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必读书目  >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1

  文言文教学,要始终贯彻读读背背、疏通文意、积累字词、体会感情的原则。笔者以《三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加深对文言文的感悟,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想: 熟读——理解——翻译——背诵——积累;
  诗、画、文交互——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齐背已经学过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诗歌写了那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这是哪里的风光?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引出《三峡》。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问:能够找出课文中与诗歌《早发白帝城》描写的相对应的内容吗?
  同学们自读课文,可以勾画语句,可以讨论交流。
  最后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诗歌的一、二、四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文章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诗歌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相对应,都写连绵不断的猿鸣;
  文章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与诗歌第四句中的“万重山”相对应,都写三峡的崇山峻岭。
  三、结合注释,自己研读,落实字词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结束后,问:自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来一个有趣的检测好吗?。
  分成四组,每一组负责一段文字。先讨论,联想,商量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准备绘画。
  四、每一组抽一位同学代表,在黑板上绘出课文所描写的四幅图画
  不要求精细,只求能表现课文内容,特别是关键的句意。
  本小组同学要关注并提示。
  五、交叉检查
  1、读课文语句,看图画表现。如有遗漏,请上前添补修改。
  2、结合同学所绘图画,师生共同明确文章所描绘景物的特点:
  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 (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放美
  (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秀美
  (秋季)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哀转久绝——凄婉美
  六、离开课本,根据同学所绘四幅图画,回想并说出课文相应的语句
  同桌一组,看黑板上的四幅图画,试着忆读课文。交换进行。
  七、自己通读课文,加深对语句含义的理解,并勾画出还不能准确解释的字词句(为下节课质疑、翻译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回想上一节课的“诗”、“画”、“文”
  二、同学轮流口头翻译课文
  抽同学轮流进行,每人一句。实在不知怎么译的,可请同学帮忙。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加点)的含义与用法,强化识记积累。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毫无)阙(通“缺”)处。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隐天蔽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bēn,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御风,不以(认为,觉得)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急流的水)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冲刷)其间,清(江水清清)荣(树木苍郁)峻(山势险峻)茂(百草丰茂),良(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名词动用,降霜)旦,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教师口头翻译(速度稍慢),学生再次跟译,纠正自己的误解,落实句意
  翻译已经不存在问题的同学,则听老师的译句,回译成课文原句。(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的层次不同,要求也应该体现层次性。)
  在三峡的七百里地界中,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连一点儿缺断的地方也没有;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就被阻绝了。有时皇帝有令必须急速传达,就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即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地,一日之内就到,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风来,也没有这样快。
  三峡之内,每到春、冬两季的时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打着回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的山影,都十分壮观。江岸的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从高崖上垂挂下来,飞流冲荡在岩崖之间。江水清清,树木苍郁,山势险峻,百草丰茂,真是情趣无限。
  而每到雨后初晴或秋霜始降的早晨,三峡中又别是一番景象。树林和山涧现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又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所以当地打鱼的人的歌中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师生共同总结(填空的方式)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之情,激发了自己 的感情。
  1、学生答后总结归纳:(不强调统一,语意相近即可。)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 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的景色,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之情,激发了自己 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的感情。
  2、追问:如何理解“精要”呢?
  进一步明确:
  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写;
  抓住不同的季节,动、静结合的写;
  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写。
  五、背诵课文
  同桌互相抽查。
  六、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郦道元、《水经注》、《水经》。

