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资料 > 英语音标  > 

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

  《看云识天气》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第17课,为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生动的科普读物,介绍的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全篇文章采用了生动说明的形式,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本案例试图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课堂教学;
  2、如何走出说明文阅读教学繁琐机械的旧有模式,寻求说明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3.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
  《看云识天气》一文,主要是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农民生产生活中一些经验总结。本文是介绍说明性文章,为了让读者有兴趣,写法生动,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很富有文采。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必要段段落实,只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必要按照说明文的知识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进行教学。
  据此,这篇课文安排一个教学课时,知识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课时确定为:
  知识目标:
  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筛选信息);
  2、积累一些与天气相关的谚语、诗词;
  能力目标: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2、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
  本案例设计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在教学中,以猜谜活动、拆字游戏引出课题,把学生朗读、默读、品味、模仿、游戏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文本的优美语句,并教学学生品味生动语言的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做个谜语游戏——运动会上都有它,请猜一个字。
  生:[举手]动。
  师:同学们认为呢?
  生:不好。
  师:再请一个同学说说。
  生:云
  师:能不能说说你的根据,好吗?
  生:因为,“运”“动”“会”三个字中都有“云”字。
  师:很好。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学习过“云”的英语单词?
  生:有,cloud!
  师:不知同学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请一个同学来写好吗?
  生:把“云”字的繁体“雲”。
  师:很好!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
  生:有“雨”字。
  生:和天气有关。
  生:我觉得天上有云时,可能快要下雨了吧?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我们从这个字也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的《看云识天气》,我们来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
  二:品味语言
  学生齐读第1段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段文字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好。
  师:好在哪?
  生1: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师:还有吗?
  生1:没有了。
  师:还有补充吗?
  生2:还有一些词语用得很好。
  师:你能不能说说哪个词语用得好?
  生2:“招牌”这个词用得好。因为形象的写出了云与天气的关系。
  师:说得真好。这段文字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运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小到一个词语、大到一个句子,可以说这样的句子很多。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形式来说:“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来表示你对本段语言的评价。如:我喜欢“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学生动手写句子,教师巡视。学生举手发言。
  生1:我选择“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我喜欢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招牌”生动地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师:说得不错,谁再来说说。
  生2:我选择“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我喜欢它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天上的云恣万千,优美可爱。
  三:课堂游戏
  在找出各种云和云上的光彩这后,教师让学生以一种云或光彩的身分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文中描写云彩的句子;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③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或在书上作记号,或写在本子上。④先各自预演,后课堂交流。
  师:[示例]“嘿!大家好,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大家知道我是谁吗?”
  生1:Hello,大家好。我常常是扁球状,排列很匀称,我中间露出碧蓝的天幕,如果你远远地看我,我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大家猜一猜我是谁?
  生:[齐声]高积云。
  生2:我常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出现,有时我成一种美丽的光圈,里层是红色,外层是紫色,我常常是大风雨的征兆。人们也常常议论我说什么:“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你们可知道我是谁——
  生:[齐声]晕
  案例分析
  首先,本案例力图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无论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还是对语言的品味,都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而是由学习主体的自主体验而发现的。教师的作用变为真正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学习活动的促成者,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也不是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命令性的任务去驱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游戏化,用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教师以教材调动学生,使学生乐学,并将一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引导、点拨、调控,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模仿、游戏,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
  其次,本案例中对于说明性文章进行一些探索。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不能等同于地理生物或其他学科,其他学科侧重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规律,而语文课中说明文教学,虽是以科普短文为文本,但教学的侧重点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通过文本学习语言、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精神,而不是掌握科学知识——这是其他学科的任务,语文课堂不必包办。毫无疑问,在这短暂一节课中,学生对云与天气的关系了解肯定是粗浅的,但这已无关紧要,学生可以在日后结合生活实际去认真观察实践。
  旧有的说明文教学常是学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面面俱到,按部就班,机械繁杂,教者吃力,学者厌烦。本案例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力求删繁就简,避熟就新。首先,不求知识点的全面,抓住语言训练这一重难点,去除细枝末节。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再次,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避开以往教学中过多的强调修辞和语法知识,不作繁琐分析,不是用定论的方式传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感情,自己去发现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结论,而是进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符合“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的过程”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以课文为蓝本,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评析、模仿、加工、游戏、创造,虽然稚嫩和粗糙,但却是学生对文本真实的体验和对话,并在对话中经历类似于科学发现的某些思考、分析、概括的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语言训练,是有效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最后,但不足这处也是明显的:(1)教师在时间的控制上,不尽合理,显得前松后紧,结课甚至有些仓促。(2)由于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制作的课件无法应用到教学中来,使得课堂不够流畅。(3)对于学生的发言,缺少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 通过课文分析,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3. 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默读课文,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课文分析,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难点 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的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画面。你知道画面中的故事吗?(草船借箭、借东风)
  小说及传说中诸葛亮神乎其神。其实,他通晓天文地理,会依据风云预知天气变化。古人云:“为将不知天文(主要指气象)、地理,乃匹夫之勇”。作为一个有才干的军事家,不仅要谙熟兵法,精通韬略,智勇双全;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气象、地理知识,善于利用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只有如此,才能纵横驰聘,百战百胜。
  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诸葛,学一学《看云识天气》。
  二、出示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通过课文分析,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3.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
  三、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
  峰峦 预兆 轻盈 均匀 崩塌 弥漫 征兆 一霎间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四、整体感知
  1. 从说明对象上划分,本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
  明确:事理说明文。
  2. 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注意两个关键过渡段)
  总-分-总
  3. 说一说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五、内容分析
  1. 结合图片判断是哪一种云,其特点及带来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
  明确:(图片及表格)
  卷云: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最高;最薄;晴朗。
  卷积云: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20xx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
  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20xx米左右;较薄;晴。
  2. 研读4、5两段,归纳整理这两段介绍了哪种云?其带来的天气状况怎样?
  明确:(多媒体展示图片及表格)
  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
  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
  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
  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六、写作方法
  通过前面的分析,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分类别:
  作用: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3.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谚语说:东边轰隆,西边雨,说的是云和天气的变化。暴雨来临前,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课堂实录
  一、作者档案
  1.朱泳燚,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评为首批江苏省名教师.1993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1.自由地把课文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
  2.积累字音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弥漫(mí)
  3.词语理解: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三、说明文的知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A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B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C并列式。
  (五)说明方法:
  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四、整体感知
  1.从题目上看,这是一篇说明什么的文章?
  明确: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明确:逻辑顺序。
  3.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云的谚语?
  明确:棉花云,雨快临。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收麦。
  课后小结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说明文。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
  课后习题
  背诵并摘抄文中优美的比喻句及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积累丰富的词汇。

