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写作指导  >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准备
  一元硬币、圆形纸片等实物以及直尺,测量结果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化曲为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如果不能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黑板板书展示)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 =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四>、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

  (三)巩固新知:
  答案:
  6. 一个鱼缸的圆形底面周长是18.84d,它的半径是多少分米?
  答案:
  2. 一种汽车轮胎的外直径是1.02米,每分钟转50周,车轮每分钟前进多少米?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资料包
  三、资料链接
  《圆的周长》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 教法、学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中学生的层次不同,并要求学生配备直尺、绳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交互运用,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实际操作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我所准备的教具有直尺、圆形硬纸板、绳子、剪刀、圆周长演示器。多媒体。学生准备的学具有直尺、圆形硬纸板(大中小各一个)、绳子、剪刀。
  四、课堂结构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这样设计课堂结构:先让学生回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用什么计量单位?再启发学生说出圆周长的含义,然后组织学生通过三个活动理解圆周长的含义、认识圆周率、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接着安排练习巩固知识并引导学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我的设计意图是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并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知识加深理解,随后安排的基础题和实践题,及时地巩固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
  五、 教学过程:
  (一)人人参与,探索新知。
  1、回忆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说出周长指什么?用什么单位?让学生比画出课桌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圆周长的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
  最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画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
  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3、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首先让学生讨论: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
  然后,指导他们合作测量,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最后,各组汇报测量方法,教师演示绕和滚的过程。
  设计意图: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进入新课所要解决问题的发展区,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活动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⑴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大中小三个圆片,说说谁的周长长,猜想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⑵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将数据填入课本表内。
  ⑶完成后,学生观察、比较数据,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
  ⑷学生看书自学后,交流汇报圆周率的含义,教师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⑸引导学生读、写“π”并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和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出示祖冲之的生平事迹。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活动三: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⑴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该怎样求周长?
  ⑵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用演示。
  C=πd C=2πr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口答题要求学生说出思路。
  ⑴d=3厘米 c=?
  ⑵r=3厘米 c=?
  2.出示花瓶的相关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订正,并强调难点问题。
  3、出示思考题。学生课下完成。
  设计意图:精选练习,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解决难点问题,检验课堂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让学生用自行车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要测算哪些数据。
  2.学校门外有一棵大树,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出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四)回归评价
  提问: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及时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或不理解的地方,给予指导。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
  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线跑,灰太狼沿圆形路线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行猜测)
  2.要想确定它俩究竟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行比较。)
  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想发现。
  (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
  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回答)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设想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眼,提出了“参与”、“探究”、“搜集、处理、获取、分析、解决”、“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关键词。这些在本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参与”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而只有当“参与”成了学生主动的行为时,“参与”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因此要怎样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进来就成了基础的基础。这里,老师能善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平衡状态,使他们产生新的不平衡,从而不断吸引学生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中来。“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该如何测量?”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产生最初的不平衡,当学生通过化曲为直的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从而打破学生刚刚建立的平衡,进一步吸引学生探究更加简便的求圆周长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的问题了。在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学生从猜测、分组测量计算到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寻找共性的东西,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知识新成的道。在小组活动前,老师鼓励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活动中教师参与其间,关注学生合作的情况。实验后的广泛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来得到的结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兴趣点”上激疑、质疑,无疑能鼓舞学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课重点内容,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元硬币、直尺、卷尺、系线的小球、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媒体显示:唐老鸭与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鸭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米老鼠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唐老鸭、米老鼠所跑的跑线,讨论、回答问题。
  (1)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板书:圆的周长)
  3、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学生纷纷发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梳理筛选形成学习目标:①什么叫做圆的周长?②怎样测量圆的周长?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④圆的周长怎样计算?⑤圆的周长计算有什么用处?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实际感知圆的周长。
  让学生拿出各自圆片学具,边摸边说圆的周长;同桌之间相互边指边说。
  2、明确圆周长的意义。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媒体显示一个圆,并闪动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是一条什么线?
