次。
  教学反思:
  1、重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进行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描述和分析问题。
  3、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
  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 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
  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 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
  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6页第1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
  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
  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
  (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
  (2)认为22+21=43(人) 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 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
  (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
  (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
  (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1、师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赛、开火车比赛
  2、形式分必答、抢答······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八、当堂作业(练一练)
  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6页1、2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学会先解决一个稍简单的问题后,运用所得的数据解决另一个稍难的问题。
  【学情分析】
  以前学生接触到的都是一个问题的应用题,这节课学生主要探索并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两个连续性问题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情境问题;小明写了12个字,小红比小明多写了8个字,小红写了多少个字?
  2. 图书角有故事书35本,科普书比故事书小11本,科普书有多少本?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看,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写生,从图上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属性问题?
  1. 展示问题。
  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 知道了什么?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
  3. 怎样解答?
  我们有两个问题,应当先解答哪一个问题呢?
  生:先解答男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知道了男生有多少人就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求男生人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14-5=9(人)。
  一共有多少人呢?
  9+14=23(人)。
  4. 解答正确吗?
  5. 小结解答方法。
  先解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再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
  1. 完成第32页做一做。全班交流解决方法。
  2. 完成第33页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然后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思考的。
  3. 完成第33页练习六第3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解答方法。
  四、总结评价,汇报提升
  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2、练习一2、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看、说、读、想、算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说,老师板贴:看、说、读、想、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2、课件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
  师:看,这是面包房,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指导学生再观察画面,你从图中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从中找出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初步感受数学信息之间的一些联系,从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54—22=32,32—8=24(个)
  方法三、8+22=30(个)或22+8=30(个)54—30=24(个)(让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5、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1)54-8-22=24(个)或54-22-8=24(个)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里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小括号”:如果想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后面的,再算前面的,可以在先算的算式外面填上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小朋友们只要看见它,就要先算它里面的算式。把(2)中的算式“54-8+22”变成“54-(8+22)”,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
  8、指导学生读:54-(8+22)读作:54减8与22的和
  9、小结。(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后明确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需要用一定的运算进行表达并计算出结果,最终自主解决问题,并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指导观察并说一说: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组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一读,说一说关键词。
  (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
  (4)列式计算:94—34=60(个)60—29=31(个)
  或34+29=63(个)94—63=31(个)
  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用喜欢的方法计算,能用小括号就更好啦)
  94—34—29=31(个)或94—(34+29)=31(个)
  2、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
  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第一次跑走了6只,第二次跑走了7只,现在羊圈里面有几只?
  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喜欢的方法计算,最好能用上小括号,并汇报。
  58—6—7=45(只)或58—(6+7)=45(只)
  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24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用上小括号)
  (1)学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独立做题,老师巡视。(要求运用小括号进行计算)
  (3)学生汇报。87—24—26=37(台)或87—(24+26)=37(台)
  4、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指导观察,明确条件和问题,指导读一读,找出关键词,然后思考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明确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数,并学会运用小括号。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连乘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复习铺垫。
  1. 谈话导入:大家刚参加完学校的大课间检查,三年1班的同学都表现得很好。
  2. 复习迁移:
  我们班在大课间中分组活动,每组5个同学,分了9组,共有多少个同学参与?怎么算?
  3.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⑴ 创造情景,
  师: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认真训练,体育老师打算按图这样安排,同学们算算要多少人?提出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⑵ 让学生独立收集数学信息。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信息:a:每行有10人 ,有8行。
  b:每列有8人,有10列。
  C: 3个方阵
  小结:我们都是观察同样一个方阵,可以从这样一行一行来看,知道了每行有10人,有这样的8行。也可以这样一列一列来看,知道了每列有8人,有这样的10列。
  ⑶ 整理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明确先求1个方阵有多少人,再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你应该怎样思考?请同位同学互相说一说。
  我们抓住每行有10人,有8行这2个数学信息可以先求出1个方阵有多少人?
  这是一行一行的观察,我们还可以一列一列的看能不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每列有8人,有10列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你该怎样想呢?