  《三峡》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三峡》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名篇。因其文质兼美,广为传诵,历来是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重点篇什。新课程把它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文的首篇,足见编辑对此文的重视,希望通过它起到以一当十,管窥全豹,感悟我国古文之精美的目的,可谓用心至善。
  学习这篇精美短文,我以为应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美感因素,把学习过程化为一次愉悦的审美经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动机水平,消除或缓解学习古文的消极心态和恐惧心理。同时,依据“古为今用”的学习原则,尽可能把此文所学转化到实际生活的应用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掌握文言文的一般阅读方法。为此,课堂过程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读懂文意,读出美感,背诵全文。
  2、方法与过程目标:掌握学习精美古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古文学习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学习精美古文的方法。
  【学习难点】
  感受和体会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美。
  【学习过程】
  读懂文意→读出美感→背诵背诵→读报以致用
  【学习方法】
  多形式朗读法、联想法、交流讨论法。
  【学习用具】
  《三峡》多媒体课件。
  【课堂设计】
  一、音画导入
  在教师的引言下,多媒体呈现音画《长江之歌》,同学们边听歌边观赏几帧三峡美景图片,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为感受三峡之美铺垫。
  二、读懂文意
  1、多媒体呈现边默读边看注释,并圈画理解有障碍的词句。教师巡视并检查一两个同学的默读情况。
  2、多媒体呈现配乐朗诵,学生边听边再次圈画理解有障碍的词句,同时听准音节并标画长句的朗读节奏。教师巡视并检查一两个同学的听读情况,重点是朗读节奏。
  3、齐读课文,边读边联想每段所描写的画面。
  4、讨论文意:
  ⑴ 分组:根据班额情况分组,每组6~8人,分8~12个小组,每2~3个小组共同研读一个文段。
  ⑵ 讨论任务:本组同学讨论在本段圈画的词句的意思和本段的文意。
  ⑶ 交流结果:各文段请一小组选代表陈述,另一个或两个小组订正或补充。
  5、多媒体呈现部分词句检查、巩固文意学习成果。
  ⑴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 素端绿潭,回清倒影
  ⑷ 林寒涧肃。
  三、读出美感
  1、多媒体分四次呈现八帧三峡图片,分别对应课文所描述的山美,水美,景美,境美,请四位同学依次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联想三峡的美。
  2、多媒体呈现填充式题目,分小组讨论审美感受。
  美在 重峦叠嶂,气势磅礴 (山美)
  美在 夏水汹涌,一泻千里 (水美)
  美在 春冬之时,风光秀丽 (景美)
  美在 初霜旦,凄凉静寂 (境美)
  3、请小组选代表陈述审美体验,教师略作小结,并以多媒体呈现结果,学生朗读巩固。
  4、带着美的愉悦试背课文:
  ⑴ 教师范背(边背边指导背诵方法),学生轻声跟背
  ⑵ 指名背
  ⑶ 齐背
  四、读以致用
  1、多媒体呈现:任选三峡的一个季节,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小段导游宣传词(50字左右),动员游客在某个季节去三峡旅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三峡的了解作适当补充)
  2、同学交流后选4~5个代表试作导游进行宣传。
  3、请班长以三峡旅游公司总经理的身份颁奖。(教师预先准备1~2份小礼品)
  五、小结
  多媒体裁呈现: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三峡》这篇精美古文的?
  在同学们略作回顾后,多媒体呈现学法:
  读,是学习精美古文的一把金钥匙!
  读懂文意→读出美感→背诵背诵→读以致用
  六、结束
  在教师的解说下,学生边听歌《喊一声我的三峡》边欣赏流动的“今天三峡”图片,感受伟大祖国今天的秀美山河和中华儿女的伟大创造,结束本课学习。

