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1篇)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31~45页。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引导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引导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5、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教学难点:
  1、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响应的数学概念。
  (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六、教材编写特点:
  1、创设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的认数情境。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3、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
  4、内容呈现的方式既符合逻辑又生动活泼。
  七、课时安排:(8课时)
  1、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2、读数写数…………………………………………2课时
  3、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1课时
  4、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课时
  5、比多少…………………………………………1课时
  6、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
  教具准备:
  教师:蛋糕模型,蜡烛;学生: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引导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
  (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
  (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
  (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师生“对口令”:
  师生
  29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48
  6个十60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单、双数,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一些排列规律。
  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根据数位顺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和发现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呈现学生做操时整齐队列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队伍整齐吗?为什么能排得这么整齐?引导学生说出:那是因为他们按照个子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队。
  2.师:其实,许多事情我们都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做才行。
  (二)引入新课:
  1.师:我们在学习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上,有序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师:看,听说我们小朋友在排队,数娃娃们也想来表演一下。(课件出示百数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排队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有序”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由此引入课题,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探究。
  1.探究“2、4、6、8、10”和“11、13、15、17、19”的规律:
  (1)课件呈现百数表的第一、二横行的两行数,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横行所填的5个数都是单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2.探究“11、22、33、44、55、66、88、99”的规律。(课件隐去第一、二横行,呈现从左上到右下的这一斜行)
  (1)先让学生自己将其中的一个数(77)填写出来。
  (2)再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3)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斜行中的每个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探究“19、28、37、46、55、64、73、82、91”的规律:(课件呈现这一斜行的数)
  (1)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这一斜行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交流汇报:选几个小组代表说一说。
  (3)师生共同归纳:这一斜行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多1直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设计意图:将这四组数分成三个层次,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具体感知。
  1.填写百数表,初步感知:
  (1)让学生独立完成百数表,老师巡视指导。
  (2)集体订正,讲评,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3)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你发现了什么?
  2.分步解构,分层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说说: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2)我们先横着看,先看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其他各行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引导学生发现:从第二行开始,前9个数的十位上都是相同的数。
  (3)竖着看:我们先看第三列,你又有什么发现?其他各列也是这样的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一列的个位上的数都是相同的。
  (4)猜猜看:出示一个不完整的百数表,任意指出一个数,让学生说出这是多少?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
  3.化整为零,深入感知。
  (1)想一想:15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各是多少?那37呢?69呢?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①个数的上面的那个数比它小10;
  ②一个数的下面的那个数比它大10;
  ③一个数的左边的那个数比它小1;
  ④一个数的右边的那个数比它大1;
  (4)应用练习:完成P41的“做一做”。小马虎在看百数表时,只记到这几个数中的一个,你能帮帮他,把其他数找出来吗?
  4.帮数找“家”,整体感知。
  (1)出示百数表,百数表里只留下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其他的位置空着。
  (2)游戏:帮数找“家”。
  ①先帮15、27、32、48、59、64、73、82、95找家,学生找到这数的位置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完成后,课件去掉第一行与第一列的数,只留下以上几个数)
  ②再帮18、24、37、44、53、68、77、89、91找家。学生找到数位置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一次又是怎么思考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各种活动,解构百数表,构建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建立数感。】
  三、实践应用,深化感知
  (一)连数成画。
  1.呈现P44练习九的第1题。
  2.先让学生自己看题目,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先找到起点,同时要强调连的是“点”而不是“数”。
  3.学生动手连点,最后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
  (二)填数成轴。
  1.课件分步呈现P44练习九的第2题。先出带箭头的线段,再将线段平均分成若干小段,最后再出现数与空格。
  2.引导学生观察数轴的特点:
  ①左到右,依次增加;
  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3.学生在数轴上填写空格里的数。
  4.77是更接近70还是更接近80?为什么?那72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百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百数表,我们还发现了百数表里面的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加以引导,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明确事物的“标准”进行具体比较,使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情推理和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学生理解数感和心算的关系,他们就能发展在内心解决问题和估算各种问题的策略。而具有数感的人,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利用数的相对大小与绝对大小去做质或量的判断。还能用弹性的、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和应用数的多重表达意义。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估算意识刚刚开始,教师可先通过直观图让其直观感受数之间的多少,再通过简单推理抽象到数,让学生体会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比较的标准,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从图形到数,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关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具:红、黄、蓝、绿玻璃珠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球儿,别看它们小小的,里面可藏着好多数学知识呢。你们今天可要认真听,仔细观察,去发现他们的奥秘哦!
