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资料 > 英语翻译  >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精选11篇)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9654;课时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板块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4.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5.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板块三梳理思路,指导习作
  1.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
  (1)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2)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5)注意观察的顺序。
  2.指导写法。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2)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3)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4)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板块四自拟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课件出示: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4.拟定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要选取合适的素材,要有清晰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的能力。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教学重点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
  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风俗活动。
  2.尝试介绍自己经历的一种风俗活动,重点介绍经历和感受。
  3.初步知道介绍风俗活动的介绍方式和注意事项。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
  2.教师准备民俗相关的图片、文字介绍。
  【出示课件1】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
  《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俗)
  通过介绍民族文化,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
  【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9830;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9830;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9830;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出示课件4】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
  以学生的亲身经历激发他们表述的欲望和兴趣。
  通过交流,探索表述民俗的注意事项,为接下来介绍民俗活动、民俗写作活动提供经验。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注意事项:简要介绍民俗的名字、由来、寓意、民俗内容。
  重点介绍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情况。
  请同学尝试写写自己介绍的民俗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描述,学习描述的艺术,并让学生自己实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其中最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四大节日是()
  A.春节元宵清明端午B.春节清明七夕中秋
  C.春节端午重阳腊八D.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2.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下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关的一项是()
  A.放爆竹B.守岁C.贴春联、挂年画D.吃饺子
  3.常言道“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就凸显出节日内容的丰富多彩。除了观灯、猜灯谜、闹社火、划旱船和吃元宵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下列活动中不在元宵节进行的一项是()
  A.耍龙灯B.放风筝C.舞狮子D.踩高跷
  4.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
  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
  5.傣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是()
  A.糯米饭B.菜团C.竹筒饭
  6.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源头和文化意义。下面所列内容,与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关系最不密切的一项是()
  A.农事生产B.宗教信仰C.神话传说D.名人故事
  7.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而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
  A.元宵B.麦芽糖C.腊八粥D.饺子
  8.王安石写过有关春节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指的是()
  A.画着门神的桃木板B.窗花C.年画D.门槛
  9.据说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在自己家门口的春联经常被人偷偷揭去,令他很是苦恼。后来他在除夕夜又写了一副,但只让家人贴出春联的上半截,春联居然没有被再偷,第二天他再接着贴上下半截。这副春联的下半截分别是“今朝至”和“昨夜行”,请问它的上半截分别写的是()
  A.春风春雨新年新岁B.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C.莺啼北星燕语南郊D.悠悠乾坤昭昭日月
  10.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
  A.压邪驱鬼B.望子成龙C.祝福健康D.招财进宝
  【答案】
  1-5DDBAC6-10BBABA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写作环节,体会介绍一种民俗活动时候的技巧。
  2通过写作的方法,加深对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了解。
  3.能够合作设计一本民俗集。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通过回忆上节课的所学,体会介绍民俗活动需要做到的详略得当,为写作环节做铺垫。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5-10分钟)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出示课件5】习作提纲的要求:
  (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教师: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充细节。这样写文章就方便多了。(板书:编写提纲)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编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教师可以请各组说说编写提纲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三、尝试完成民俗的写作草稿,并且进行互评、修改。(10分钟)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作文草稿。
  2.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找问题、评价。
  3.品评写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师集中讲解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修改、完善。
  4.写作注意事项:①不少于400字;②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③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④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
  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5分钟)
  初步学习编写提纲。
  通过对于民俗作文活动的交流和修改,感受详略得当的好处,意会写作的技巧,完善自己的作文。
  五、鼓励学生完成民俗集的编写部分。
  建议将不同民俗收集在一起,主要介绍民俗名字、由来、内容。也可以贴上活动的场景照片。引导学生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板书
  家乡的风俗
  多样性→详略得当→编写提纲
  [教学反思]
