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幼儿园大班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教案
  【教材分析】
  本活动来自主题《弯弯绕绕》,弯绕既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刻意创造。这种形态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体的实用性。而对于植物的弯曲运动对于孩子来说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活动中需要老师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植物的弯曲现象,并对一些弯曲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几种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25号。
  2、事先在幼儿园附近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弯绕
  1.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这些植物长得怎样?
  2.爬山虎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爬得这么高呢?(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3.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4.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藤,这根藤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5.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二)找找弯弯绕绕的植物
  1.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让我们去找找看吧。
  2.幼儿结伴去户外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3.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反思】
  4-5岁的孩子喜欢动手动脑探究事物,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支持、接纳孩子的探究行为,并给予一些观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如比较性观察法、连续观察法、分类法、记录法等。在活动中我运用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对几种爬藤植物的外形特征和攀爬方法进行比较性观察,使幼儿更好地发现它们各自的不同。除了横向的比较,还有纵向的比较,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时机,对比观察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发现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对比蔷薇开花前开花后的效果,发现了它对我们人类的用处。当苒苒发现了一棵类似攀缘植物的小苗时,我支持、赞赏她的发现,并利用拍照的方法帮她记录,将照片贴在主题墙上,有助于她后续的观察。在观察和探索过后,我和孩子一起对几种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类、概括,使他们对藤蔓植物的种类及其特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幼儿在不断地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地积累经验,迁移经验,形成受益于终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教案由好学资源网学科资料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幼儿园大班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