  教师出示杯子,并让学生猜一猜杯子里大约有多少个小球。
  (二)探究新知
  1.变换标准,比较中理解核心概念。
  (1)以黄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多得多”“多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出示黄球瓶子)黄球有10个,我们以它为标准。(出示蓝球瓶子)蓝球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蓝球比黄球多。
  教师:(出示红球瓶子)还是以黄球为标准,红球的数量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红球比黄球多。
  教师:蓝球比黄球多,红球也比黄球多。两种球的数量都比黄球多,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1:感觉不一样。
  学生2: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好多,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少。
  学生3:应该是多一点。
  教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蓝球比黄球多一点儿,可以说成“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一些”。红球比黄球多好多,多好些,多得太多,多得多得多……我们就说“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
  (2)以红球为标准,用“少得多”“少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刚才我们以黄球为标准,红球、蓝球都和黄球进行比较,由于红球、蓝球多的程度不一样,我们将不太多的用“多一些”表示,用“多得多”表示很多。在比较中除了用数量最少的球作为标准外,谁还可以作为标准?
  学生1:红球的数量可以作为标准。因为红球的数量最多。
  学生2:虽然蓝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蓝球的数量也可以作为标准。
  教师:我们先以红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少得多”或者“少一些”描述黄球、蓝球的数量。
  学生先进行小组活动,然后再进行汇报。
  学生:我把红球的数量作为标准,蓝球、黄球都比红球少。
  教师:你观察得很准。
  学生:黄的球少,红的球多。蓝的球少,红的球多。
  教师:谁多谁少大家听明白了,但是感觉不出少的.程度,怎样描述能让大家有感觉呢?
  学生1:蓝球比红球少得不多;黄球比红球少好多。
  学生2:蓝球比红球少一些;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教师:听了几位学生的描述,大家对少的程度有点感觉吗?
  学生:这回就能知道蓝球、黄球比红球少得不一样了。
  教师:是啊!都是少,我们可以用“少一些”表示两个数量相差不多;用“少得多”表示两个数量相差比较多。
  (3)以蓝球为标准,巩固用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我们分别以黄球和红球为标准进行了比较,还可以以谁为标准呢?
  学生提出以蓝球为标准。
  教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谁和蓝球比,比得结果怎么样。
  学生1:红球比蓝球多一些,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学生2:我认为红球比蓝球多得多,大家看杯子里的球就知道了。
  小结:在比较中,我们先确定哪种颜色球的数量为标准,另外两种颜色的球和标准去比,获得的结论不同。虽然都是多与少,但是多与少的程度不一样,需要用比较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由于多与少的程度不同,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
  【设计意图】明确确定标准的重要,让学生加强对“比”的运用,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描述数量多少的关系。
  2.量化标准,操作中深化核心概念。
  (1)根据语言描述,判断绿球的位置。
  教师:这里还有一瓶绿球。请听老师的描述,帮它找到正确的位置。
  教师:绿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谁能来摆一摆?
  学生将绿球放在红球与蓝球之间。如下图所示。
  教师:为什么要摆在这儿呢?
  学生:绿球比黄球多得多,那就是比蓝球多,因为蓝球黄球多一些。
  教师:为什么不放在红球的前面呢?