  民风民俗类作文是一种比较好写的话题作文,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延续传承的独特的民俗。但民俗文化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很多人只知其中一二,如窥冰山一角,对丰富的民俗文化的真正内涵知之甚少。因此,家乡的风俗这一习作课题看似好教,实则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我还是紧扣单元课文,总结详略得当的手法。然后,采用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家乡风俗的魅力,提升习作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在课前就搜集丰富的相关资料,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我们要写有关春节风俗的文章,就要搜集其相关的资料,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放爆竹、祭祖、守岁、拜年,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风俗,我们才能全面了解春节。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学生们筛选素材,学生们搜集的相关资料是很多的,但是不可能全部都用到作文里,这就要让学生们写作主题进行取舍。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们的交流讨论还是能够完成的。再就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材料。这里我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材料的详略问题。对表现主题有利的素材要详写,和主题关系不大的可略写,没有关系的就不写。只有材料详略得当,才能凸显文章的主旨。第二,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选择好的材料不可随意堆砌,要有统筹全文的能力,在总体构建好文章后,能够合理安排所用材料的顺序。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很多方面的学习并没有细致化,导致有些内容理解不清,之后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争取做到理解清晰,便于观察。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一般来说,小学生写记叙文会比较好,也容易写得生动形象。说明文也是比较适用的一种文体,但是要注意详略得当和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总的来说,在此堂客的教学过程中有“获”也有“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
  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教学难点:
  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一般先简要地交代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详写参加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及感受。可以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时既要对群体活动的情景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个体作具体的`描述。对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写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法,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5.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得当、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法,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详略得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将你的习作与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勾画出对方习作中所刻画的家乡的风俗特点。(看看是否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
  抓特点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鉴于学生对家乡的风俗知之甚少,没有生活基础,课前可先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有助于课堂上对于习作内容深入讨论,也有助于拓展学生习作思路。
  2.对于家乡的风俗的介绍,学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于一些场景的叙述过于简略,学生对于习俗的来历、一些节日的象征意义缺乏了解,缺乏实际体验。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欣赏民族风俗,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喜欢的民族风俗。
  3、萌发幼儿对不同民族风俗的喜爱。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民族风俗资料、《好大一个家》书本等
  活动过程:
  1、感知欣赏:
  (1)、幼儿选择观看幻灯片、图书。
  (2)、幼儿交流看到不同民族的风俗。
  2、讨论交流:
  (1)、你喜欢哪个少数民族?为什么?
  (2)、自由交流不同风俗的特点。
  (3)、个别交流
  3、情感迁移:
  长大了你想到什么地方去看看?
  小百科: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素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
  生:喜欢!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
  生:(各种回答)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揭示课题)
  二、认识春节
  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2.春节的来历。
  3.观看春节视频。
  4.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①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
  ②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
  ③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
  ④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的?
  三、猜一猜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
  那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并说理由。
  四、拓展延伸
  1.正因为春节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2.简单介绍
  ①元宵节:节日来历,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②清明节:由来、习俗:踏青、扫墓、放风筝等。
  ③端午节:节日来历,习俗:挂菖蒲艾叶、吃粽子、赛龙舟等。
  ④中秋节:说说由来,吟诵借月抒怀的诗句,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
  ⑤重阳节:节日来历,习俗:登高、插茱萸、品重阳糕。
  五、辩一辩这些习俗好吗?
  1.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2.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房子、元宝、衣物。
  六、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
  ①傣族泼水节。
  ②彝族火把节。
  ③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的情节和内容,了解中国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
  2、认读字、词“年,春节”。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
  难点:了解春节各种风俗的由来。大多数孩子只知道过年的时候有新衣服穿,长辈们会给自己压岁钱,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活动准备
  自制小对联、年兽的挂图、汉字卡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寒假我们在家过年的时候有没有见过这个呀?(出示小对联)
  幼:……
  师:这个就叫做“对联”,过年的时候我们除了在家门前贴这个对联,还会放鞭炮、烟花。!、快!现在老师要讲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家门前贴对联,放鞭炮。
  幼:……
  2、听故事:
  师:在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专门靠吃人填饱肚子,而且特别喜欢吃不听话的小朋友。
  幼:哇!那怪兽长什么样子?(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有关怪兽的故事)
  师:这只怪兽长得跟狮子很像(出示年兽的挂图),但是它比大象还要大,爪子也长得很长很长。
  幼:哇……
  师:人们给这只怪兽取了一个名字叫作“年兽”(出示汉字卡“年”)。为什么叫“年兽”呢?因为这只怪兽每逢365天就会出来吃人,而每年有365天,所以人们就把这只怪兽叫作“年兽”。还有这只年兽都是在天黑以后才出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就跑回山里去了。
  幼:……
  师:因为年兽会吃人,所以大家都很怕它,但又没有办法消灭它。直到有一年,年兽闯进一个小村庄,遇到有一家门前挂着红布帘,穿着红衣服的人,还有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燃放爆竹玩耍,爆竹点燃以后发出“啪啪”的`响声,年兽看到火光,听到响声后,掉头就逃走了。于是,大家知道了这只年兽害怕红色,害怕响声,还有害怕光线,所以每年到了年兽快要出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在家门前挂上红布,也就是我们现在贴的对联;穿上红色的衣服,所以小朋友们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也就是小朋友们现在玩的鞭炮了。还有年兽出来的那天晚上,大家都会躲在家里,全家人一起吃晚饭,这一餐饭我们现在叫“年夜饭”。到了第二天,大家才会出门,见到别人就会说“恭喜”,长辈还会给孩子们压岁钱。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节”了(出示汉字卡“春节”)。
  3、智慧启迪:
  师:小朋友们,我们古时候的人为什么要贴对联、穿红衣、放鞭炮?