  《三峡》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意,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运用工具书,准确译文。
  2.抓住重点词语赏析文章的写景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把握三峡四季江水的不同特色。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翻译法、赏读法进行教学,同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结合文本领略三峡的风景美以及郦道元的描摹之美。
  1.朗读法: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音,在准确句读中把握大意。
  2.翻译法:准确的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在引领学生运用书下的注释,使用工具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突破四字短语的翻译,再完成全文的翻译,为后面的赏读奠定基础。
  3.学生欣赏文章布局之美和山水景色之美时,注意设置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认识《水经注》的文学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向学生简介郦道元和《水经注》。
  资料: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突破了《水经》只记河流的局限。他以河流为纲,详细地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水经注》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在历史上被称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读准确
  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强调重点字读音,尝试去掉标点,准确停顿。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夏水襄陵(xiāng)
  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属引凄异(zhǔ) 泪沾裳(cháng)
  【设计意图】准确掌握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文意。
  (三)读明白
  师:逐段翻译,每段先圈画书下注解,将重点词语的义项罗列出来,根据书下注释及已知解释,选择合适的解释。四字词语则注意强调对应,最后翻译全文。
  1.重点字词。
  略无阙处:毫(无),一点儿;同“缺”,缺口。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 自非:如果。
  亭午夜分:正午。 不见曦月:阳光。
  夏水襄陵:上。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乘奔御风:即使;飞奔的马;驾(车)。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其间:冲刷。
  林寒涧肃:寂静。
  2.易错句。
  隐天蔽日: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注意语言的简洁)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或”与“有时”的区分)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类似于“互文”)
  高猿长啸: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高”与“长”的准确理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文章。
  (四)深入探究
  师:1.结合图片和字形,说说什么是“峡”。
  2.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3.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4.文章三段对江水的描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内容鉴赏:
  “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三峡》一文写山,突出高峻险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接下来的两句,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设计意图】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提供了非常全面的鉴赏,学生需要通过直观的认识、词句的揣摩将这些鉴赏变为自己的理解,进而真正了解《水经注》的文学特色。
  (五)课外拓展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找出《三峡》中的描写与之相一致的地方。
  明确:1.朝辞白帝彩云间──朝发白帝。
  2.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两岸猿声啼不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阅读《右溪记》(唐·元结)。
  【设计意图】1.增强对课文的记忆;2.引入与本篇课文相似的同样是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作为学生的拓展阅读。

  《三峡》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想象,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之三峡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三峡风光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方法:情境朗读,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学生欣赏三峡风光图片。
  2、你知道这是哪里的美景吗?你对三峡还有哪些了解?
  (1)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39千米。)
  (2)描写三峡的古诗,《早发白帝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思考: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美景的?
  三、自主探究,重点研读。
  1、出示学习要求:
  读课文2-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圈画出来。
  2、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师板书,指导朗读。
  早晨——橘柚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长江、雾——平静
  夜晚——长江、月——宁静
  3、思考: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4、问: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你最喜欢哪一段,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配乐)
  五、总结。
  六、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篇习作或片段:参考题目《校园之春》,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板书:
  三 峡 之 秋
  早晨 —— 明丽
  中午 —— 热烈
  下午 —— 平静
  夜晚 —— 宁静

  《三峡》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
  1、感情朗读,初步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积累语言。
  设计指导思想:主体、开放、个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前准备:
  音乐渲染气氛。播放《三峡,我的家乡》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1、快乐地读课题。(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的歌曲,《三峡,我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课文。
  2、了解课题。
  (1)猜一猜:你知道三峡在哪儿吗?三峡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2)出示示意图,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名字来历。
  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所以称它为三峡。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设计意图:加强语文学科与音乐、常识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通读
  假如,让你搭上作者的船去游览长江三峡,你会喜欢上那儿吗?为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读书。反馈,随机正音。板书:山奇水急船险神女峰的传说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大背景,尊重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三、读悟:
  (一)、(赏读山)
  1、神女峰只是长江三峡万重山中的其中一座,那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描写山这部分的内容。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三峡的好奇?在有关的词句上圈圈、划划、点点。反复地读,结合自己圈划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读读、说说、充分展开过程。教师参与其中帮助与引导,和学生共同学习。
  (1)重点交流,反复读悟:(读和说)
  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出示画面和文字)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出示画面和文字)
  (这三个有的可以怎样读啊?指生读---评价:为什么读的这么慢啊?还可以怎么读?为什么?)
  3、是啊,我们读书就得这样,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三峡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指生读。师生评议。
  4、听同学们读的那么有滋有味,我的嗓子又有点痒痒的了,我也来试试吧。不过,我可不用看书,请每位同学当评委。教师随着音乐范背第二节。
  5、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可配乐)
  (二)赏读水和船
  下面的水和船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选一段,像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圈圈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圈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反复读读,还可以试着背背。
  随机指导朗读。
  (1)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不由教师指定。
  (2)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不做过细的技巧指导。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展示,进一步加深感受。)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和充分的自主权;注重读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运用。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和主体的教学模式。
  游览到这儿,我们已经深深领略到了长江三峡的无限风光:山奇水急船好险,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出示句子并朗读)
  让我们也来深深地赞叹一声
  四、小结:
  是啊,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神采飞扬,所以,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为三峡那壮丽的景色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前不久我们刚刚学过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一起来背背。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长江三峡美丽景色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欢快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1-5自然段。
  五、推荐一首词:
  忆三峡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
  船行浪尖别样险。
  能不爱三峡?
  六、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中写山、水、船的其中一段。
  2、摘录课文中描写山、水、船的词句。
  3、用简笔画画一幅《百里三峡图》
  七、实践作业 。
  1、回家把你心中的三峡风光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搜集长江三峡的图片资料、神话故事或赞美三峡的歌曲,两周后在大阅读课上举行《话说三峡》主题活动。