  学生:因为绿球比红球少一些,没有红球多,只能放在红球的后面。
  教师:你们分析得有理有据,同意大家的观点,找对绿球的位置了。(出图)
  (2)数与图进行对接。
  教师出示卡片36。
  教师:我们知道黄球的数量是10个。你能根据之前对它们数量关系的描述,推理一下36是哪个小球的数量吗?
  很多学生表示只有一个数不好推测是哪个球的数量,要求再提供一个数。
  教师:看来只由10和36两个数,还不能判断36代表哪个数,我再提供一个数58。这回能推理出来吗?
  学生1:绿球是36,红球是58。
  学生2:因为绿球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所以36是绿球的数量,58是红球的数量。
  教师:蓝球的数量是多少呢?大家能不能试着推理一下?
  学生举出大于10,又接近10的数,比如15。
  (3)用描述的方式表示具体数量多与少的关系。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每种颜色球的数量是多少了,还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这些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呢?
  学生:10比15少一些,10比58少得多;58比36多一些,58比15多得多;36比10多得多,36比15多一些……
  教师:当我们不知道各种球的具体数量时,我们可以用语言描述;当我们知道具体数量时,也可以用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这些语言就是“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推理小球的数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从直观图抽象到数的正确语言描述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能力。
  (三)巩固练习
  1.猜猜他们跳了多少下。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这些知识,比如体育课上的跳绳。我跟体育伊老师了解了一下你们半分钟跳绳的情况,快来看看。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蒋琪聪跳绳的数量是标准。
  学生2:我判断乐宣跳了60下。
  学生3:佳琦跳了70下。
  教师:其余的数为什么不选呢?
  学生4:95、80都比70多,只有70离64最近;30离64太远了,60离64近,只能选60了。
  2.小鸡有多少只。
  教师:农场里的小鸭和小鸡想让大家帮帮忙,快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
  学生1:小鸭比小鸡少一些,小鸭有32只,小鸡有30只。
  学生2:不对!小鸡有40只。
  教师:观点不统一了,怎么办?
  在学生交流中,确定“标准”找到合适的数应该是40。
  【设计意图】逆向推理出“标准”,变式训练,考查学生能否根据“给出的数据”和“用语言描述的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相应的数据。
  (四)本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描述两个数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大小、长短、高矮、胖瘦……可以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快一些,胖一些,慢得多……这样的词汇来表达。希望大家能在生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
  (1)从31数到42。
  (2)从89数到100。
  (3)从99数到90。
  (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
  (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三十七四十九一百
  七十七五十四三十二二十一
  六十八五十一三十三九十六
  二、练习七: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
  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
  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
  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
  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读数写数
  10个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十八五十二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
  答案:38<58<60<79<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设计理念:“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接下去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黄豆为载体,通过“数花生”、“摆花生”、“抢花生”等有效的数学活动,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谐地统一起来,并力求体现数学课堂的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生活性和综合性。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2、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100里面有10个十,知道百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5、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资源运用:花生米、纸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先来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指名学生猜。(课件出示谜底——花生)
  2、设疑引入:大家猜一猜,哪一杯的花生米少,哪一杯的花生米多?
  3、揭示课题:数花生
  二、探究活动学习新知
  1、数数
  (1)师:“请小组长取出花生米、纸盘,和组内的小伙伴一起,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数数各组分到的花生米有多少颗。数之前先想一想: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怎样数才又快又准?)(课件出示问题)
  (2)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汇报、交流、纠错、巩固。
  a、汇报数的.结果;
  b、汇报各小组数的方法,表现数数方法的多样化;(个别小组请代表在投影仪上演示怎么数。)
  c、数数。(用多种形式锻炼学生数100以内的数)
  (4)反馈(出示教科书P32“百羊图”)
  a、估一估图上有多少只羊?
  b、到底谁估的最接近准确数,怎样数才能较快地数清羊的数量?
  c、指名汇报。
  2、数的组成
  (1)刚才数羊的时候,你是怎么数的?
  一个一个地数,几个一是十?