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喻的妙处。
  2、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3、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2、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字谜--云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在生活中有许多谚语正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如“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看来云是天气的“招牌”的确不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作者的解读吧。
  2、文体介绍
  3、生字词认识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划出本文的过渡句或中段落中心句并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2、云有哪些形态和光彩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以及分别预示着怎样的天气状况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类别特征天气情况
  云的形态
  晴: 卷云像羽毛,像绫纱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
  卷积云像鳞波它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高积云像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
  阴: 卷层云仿佛白色绸幕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高层云像毛玻璃它预示着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 雨层云布满天空雨雪就开始下降
  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马上就会下暴雨
  云的光彩
  晕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自然拓展
  过渡:云真是变化多端,很奇妙。它离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气预测者。但善于观察的人一定会发现,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东西都可以预示天气。你发现或听说过吗?它们预示着怎样的天气呢?
  明确:燕子低飞,要下雨。鸡迟迟不愿入笼,是下雨的预兆。蜻蜓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预示将要下大雨。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
  4、质疑设悬
  通过刚才的学习,以及同学们对谚语和自然现象的收集,我们发现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任何一样细小的事物,都会发现它蕴藏着的独特的魅力。但当我们需要将它们描述出来,又怎样才能做到精彩、生动、有趣呢?那我们下节课再来品读。
  三、品味语言
  1、用一个词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
  优美
  2、生动优美的语言主要是运用了哪些手法来体现的呢?试在文中找出来并举例说明。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4)用词准确:
  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
  (5)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
  四、解析方法
  1、手法的运用是为了将语言变得生动优美,那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还得讲究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例如:打比方、分类别等等。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说说其作用。
  (1)打比方。
  例:①“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时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将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纱”,说明其轻盈、洁白。把成群排列的卷积云比喻成“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卷积云的特点。)
  打比方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
  (2)分类别
  根据云的不同特点,把云分成不同种类,这样使说明条理更清晰,更明确。
  (3)作比较
  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
  五、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同时,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使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非常生动形象。
  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耐心思考。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细心思考,一样可以从小事情中发现大道理来。