  《三峡》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顺序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三峡的图片、若干胶片
  执教者: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夏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字词,疏通字词,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步骤:
  [布置预习]
  1、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
  2、用“△”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布置课前搜集]
  有关描写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导入:
  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峡!”是啊!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二、整体感知。
  [电脑播放课件](内容包括:三峡风光图片、音乐)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对三峡之风景有一感性认识,感受其自然之美,并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三、交流预习情况,采用竞赛的形式。
  第一轮:朗读比赛。
  (投影出示评判要求)
  ①音准 ②句读的停顿 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1、学生自由试读。
  2、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其他学生从以上三方面给予点评。
  3、师作小结。
  4、师生齐读文章。
  (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写的景物。体味文章语言的美。)
  第二轮:擂台赛。(以个人为单位)
  情境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该怎样带领游人欣赏三峡的美?
  1、电脑播放所提供的三峡图片,学生准备。
  2、学生上台带领学生去欣赏三峡的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反馈交流: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加以介绍,锻炼学生想像能力、再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讨论:
  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3、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4、在写三峡秋季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来写三峡四时景色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找出《三峡》中与此诗中相对应的句子。
  搜集交流:你能说出其他描写三峡的诗句。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并能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联系。)
  六、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建议,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当堂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可留作下堂课探究内容]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情境再现(作业)
  三峡的四季景致固然美不胜收,但我们暂时没机会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文章:《我梦中的三峡》。
  板书设计: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林树林寒清凉涧山涧肃寂静

  《三峡》教学设计7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巴东三峡》教学设计。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 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三峡》教学设计8