  (2)几个十和几个一
  出示:两盘花生米(各为23颗)
  A、先出示第一盘:你能一眼看出是几颗吗?
  B、接着出示第二盘:你能一眼看出是几颗吗?
  C、其实两盘花生米是一样多的,为什么右边一堆你能一下子看出来?
  D、引导学习数的组成:2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强化操作
  2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完成课本P33的“做一做”
  2、数学迷宫
  (1)眼力大比拼:能用一眼看出有多少个球吗?
  (2)抢花生。
  四、联系实际延伸发展
  (1)同学们看,今天又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老师?(补充课题,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
  (2)认识了这么多的数,你能用100以内的任一个数说一句话吗?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数花生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232个十和3个一
  353个十和5个一
  教学反思:
  新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点似乎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实际教学时,许多教师又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此,教师在每一节课上课以前,就必须问问自己:关于这个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想方设法地去了解,并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读、写、数100以内的数,但为什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的连爸爸、妈妈的年龄,甚至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都不知道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家长把家庭教育锁定在辅导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各类辅导资料等上面,并不重视与孩子交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课堂上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于是,在本节课上,我利用小学生爱玩、爱动手的特点,设计了“数花生”这一活动,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感,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感到他们不是被逼着学习数学,而是在和同伴玩游戏,他们可以边玩边学,边学边玩,他们可以在动手操作、交流、感悟中体验着成功和快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通过“能穿几串”的知识,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初步感受检验答案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3.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小明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同学,想给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他就从家里的存钱罐里拿出许多一元的硬币,有一小塑料袋呢。
  2.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小明就这样乱七八糟地将这些硬币拿去捐去好不好?为什么?那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呢?
  (二)点明课题。
  1.同学的建议非常好,我们做什么事啊,都要有一定的方法,这样既能锻炼自己,又能方便他人。
  2.这节课,我们就来“用数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爱心捐款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后面的学习做简单的铺垫。】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
  1.呈现P46的情境图中的珠子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这里有许多散落的珠子,你们能把这些珠子穿成串吗?那谁能告诉老师:能穿多少串呢?
  2.大家想一想:如果想知道这些珠子能穿成多少串,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必须知道几个穿一串。
  3.完整呈现题目: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二)讨论方法。
  1.小组讨论: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
  2.汇报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圈一圈,每10个一圈,能圈5圈,还剩下8个;
  (2)用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下8个;
  (3)一串一串地穿也就是10个10个的数:一串是10个,两串是20个……五串就是50个,还剩下8个;
  ……
  (4)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3.独立解决。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醒学生可以借助小棒进行演示、操作。
  (2)汇报方法,谈谈感受:分别请几个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方法,并谈谈感受:
  4.回顾检验。
  (1)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不是正确的呢?
  (2)引导学生说出检验过程:5串就是50个,再加上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3)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解决了问题,并且也检验了答案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还得口答出这题的.答案,引导学生一起口答:能穿5串。
  5.归纳小结。
  (1)归纳:教师肯定每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如:圈一圈:看得清楚;用数的组成,很快得到结果;一串一串地穿,清晰明了……
  (2)小结:我们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认真、细致地去解答;其次,解答完了,我们还要去检验一下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再口答出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动手解决问题、回顾检验、归纳小结等环节中,切实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感受方法多样、优化的思想,为今后的除法的学习积累一些活动经验。】
  三、及时练习,运用新知
  (一)及时练习:想一想:如果5个穿成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教师注意先选一个最先正确完成的学生来汇报。
  3.验证答案:师生共同验证结果
  4.共同口答。
  (二)游戏:帮老师分饼干:你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帮老师解决问题吗?