  (2)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
  (3)什么叫做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互补,概括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显示字幕)
  3、测量圆的周长。
  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桌上的工具,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组内讨论、合作测量,然后一生向全班演示测量方法。
  (1)绳测法:用卷尺绕圆一周测量。
  (2)滚动法:媒体显示滚圆的动态。
  (3)设疑激趣:师甩动手中系线的小球转成圆,让学生测量此圆的周长。
  师: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求圆的周长的科学方法。
  4、引导学生探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媒体显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同时的滚动一周留下的轨迹。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长短。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有关系。
  我们知道正方形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呢?这个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请分组测量圆片,填好实验报告单。
  学生操作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测量圆片的周长和直径,并用计算器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填好实验报告单。
  (3)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投影学生报告单,引导观察数据,发现规律:无论大圆或小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媒体验证。屏幕上两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们的周长。
  (5)概括结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5、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11页第1、2自然段。
  (2)思考讨论: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什么数?它叫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3)π的读写
  (4)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5)认识圆周率数字特征和它的近似值。
  6、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由圆周率的概念得到: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或c=2πr
  (2)解疑,再现系线小球转成圆。现在会求它的周长吗?只要已知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尝试解答例1,点拔讲解规范书写格式。
  2、让学生提问,你对例1的解答有什么疑问。
  3、练习反馈,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判断: ①π=3.14。( )
  ②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π倍。( )
  ③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2、求下圆的周长。
  3、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生试做
  (2)反馈
  (3)生完成P112做一做
  4、看平面图计算。(媒体显示课始呈现的唐老鸭与米老鼠跑步的画面):如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都是5米,你能判断出谁跑的路程多吗?怎样判断?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你学到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2、怎么学到的?(评价总结,指出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3、还有什么问题?(回顾本课想学到的知识都学到了没有)。
  六、作业
  1、独立作业:练习二十六第4、5、6题
  2、实践作业:
  3、课后思考题:(媒体显示)米老鼠沿着外圈跑,唐老鸭沿着“∞”字形跑,谁跑的路程多一些?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测量结果记录、计算器、直尺、直径不同的圆片、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直径是9米的圆形水池,为了同学们的安全,学校要在水池的周围安装上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师: 我们看这个水池的边沿是圆形,安装护栏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如果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师:这节课我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圆的周长含义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圆,谁能看着圆再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的周长。
  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呢?师: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你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 生测量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还有不同测量的方法吗?
  师多媒体演示。
  我们可以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这样就测量出圆片的周长大约是31.5cm。
  我们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也大约是31.5cm。
  师:现在同学们都会测量圆的周长了,我们再来看圆形水池,请看大屏幕。请你用刚才的测量方法测量出水池的周长。
  生:用绳子量出水池的周长。
  师:水池那么大,用绳子子测量太麻烦了,滚动就更不行了。
  师:有没有比测量更科学、更简便的方法呢?
  生:计算
  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①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师: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师 :同学们看,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需要一定的条
  件,计算圆的周长也一定需要(条件),那这个条件可能是什么呢?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
  师:如果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 我们再来看,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条件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们看,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与它们的条件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猜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
  这个倍数会是几呢?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这个倍数大于几
  生1:大于2;
  生2:大于3;
  生3:大于4;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从图上来看,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大于几。
  生: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的曲线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一定大于2。
  师: 有理有据。我们再来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会小于几呢?
  生猜并说理由。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老师来作个辅助图形,请看大屏幕。
  (师多媒体演示圆外切正方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而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小,所以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小于4。
  师:你真聪明。通过同学们的猜想、交流,我们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并且这个倍数在2和4之间,到底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求出来呢?
  生:计算。
  师:好,就用同学们这个办法来求。先测量出几个直径不同的圆片的周长,再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来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算一算,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计算的时候可以请计算器帮忙。 (小组活动,师巡视。)
  师:一定注意要测量准确,减少误差。
  (集体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计算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说并展示结果)
  师: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有什么特点。
  生:都比3大一点。
  师: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周率)大家看用这个字母表示,(板书π)。
  师:会读吗?(板书pài)
  师:一起读,用手在桌子上写几遍。
  师:会写了吗?
  师:π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它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再看同学们计算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什么都不一样?
  生:测量不准确。
  师:很会分析问题,我们计算出的这些商都不一样,是因为测量有
  误差造成的。
  师:老师这里有关于圆周率的历史资料,同学们想看吗?
  师:请看大屏幕。(解说: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其中,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数学家得到这一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查阅好吗?
  师:好了,通过同学们的猜想、测量、计算,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知道了直径,怎么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如果用字母C表示,那么C=?
  (板书C=πd)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C=2πd)
  师:这两个公式都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利用它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三、实践应用: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1、师:请看大屏幕,请你来算算在水池的周围安装护栏需要多长的护栏。生算,集体交流。师评价。
  2、老师还有一题,请看大屏幕。(生读,试做,集体交流。)
  3、判断题
  4、思考题
  四、小结。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 ① 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 周长
  ○ 12cm多一些
  ○ 31cm多一 些 ○ 47cm多一些
  ② 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
  6、①猜一猜: 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 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 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 周长 直径
  ○ 12cm多一些 4cm
  ○ 31cm多一 些 10cm ○ 47cm多一些 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认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①D=1分米,C= ?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最好?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由好学资源网写作指导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圆的周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