  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是先求1个方阵的人数。还可以写成综合算式。
  2、探寻其他解决问题策略。
  不同的策略:1.先求:3个方阵的一大行一共有多少人,再求8行一共有多少人。
  2.先求:3个方阵的一列一共有多少人,再求10列一共有多少人。
  3.先求:一共有多少行,再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4.先求:一共有多少列,再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例1的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结果却是一样的。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P.99做一做
  ⑴ 出示题目。
  ⑵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⑶ 全班反馈: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先求1盒有多少个,再求8盒一共有多少个。
  2、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⑴ 出示题目:P.101⑴
  ⑵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⑶ 分小组交流。每个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⑷ 全班反馈解决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⑴ 出示题目。P.102⑷
  ⑵ 让学生审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 给出三个算式,由学生选择出正确算式并表述出解决问题 的思路,重点理解“来回”的含义。
  四、全课小结: 强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五、拓展练习:第一步,先请同学了解一节数学课的上课时间,一个星期在校几天?如果一个学期按20周计算,同学们在学校待多少分钟?合多少小时?第二步,根据自己计算出来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记录下来。第三层次是学生在生活中现实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本题又是一道开放题,所有的信息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2、3、5、6题
  教学反思:
  1、 收集和整理信息,形成数学思考。
  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其题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用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现实的生活场景。这一节课的例1既是一幅情境图,又是一道应用题。例1的图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了解情境,从情境中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解决问题的必要信息。这一步要求学生仔细地看,充分的讲,观察同一个方阵既可以横着看找到的信息有“每行有10人,有8行”,又可以竖着看找到的信息有“每列有8人,有10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收集和整理信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考。
  2、 分析数量关系,构思解决问题的思路。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思考,体会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要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我们用不同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如:抓住“每行有10人,有8行”这两个信息就可以先求出1个方阵的人数,再求3个方阵的人数。还能抓住“每列有8人,有10列”这两个信息也可以先求出1个方阵的人数,再求3个方阵的人数。分析数量之间的不同组合的关系,就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如:抓住“每行有10人,3个方阵”这两个信息可以先求出3个方阵一大行一共有多少人,再求8行一共有多少人。这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有所不同了。
  3、 正确选择算法,独立解决问题。
  根据解题思路仔细准确地选择相关的条件,正确的选择算法。
  这节课我觉得我可能是急进了点,应该先让学生先从“行”去观察进行列式计算,让后进生理解后再进行“列”的观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可能这样会更好些。而且因为这样导致学生的练习还不够充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学会根据相关问题选择恰当信息,进一步感悟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前看视频:建国六十周年阅兵式(感受什么是方阵)
  课前谈话:今天我第一次来到你们学校上课,你们认识我吗?那你从哪些方面了解我呢?这些信息对了解我有帮助吗?
  一、教学流程:
  (一)、课上谈话,获取信息: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什么?(水笔),想作为奖品给上课表现好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些奖品啊?但是,想得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得表现要好。
  大屏幕显示得到奖品的途径:
  1、看要看仔细:仔细寻找数学信息。
  2、说要说清楚:上课大胆发言,说出你的想法;
  3、听要听明白: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的发言;
  现在的问题是:购买这些水笔得花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要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信息:(贴纸)
  ①、每支水笔多少钱?(2元),
  ②、买了多少盒?(3盒)
  ③、每盒多少支?(10支)
  (二)、根据信息,解决问题
  A、你能帮我算一算,得花多少钱吗?
  B、独立完成,和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C、汇报,板书
  预设:方法一:2×10×3方法二3×10×2
  比较两种方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和同桌再次交流方法,给今天的课题取名(连乘解决问题)
  总结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因为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信息不同,先求的问题也就不同。
  (三)、收集信息,解决交流:
  解决:方阵中的数学问题。(多媒体)
  1、理解:方阵,行,列
  2、小组合作:操作学具,相互说出解决方法
  3、汇报、交流:解决思路
  4、小结
  (四)、实际运用,深化理解
  1、解决立方体中的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立方体组成的?
  2、提供多余条件的数学问题:解决春游中的数学问题:每组8人,有4组,每组分发面包16只,矿泉水1瓶,垃圾袋1只,苹果3个,每瓶矿泉水2元,面包3元一只,请问老师要准备多少瓶矿泉水?
  3、提供隐含条件的数学问题:
  A、分水实验小学第二届数学手抄报“评比活动开始了,(链接:桐庐县分水实验小学网站教导处通知)要求是:三至五年级,每班上交3副,请问按要求,我们学校应上交多少副?(你还要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B、解决上下班中的数学问题:徐老师家到学校约3千米,我一周上下班一共要行多少米?
  小结:解决问题还得看具体情况,如这里的班级数,具体到一所学校就有所区别,需要选择合理信息才能正确解答。
  (五)总结提升,把握关键
  谈话: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研究什么数学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关键要抓住什么?
  小结: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P100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三P103第10题、P105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分析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记得吗?考考你:
  1、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条件:
  ①、同学们植树,分成了3组。
  ②、每组都有12人。
  ③、一共植树144棵。
  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
  ②、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
  2、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六一,我们学校从每班挑选部分同学参加集体舞表演。(出示P100例2情景图:)看!这是他们新编的造型:
  (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集体舞新造型,把同学们分成2大组,每组有5个小圈,每个小圈有6人,学校共挑选了多少人参加这次集体舞表演?