  1.呈现P46的“做一做”。
  2.理解题意:重点理解“装满”的意思。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提醒:也可以借助小棒来完成。
  4.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5.检验、口答。
  【设计意图:这两个练习都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练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更清晰的表象。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可以为后面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活动经验。】
  (三)变式练习。
  1.练习十的第1、2题。
  ①说明:这两题的总数是隐含在文字与图中,没有直接给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法来确定要不要找出总数。
  ②于第1题中,如果有学生利用了10和5的关系来解决的,要加以肯定;第2题中,如果有学生先算出8盒可以装的总数,再与数出实际的实际杯子数比大小的,也要加以肯定。
  ③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地对方法进行优化。可能这两题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更简单些。
  2.练习十的第3题。
  要先学生进行常识介绍:12个为一打。因为12不是整十数,而且又大于10,所以,提醒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一定要数清楚。
  【设计意图:这三题各有侧重,目的是让学生继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四、全课小结,辩证引领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师:你知道了哪些方法?
  (二)辩证引领。
  师:我们经常今后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系统地整理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并且,通过教师的辩证引领,让学生合理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
  教学难点:
  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1)最大的一位数是几?再加上1是多少?个位上的数满十就向哪一位进一?
  (2)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再加上1是多少?十位上的数满十就向哪一位进一?
  2、数数:
  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五个五个的数,从50数到95;
  一个一个地数,从90数到100。
  [设计意图]通过数、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看着大屏幕,同学们一起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应怎样数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
  方法呢?
  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设计意图]渗透数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1.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2.从九百九十五数到一千。
  学生小组自行探究。
  教师可见展示数数过程。
  (6)1、活动:
  数出纸上的三角形,在本子上记录下这个数,并在纸上接着涂出十个三角形,数出这是个数来。
  三、检测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按要求数数:
  从196数到203。
  从1000数到988。
  (2)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 )百、( )百、( )百、( )百。
  (3)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
  (4)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5)填空练习。
  800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6)完成练习十五的2、5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100根小棒,橡皮筋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10个十是一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1情景图,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
  2、揭示课题
  师:100以内的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用的,你们想认识这些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首先让我们学习数数,(板:100以内的数)
  二、思:
  1、师提出学习目标: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2、学生自主学习、深思、动手操作并数数:
  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按p2例1的要求数数。
  教师巡视指导。
  三、议:
  1、师:你们在数数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习,我们都能数100以内的数了,认识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六、检:
  1、师:数到28时你是怎样往后数的?29再添一根,该数几了?数到45时呢?
  2、你把一百根小棒,每10根捆一捆,看看能捆成多少捆?
  生捆、汇报
  3、全班一起10根10根的数到一百。
  师:100里有几个十?(板:10个十是一百)
  4、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时的方法。
  七、练习
  1、P3课堂活动第1题。
  2、P4练习一第1、2题。
  3、游戏:对口令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数
  100个一是一百
  10个十是一百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与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词语来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排球、网球各一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情境创设。
  1.教师拿出三个球:篮球、排球、网球摆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2.哪个球最大?哪个球最小?哪两个球大小比较接近?