  《巴东三峡》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巴东三峡》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第一课时
  一、 设计理念
  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山川的秀美壮丽,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二、 设计特色
  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讲授课文前,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着重理清文章脉络。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比较对三峡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三、 设计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三峡的音乐风光片,简介三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理,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二)、默读全文,整体感知(配乐)
  1、读准字音
  2、用笔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语或句子,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比较阅读
  和郦道元《三峡》对照,两篇文章有哪些区别?
  4、请学生结合齐课文谈谈对长江三峡的总体印象。、
  (三)、品读“西陵峡”
  1、黄猫峡:品语言。语句整齐简洁,画出景物特点,齐读体会。
  2、灯影峡:品画面。
  突出品味对黄陵庙宇描绘。
  可在课前布置爱好美术的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进行想象,然后以自己最擅长的技法用图画再现或创造黄陵庙的佳境。课上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由发挥对作品的见解,在评议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老师做适当点评即可。
  全体女生齐读这一部分,语气要求轻柔舒缓。
  3、崆岭峡:悟谚语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突出的显然是险峻的山形水势。
  4、米仓峡:晓一字。
  体会“赴”字的妙处,可插入介绍《渡荆门送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总结并板书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三峡的自然景观资料(包括图片、照片、风光片等)和人文历史资料(包括三峡的神奇传说、风土人情、历史沿革)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渗透在文字里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 展示作业,交流心得,回忆上一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作品
  (二) 品读“巫峡”
  1、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提示:(1)注意这部分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2)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巫峡最令你心动的是什么。
  2、请学生谈谈巫峡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可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不一定拘泥于课文的描绘。
  可根据课文描绘体会巫峡的独特奇景(奇险美丽的山水或者闻名遐迩的云雨)
  此间可穿插学生课余收集的各种材料。
  3、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的作用,了解游记丰富生动的语言。
  这部分侧重于学生自己分析、朗读、想象、再创造。
  4、拓展训练,合作探究。
  如果请你为巫峡拍一段风光片,你准备怎样取景和编排?
  请你为自己的风光片配一段解说词。
  拓宽文本外延,展示合作成果,分享成功喜悦,探讨合作经验。
  (三) 总结并板书
  (四)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2、 收集有关三峡大坝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 品读“瞿塘峡”
  1、 瞿塘山水。
  展示瞿塘峡风光图片或影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瞿塘山水的奇丽景致。
  2、 两岸的人文景观。
  (1) 白帝城托孤(学生可根据资料补充介绍)。
  (2) 八阵图遗迹
  学生可把收集的人文资料进行交换讨论,增进对历史文化的新认识,激发热爱祖国河山和灿烂文化的强烈情感,引发思古之幽情。
  (3)揣摩作者情感。
  3、 全体男生齐读这一部分要求语气舒缓稍深沉,经体现历史的厚重,意蕴的丰厚。
  (二) 总结并板收
  (三) 讨论作者写自己的心理对描写三峡景色有什么作用
  (四) 体会课文中古诗、谚语以及自己即景诗句的引用效果(可穿插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此处进行小结)
  画龙点睛,言简意赅,渲染气氛,增添韵味。
  (五) 拓展延伸
  1、 思考:怎样描述三峡大坝的雄伟景象,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融合进去?
  2、 课堂评点
  3、 阅读:记忆小三峡
  记忆中的巫峡小三峡,总是在不经意中浮现脑海,虽然去年夏天的巫山小三峡之行,在我的游历中只不过是一次叩问,一次访,可这几天它却总在我的梦中。
  小三峡位于长江三峡第一大支流大宁河游的巫山县境内,它是多少年前的造山运动,由大宁河捧出的一个神奇世界,那里山、水堪称天下绝境。……
  (六) 总结归纳游记特点
  (七) 布置作业
  1、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题。
  2、 借助资料,写一篇游记。
  四设计意图
  1、 让学生了解著名的三峡,体会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热爱祖国,
  2、 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3、 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学习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的方法。
  4、 学习文章中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能运用。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绘景物的方法
  5、 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及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6、 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综合性学习,意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作者的游览行踪,理清写作思路。
  7、 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实地调查,并能写好游记。

  《三峡》教学设计9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四、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 根据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
  2、 感受长江三峡风光美,热爱祖国的山水。
  教学重点:
  感受三峡的风光美。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的景、情如何在学生身上实现内化。
  课前准备:
  多面体课件
  教学模式:
  重点突破,自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尝试,自我探究,突破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迁移发展,实现学懂后的学会。
  教学过程:
  一、 引题,欣赏,直观感受。
  1、长江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纷纷前来观光游览,它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2、欣赏长江三峡风光录象。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说。
  二、 整体感知,把握重点。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受的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指名读,齐读,读出对长江欣赏、赞叹的感受。
  2、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归纳:百里三峡图里有哪些景物?为什么说它是百里山水图?
  3、 从课文中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山奇、水急、船险
  三、 学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学第三自然段,学后交流:
  你学懂了什么?抓住哪些语句学的?
  刀砍剑劈像……像……还好像
  (2)、感情朗读
  (3)、教师适当小结。
  2、 比较第二与第三、四自然段的异同。
  同:写法相同
  异:描写景物不同
  3、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 、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2) 、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探究:课文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怎样来写的?
  (3) 、感情朗读
  4、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并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5、 山奇、水急、船险,充分展现了三峡风光,令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齐读
  四、 学文六、七、八自然段。
  1、 三峡不仅风光优美,还有许多迷人的传说,神女峰即是其中之一。出示神女峰的画面,描述神女峰的形状。
  2、 齐读课文六、七自然段,指名说说故事。
  3、 学了神女峰的故事,你对三峡这幅百里山水图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 再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五、 迁移发展
  1、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面对神奇的三峡,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故事,一曲《长江之歌》更是抒发了当代中国人对它的热爱。欣赏《长江之歌》
  2、 以“长江三峡,我想对你说”进行说话练习。
  3、 课后作业:寻找、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诗歌故事,阅读时间交流。

《三峡》教学设计由好学资源网必读书目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三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