  (引导幼儿说出赶走年兽。)
  师:这些是我们中国春节特有的风俗。
  师:那春节的前一个晚上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的晚饭叫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年夜饭)
  4、识字游戏:
  师:现在小朋友们来看(拿着汉字卡),谁跑到了老师的头上呀(把汉字卡放头上)?
  幼:……
  师:谁又跑到了老师的手臂上了(把汉字卡放到手臂上)?
  幼:……
  5、活动延伸(家园共育):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刚才老师记的故事吗?请你们回家后也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讲一遍。
  教学反思
  1、刚刚过完春节,孩子们对贴对联,穿新衣、放鞭炮这些事情还记得很清晰,加上我用故事引导,加深孩子们的记忆,并且了解为什么到了春节我们要这样做。
  2、本班的幼儿对怪兽,一年的天数,古代等都有一定的认知,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3、在讲故事的时候,我的语言有欠生动,缺少与孩子的互动,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力度不够。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丰富自己的语言,多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多设计些问题和游戏与孩子们互动。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讲述屈原的故事。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品尝粽子。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注:有关端午节的风俗见《教师资料手册·科学社会》分册)
  教学反思:
  教师要做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冬至要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2、用橡皮泥团圆、压扁、包裹的技能制作饺子皮和饺子馅;
  3、和朋友们介绍和分享自己做的饺子,体验冬至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冬至及饺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课件准备:《冬至》动画视频、包饺子视频、包饺子步骤图
  材料准备: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面团、馅料)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冬至》,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习俗,引出饺子主题。
  ――熊猫奇奇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冬至都吃什么?
  ――你喜欢吃饺子吗?
  ――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小结: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或汤圆,边吃边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饺子、汤圆就代表团圆,代表着对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伙伴做饺子的图片,引起幼儿做饺子的兴趣。
  出示一个制作好的饺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论。
  ――饺子是什么样的?
  ――你们在家里包过饺子吗?饺子要怎么包呢?
  播放视频《包饺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包饺子的方法和步骤。
  出示包饺子分步骤图,鼓励幼儿用黏土尝试包饺子。
  1。制作饺子皮: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两只小手搓一搓,搓成圆球;再用手掌把圆球压薄,压成圆圆片。
  2。制作饺子馅: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团圆。
  3。包饺子:用皮包住馅,用大拇指和食指把两边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就做好啦。
  鼓励幼儿独立制作饺子,教师巡回观察,给予指导。
  鼓励幼儿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饺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的饺子是什么馅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做饺子的材料,让幼儿制作不同样式的饺子并展示。
  家园共育:幼儿回家尝试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体会冬至的温馨气氛。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
  教学要点:
  同“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
  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谈话:你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A、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傣族服饰参加泼水节?
  B、泼水时,警卫员用雨伞给周总理挡水,周总理为什么不让他这样做?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以上思考题。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读文……)
  3、汇报交流
  (你弄明白了哪个问题就说哪个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粮食极为困难的时候,红军为什么要把猪肉罐头和腊猪肉扔掉。(小组讨论汇报)
  2、议一议
  班上组织野炊,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尊重回族同学马小青的饮食习惯。波波说:“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你认为波波说得有道理吗?到底该怎么做?
  3、读一读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应该做到哪几点?
  四、总结
  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亲怀,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多样的风俗》教案西慈亭小学。
  2、通过对家乡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以及家乡最著名的事物。
  二、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学多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有些应该大力弘扬有些是不健康的应该制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哪些应弘扬那些应破除。
  三、授授新课
  1、吴桥杂技图中是三副杂技演员正在进行表演和举办国际杂技艺术节的照片。杂技演员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使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所以要大力弘扬。
  2、民俗展览图中上二副为唐山的皮影,唐山被成为“皮影之乡”皮影从制作工艺到演出技艺都独一无二,教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多样的风俗》教案西慈亭小学》。下三副图,1为河北棒子传统剧目《花为媒》2是耍狮子3、是家乡汇演以节目单为底衬,反映戏剧演出的剧目众多。
  3、家乡的骄傲有我们河北人都喜爱的梆子、“太极之乡”永年、“武术之乡”沧州、“石雕之乡”曲阳、保定的铁球、面酱、春不老。
  4、自己动手剪窗花的步骤:1画好图形2剪好图样。过年过喜事贴窗花显着喜庆、热闹。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剪剪看看。中国结有很多种编制方法,每一种都有很深的寓意。它们代表着祥和、团结、幸福、快乐、万事如意。
  5、移风易俗树新风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延续着许多风俗习惯,有些是积极向上的,有些是封建迷信不健康的内容,让学生判断四副图中那些是不健康的饿迷信活动。
  6、农村婚俗的变化书中短文表现了现代农村婚俗的变化,从以前向男方索要各种各样的彩礼,到现在陪送致富的项目,结合本县、外县不同婚俗让学生了解家乡风俗习惯上还有那些变化。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知道那些是越来越富有民族的文化传统,那些是封建迷信,让学生从小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断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自尊的含义,认识到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尝试自尊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竟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思考:从徐悲鸿的身上,你觉得他的成功除了坚实的基本功外,还有什么重要条件呢?