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5

  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层次美、语言美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难点: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
  设想: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一课时
  操作:
  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
  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2、点出常用雅词和谚语:
  二字雅词:峰峦 招牌 点缀 预兆 轻盈 绫纱 鳞波 崩塌 弥漫 征兆
  四字雅词: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白云朵朵 阳光灿烂 乌云密布 大雨倾盆 丝丝缕缕 朦胧不清 密密层层 连绵不断
  群峰争奇 耸入天顶
  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
  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粗略板书)
  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
  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
  1)、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2)、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
  3)、学生发言,先各自预演,后课堂交流。(边演边完善板书)
  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第四个教学板块:说读,品味语言(15分钟)
  1、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美)
  2、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
  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五、第五个教学板块:寻读,课外延升(2分钟)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
  3、学生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2.提升学生用准确语言做生动说明的能力。
  3.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提升学生用准确语言做生动说明的能力。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云”的繁体字是“雲”,从“雲”的结构字形看出古人在生产生活中已经对云与天气的关系有所认识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的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的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这是从说明对象的角度说的,如果从语言方面看,本文又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
  二、温故。(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考查旧知识)
  (1)注音 棉絮( ) 峰峦( ) 霎时( ) 丝缕( ) 绫纱( ) 鳞波( ) 匀称( )朦胧( ) 崩塌( ) 弥漫( ) 月晕( ) 谚语( )
  通过导学案自主作答,互换检查纠正,再请发音字正腔圆的同学带领大家朗读。
  (2)通过四个问题针对个别与集体提问。
  A.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B.说说本文的行文结构?
  C.列举该文使用过的说明方法? D.按顺序排叫出八种云的名字。
  三、知新。(板块活动)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之后播放《踏浪》歌曲片段,发现歌词特点,放松心情,回忆文中云的形态。
  (1)探究表述之美。
  多媒体出示:(第一个学习板块:演读,熟悉云。)
  1. 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2.介绍要求: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带来怎样的天气。
  示例:大家好,我是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的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2)探究语言之美。
  多媒体展示:(第二个学习板块:说读,品味语言。)
  请大家用“我认为______写得好,美在_______”的句式,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和你对它的评价,推荐给大家。
  提示:语言之美来自于某种修辞、句式、词语、段落、表达方式等等。
  幻灯片展示本文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形象性(文学性)准确严密-------知识性(科学性)
  仿照第一段写几句话: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______
  示例:(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形态各异,宁静无比。它们有的像瘦弱的骆驼,背上的重物压得挪不开脚步;有的像卧佛,神态安详的打着盹;有的像巨蟒,在流云的映衬下慢慢潜行;还有的像一堵闸门,像天上倒挂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3)探究写法之美。
  多媒体展示:(第三个学习板块:评读,讨论总结文章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小组讨论发现写法上的独特之处,最后多媒体展示:a美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b美在抓住了云的主要特征来说明;c美在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d 语言严密准确,作者准确的使用了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
  过渡: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
  (4)交流积累之美。
  多媒体展示:(第四个学习板块:寻读,课外拓展。)
  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经形成谚语,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吗?
  总结:通过赏读发现,本文句句犹如朵朵迎春花,散发着亲切喜人的芳香,使得我们在这些生动说明的吸引下,愉快的阅读下去,沉浸在这丰富的知识性和鲜活的趣味性之中。
  多媒体出示课尾感悟: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我们的心,不是缺少有心,而是缺少感知!
  课后习题
  开展活动:从现在开始的几十天里,每天抽出点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是班里的首席山寨版预报员。

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由好学资源网英语音标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