  3、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只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不了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板书: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现在,老师将这题变一变。看!你发现哪儿不一样了吗?(后面一个条件和问题交换了)现在要你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1)学生齐读题目。谁来说说:从题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2)要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来吗?
  (3)那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根据你的想法列出算式,做完后互相说说,互相说一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叫解法不同的同学板演)
  (4)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评价、鼓励正确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
  2、反馈(理解算理)(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方法一:60÷2=30(人)
  30÷5=6(人)
  (1)哪些同学跟他一样?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每大组几人,再算每小圈几人)
  60÷2表示什么?(每个组有几人?)
  30÷5表示什么?(每个小圈有几人)
  (2)、先算:平均每个组有多少人?60÷2=30(人)
  再算:平均每个小圈有多少人?30÷5=6(人)
  (3)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一个综合算式表示,意义一样,谁再来说一说?
  综合算式:60÷2÷5=6(人)
  (4)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方法二:5×2=10(个)
  60÷10=6(人)
  (1)这样列式的同学请举手,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5表示?(2组共有几个小圈)
  60÷10表示?(每小圈有几人)
  (2)分析:先求两大组共有多少个小圈?引导学生明确:已知平均分成2大组,每组有5个小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一算分成多少个小圈,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3)、先求:一共分了多少个小圈?5×2=10(个)
  再求:平均每个小圈有多少人?60÷10=6(人)
  (4)能列出综合算式吗?综合算式:60÷(5×2)=6(人)
  (5)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方法三:60÷5÷2(若没有同学用这种方法就不讲)
  (1)你是怎么想的?
  60÷5表示什么?(2小圈为一组,每组有12人)
  12÷2表示什么?(每小圈有6人)
  (2)你真聪明,会想到用这种方法。
  3、讨论比较:说一说这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第一种解法先把60人分成两个大圈,每个大圈再分5个小圈,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而第二种解法是每个大圈有5个小圈,两个大圈一共有10小圈,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第一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用的是乘法;所以:第一种解法是用连除,第二种解法是先乘再除;虽然列式不相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求的是“每小圈有多少人?”。都要两步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
  4、小结: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能用多种方法解答,虽然解法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选取相应的信息、选用自己喜欢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不管用什么方法算,我们都应该弄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像今天所学的这类问题,在解题时我们可以用连除,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
  5、指导看书,梳理知识
  (1)独立阅读教材P100例2,然后同桌互相说说每一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质疑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
  6、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起来
  学校有3层教学楼,每层8个教室,一共安装了168台风扇。
  ①平均每层安装风扇多少台?3×8
  ②平均每个教室安装风扇多少台?168÷3
  ③一共有多少个教室?168÷3÷8
  2、(课件出示:P100做一做:)看,这是我们在活动中为家长、同学们准备的杯子,你能帮忙解决吗?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例11是知道3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求每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给学生分析题意时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引起重视。重点集中在解题方法的探讨上,教材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提示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另外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并且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参与完成。“做一做”也是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题目,但和例11不同的是,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和例11一样,教材也是通过学生的对话强调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并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时,可以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如果学生独立思考有一定困难,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比如问学生“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一步算出来,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也可通过线段图形象地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在例题和“做一做”的教学中,重点都要落到解题方法的分析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关键:
  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
  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0.18÷95.2÷0.26.9÷0.31÷0.5
  7.2÷0.728.25÷0.50.35÷0.57.4÷0.1
  二、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索
  (出示例11)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同学们,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从图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2、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4、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
  5、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220.5÷7=31.5(千克),31.5÷3=10.5(千克)
  方法二:220.5÷3=73.5(千克),73.5÷7=10.5(千克)
  方法三:220.5÷(3×7)=10.5(千克)
  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6、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四、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小明的提示列式计算。
  (因为付钱时,一种情况付到角,另一种情况付到分,由于本题的单价是2.50元,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本题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3)提问:每一步在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4)探索一题多解。根据小红的提示,也可以先算出平均每人用了多少吨?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2、一只蜻蜓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5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2.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4、小结:一般情况下,遇到除不尽的情况通常保留一位、两位或三位小数。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五、教学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问题跟老师或同学交流?
  2、出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考考同桌。
  六、作业设计:练习六1-5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
  2.情境图
  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2)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
  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3)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解决问题
  提问: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谈话: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的?
  (2)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充分地交流,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3)22+13-6=29(人)(4)22-6+13=29(人)
  让学生明确(1)、(3)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2)、(4)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
  4.比较(1)、(3)和(2)、(4)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
  问题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得高兴吗?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出示面包房图)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剩多少个?)
  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原来面包房里有54个面包,先卖了22个,又卖了8个,现在还剩多少个?)
  提问:谁会列式解答。
  提问:你会把22+8=30和54-30=24写成一个算式吗?