  3.你会填词成句吗?课件出示:
  (1)篮球比网球大( )。
  (2)篮球比排球大( )。
  引导学生得出:大一些和大得多
  4.反过来说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得出:小一些和小得多。
  (二)点明课题。
  师:球的大小我们是可以通过观察比出来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就比较两个数的多与少。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和学科整合,让学生初步感知对大小的不同描述,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具体感知
  (一)师生合作:认识多得多、多一些。
  1.课件呈现黄球的瓶子: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黄球。(10个)
  2.呈现蓝球的瓶子。
  (1)让学生猜一猜:蓝球大约有多少个,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猜的。引导学生可以用10个黄色球为标准。
  (2)课件演示:带着学生一起数出蓝球:一个一个地数。(15个)
  3.呈现红球的瓶子。
  (1)让学生估一估:红球大概有多少个。
  (2)学生说说自己估计的结果与方法。可能会出现以10个或15个为标准进行估计的。
  (3)师生一起数红球:10个10个地数。(58个)
  【设计意图:借助三种颜色分明的球,通过数一数、猜一猜与估一估,使学生了解估数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4.观察比较。
  (1)提出问题: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你是怎么比较的?引导学生说出:58>15>10。
  (2)教师质疑:
  ①从刚才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知道:红球比黄球多,蓝球也比黄球多(板书:红球比黄球多,蓝球比黄球多)。让学生齐读一遍。问问学生读好之后有没有什么想法?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提出质疑:那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只用一个“多”字来描述,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
  ②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去发现,可能学生会说出:红球比黄球多很多,而蓝球比黄球只多几个;或者红球与黄球相差的要比蓝球与黄球相差要大得多,如果都只用一个“多”字,描述得不准确。
  (3)引发思考: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这两种“多”加以区分,让这两句话描述得更准确些呢?引导学生在第一句话后面加上“得多”,在第二句话后面加上“一些”。
  5.应用验证:
  ①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让学生齐读一遍,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加了这两个字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
  ②如果我们把里面的红球与蓝球比呢?我们可以说成:红球比蓝球多( )。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启发、质疑与引导,层层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多得多”与“多一些”的区别,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自主探究:认识少得多与少一些。
  1.填一填:(课件直接呈现)
  ①黄球比蓝球( );
  ②黄球比红球( );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引导。
  3.那如果是蓝球与红球相比呢?我们应该怎么说?为什么?
  三、提炼新知,建构模型
  1.教师:那你们认为:什么时候该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什么时候用“多一些或少一些”呢?
  2.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给予帮助,适时提炼。让学生明白: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两个数相差较大时,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两个数相差不大时,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学习,利用前面所知、所感,顺势感知:多得多与多一些。并通过归纳小结,形成整体认识。】
  四、实际操练,应用感知
  (一)反馈练习。
  1.说一说:呈现P43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说一句话。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代表说一说。
  2.判一判:P45页的第4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画“√”。做好后,教师请学生汇报,同桌互相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练习,既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
  (二)数学游戏。
  1.课件呈现P45的数学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2.教师带着一名学生先示范一次,教师拿67跟小棒让学生猜。可以用“多了、少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提示语提醒学生。学生猜中之后,师生共同数小棒验证。
  3.同桌互玩:一学生写一个数,让另一个学生猜,完成后,角色互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巩固练习。
  请将下面这些数分分家:
  96、8、53、14、42、43、47、54、56、59、11、89、45、92、10、99
  让学生将这些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圈内:比50少得多、比50少一些、比50多得多、比50多一些。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利用大小分明的数,让学生利用所学进行简单的分类与整理,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四)拓展练习。
  在黑板上用卡片摆出一列数:13、42、54、56、89、98
  1.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提示语,让学生凭提示语取走数字卡片。
  (1)比50少得多;
  (2)比50少一些;
  2.出示提示语:比50多一些。
  (1)引出问题:到底是54还是56呢?学生无法判定。
  (2)再给出两条提示语:
  ①更接近50。你会选选个数?
  ②更接近60。你会选择哪个?
  3.出示提示语:比50多得多。
  (1)引出问题:现在剩下的两个数:87和98都比50多得多。
  (2)教师将分别写有提示语的两张小纸条发给两个学生看,这两个学生根据提示取下卡片,举着卡片面向学生站在讲台上。
  (3)猜一猜:老师给这两个同学的纸条上分别写了什么?只要学生说得正确,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
  (4)当学生猜出纸条上的提示语,教师要立刻出示答案:
  ①90少一些;
  ②比90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的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让学生自主地将本课与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问题,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一)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四位朋友,谁能说说他们是谁啊?
  (二)拓展延伸。
  1.师:生活中除了比较数的大小,以及多少以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前我们在比三个球的大小时,就用到了“大得多,大一些”。
  2.师:我们再想一想,生活还有什么也可以这样拿来比的?(高、矮;轻、重;贵、便宜;长、短……)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贴近生活实际的事物,在他们描述身边事物之间的关系时,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1篇)由好学资源网作文素材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