  总结: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感受自尊的快乐
  1、活动一:我自尊、我快乐。
  在公众场合,我会约束自己的坏习惯,是因为;
  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后,当众受到表扬时,我会;
  父母、老师当众训斥我时,我会;
  有人给我取难听的外号,并当众取笑我时,我会。
  思考1:自尊的表现有哪些?
  升入中学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以赢取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当我们受到他人肯定和赞扬时,就会感到特别高兴,这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思考2:什么是自尊?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活动二:回忆那美好的时光(P.5)
  思考1:你觉得自己做得最有尊严的事是什么?
  思考2:你被人尊重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总结:从同学们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的价值得到肯定的时候,当我们的缺点被别人包容的时候,我们就会充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乐趣。
  思考3:如何正确面对不如意?
  总结:我们可能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自己尊重自己,就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是自尊,还是赢得别人的尊重,都是快乐的。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二、知耻与自尊
  1、我知耻、我自尊。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孔子说“行己有耻”是第一要。这里的行己有耻,就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要有羞耻之心。在孔子的心目中,知耻是第一位的。
  导语:知耻是道德的范畴,是道德的实现方式和保证,也是一种心理防范。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与道德准则不相符时,就应有一种羞耻感,有了这种羞耻感,自己才能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出选择。
  阅读教材(P.6)“耻辱戒指”和“格林尼亚”的.故事:
  思考1:耻辱的事情应当尽快忘却还是牢牢记住?
  思考2:“耻辱戒指”的故事给我们那些启发?
  思考3:格林尼亚的行为说明了什么?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总结:知耻,并且做到自尊,是一个人前进的强大动力,唯有自重知耻,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自尊,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否则永远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不起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搞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而且还有可能触犯法律,走向犯罪的深渊。
  从这两个故事中,同学们都意识到了做人要有羞耻之心,它可以使我们改正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完善自己,并帮助我们取得成功。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不足,都会犯错误,当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时,有自尊心的人会怎样做呢?如果丧失了自尊心的人又会怎样做呢?
  2、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
  有时,在寻找自尊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眼前的不足与缺点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很失望,产生深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的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阅读教材(P.7)为自己制定改造方案:
  思考:自己有哪些缺点?
  总结:不回避缺点、改正缺点是自我尊重的表现。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我们没有聪明的天资,但我们可以用勤奋与方法去弥补。明末清初有一位学者叫彭端淑,他给儿子和侄儿们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即使我的天资愚钝,才能平庸,不如别人,但是我每天坚持学习,毫不懈怠,总会有成功的一天。到那时候也就不觉得愚钝和平庸了。即使我的天资聪明,才思敏捷,加倍地高于别人,但是我把这些天资和才能都丢开不用,那么,我和愚钝平庸的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孔子的学生中,曾参是以愚拙出名的。可是孔子的学业,最后却靠曾参传了下来。这样说来,聪明和愚钝的作用,哪里是一成不变的呢!”
  学生活动:参照小明的改造访方案,给自己制定改造方案。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并将缺点转化为优点。这样,我们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尊。
  三、虚荣与自尊
  1、观察教材(P.8)图片:
  思考1:你认为他们的言行反映了什么心里?
  思考2:你认为他们追求自尊的方式存在什么共同的问题?
  总结:小品中的三位主人公追求的不是真正的自尊,而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
  思考3: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哪些行为是爱慕虚荣的表现?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比如:互相攀比穿名牌;骑高档自行车;比头饰、书包、手机、家世等等。
  思考4:虚荣心产生的原因?
  虚荣心是自尊的扭曲。虚荣心强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达不到目的,就会采取极端的行为。这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极其不利的。矫正的方法是按照正确的思维方法,明确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2、测测你的虚荣心:
  完成作业本(P.2)《测测你自己》
  四、课堂小结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愿我们知耻辱、不虚荣,共同感受自尊的快乐。
  五、作业布置:
  1、作业本:(P.11-12)
  2、参考课本第7页的活动内容,为自己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精选11篇)由好学资源网英语翻译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精选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