  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有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选择方法,把想的过程说出来。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谈话:游园活动快要结束了,你们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练习一的第2题)[他们在收集拉罐筒。]他们真是环保小卫士。
  提问:你会把这幅图的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自己解答,再说想法。
  2.谈话:我们走出了游园活动点,看,我们被一张统计表给吸引住了,这个表没有填完,你会填吗?
  做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想法。
  3.谈话: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
  同桌交流,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归纳。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谈话:请同学们做一名有心人,用本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P35练习六第7—10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P35第6、7题
  (1)P35第6题
  问:“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最多”?
  理解后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吃完蛋糕,我们还要吃点水果,果农民正在运葡萄,请你们帮忙算一算,需要几个纸箱?
  (2)P35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对比第6、7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2、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问:你们还发现生活中哪些问题也是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解决的呢?
  教师可请学生将搜集的问题进行汇报。
  二、指导练习
  1、解决下列问题
  (1)一筒橙汁粉450克,每冲一杯需要1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冲完这筒橙汁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P35第9题)
  提醒学生橙子粉瓶上隐藏了450克这个条件;学生在计算450÷16时就要遇到取商的近似值,然后再用取的近似值与9相乘,这种情况是学生第一次经历。因此,教师要给以必要的指导或提示,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走过多的弯路。
  (2)电信局为新建小区的680户居民安装宽带网,工人平均每周安装70条,电信局需要几个星期才能安装完?
  请学生先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再在练习本上独立练习,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2、P35第8题
  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P35第10题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4、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课堂练习:P35第9题。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P36-37
  教学目的: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七第1题,做完后再说一说计算法则。
  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取商的近似值应注意什么?
  取商的近似值时要看清题目要求,需要保留几位小数就除到后面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完成练习七第2题。
  4、计算除法时,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
  5、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总结
  注:教师留心学困生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可根据本班情况,配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训练。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22~23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引入新课(5分)
  1、 我是小小神算手:
  40×6= 30×3=
  20×5= 50×6=
  31×20= 58×10 =
  20×40= 24×20=
  280+120= 270+320=
  2、我最棒:
  (1) 同学们去春游,已经开走了7辆车,每辆车可坐40个同学,已经走了多少人?
  (2) 剩下的同学还要坐满3辆车,每辆车也可坐40个同学,还剩下多少人还没有走?
  (3) 已经走了280人,还剩下120人没有走,一共有多少人?
  3、引入新课: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一一展示完后)问:美不美?(美)这几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呀?(春天)在这么美的春景里,你最想干什么呢?(春游)今天,有一位老师,也带着她的学生去春游了,在春游中,他们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同学们愿不愿意帮他们解决呀?(愿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5分)
  1、教学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这是他们在春游是发现的许多问题之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探索算法
  a、针对题中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先大胆尝试,独立思考,尝试自主探索解法,有困难的可以和同桌商量。教师巡视指导,并指名板演。
  b、再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与必要的指导。
  (3)全班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教师先请板演的学生口述自己提供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b、再请下面学生口述自己的解法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4)小结
  通过对比这两种算法得出,同学们的这两种算法都对,我们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来解决问题。
  (5)用心回顾: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本22页例3补充完整。
  2、 基本练习:
  两种苹果分别有38箱,29箱。每箱苹果都能卖10元钱。两种苹果共卖多少元?
  可以,指名上小黑板做,并讲解算法和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8分)
  做“闯三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填。请在括号里填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同学们去参观美术展览,每班都是50人,已经进去了5个班,还有2个班没有进去,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
  50×5=250(人)……( )
  50×2=100(人) ……( )
  250+100=350(人)……( )
  答: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350人。
  方法二:
  5+2=7(个) …… ( )
  50 ×7=350(人) ……( )
  答:参观美术展览的一共有350人
  第二关:我会做
  小红上午写了12行毛笔字,下午写了13行毛笔字,每行都是10个字,小红一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第三关:我会用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3页“课堂活动”题目
  四、归纳总结(2分)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然后,教师再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老师希望同学们争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要会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做到:
  1、理解题意
  2、理清思路
  3、正确解答
  4、仔细检查。
  五、课堂检测(作业)(10分)
  1、新学期开学了,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6个大作业本,4个小组作业本,全班50个同学一共发了多少个作业本?
  2、幼儿园要买男童装20套,女童装30套。每套童装都是60元,买这些童装共要多少元?
  3、同学们给四川小朋友捐书,平均每人捐10本,三(1)有50人,三(2)班有48人,这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40×7=280(本) 7+3=10(辆)
  40×3=120(本) 40×10=400(人)
  280+120=400(本) 答:参加春游的一共有400人。
  答:参加春游的一共有400人。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1篇)由好学资源网面试技巧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