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5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减法算式表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 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5-1 5-2 5-3 5-4 (5-5 5-0)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
  2.独立完成26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6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五第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手里还剩下3个气球。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就是从4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2)教师说明:从4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4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6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P27学生独立操作,表述含义。
  5-1 5-2 5-3 5-4(5-5 5-0)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几……
  2.独立完成27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五的第3、4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课本P18—P19例2、例3
  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 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温故知新
  1.根据老师的操作,快速说算式:
  ①放6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多少根?(6-2=4)
  ②先放1捆,再在旁边放4根。一共多少根?拿走8根,还剩多少根?不够减怎么办?( 14-8=6)
  ③先放3捆,再在旁边放6根,拿走9根,还剩多少根?(36-9=27)
  2.快速抢答: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设计意图:在复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1”当做“10”,进而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做铺垫。】
  3.列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类推“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已经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那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继续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主动探究,体验方法。
  1、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我们上节课已经知道了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可以用56-22来计算,那如果想知道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你会列式计算吗?
  (1)独立列出算式,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认真思考计算方法。(建议:摆摆小棒。)
  (2)同桌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算法。(先放56根,个位拿走8根,怎么拿?就从十位退一,合个位6根,也就是16―8=8 ,再把十位上4个十减去1个十剩下3个十,即30,30+8就是38。)
  (4)探究竖式写法:
  竖式怎么写?
  a、56-18,竖式该怎么写?谁跟谁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
  b、想一想:先算什么?够减吗?不够怎么办?(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当10)
  c、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可是怎么才能记住从十位上退了1呢?(在被减数的十位“5”的上面点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叫做退位点)
  d、那么现在个位上该怎么算呢?(1.把被减数的个位数加10再减;2.把十位上退下来的1当做10,用10先减去8,再把剩下的2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6得8。)
  e、现在十位该怎么算?被减数退1后,十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被减数的十位数减1后再减去减数的十位数)
  【设计意图:“从十位上退1”的含义及原因和“从十位退1,十位上就少了1”的道理,学生不易理解,且易出错,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的表象,类推出笔算时的方法和道理,充分运用表象作理解算法、算理的支柱和桥梁,揭示自然,学生易于理解,能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f、生自己尝试写一下56-18的竖式。
  g、在退位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h、独立完成“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然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整个探究环节是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个教学阶段,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新知识所提出的问题的猜测、探索、验证、讨论、交流、概括等到一系列活动,并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发展数学素质。】
  2、教学例3:出示50-24,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四、灵活运用,体验成功。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做完后,集体订正,然后小组讨论,小结笔算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1)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4)“退位点”提醒我们从十位减1。
  2、完成第21页的第6题。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计算过程,并说说错误的地方该如何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五、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再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时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醒同学们?
  六、课后作业:
  用“1、4、7、9”这四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式,先把它们分分类,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再算一算。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编制和排列算式、分类、比较与合作交流,讲讲算算的活动,进一步满足学生成功的心理需求,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和智力水平,激发创新意识。】
  附: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例2: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例3:
  56 — 18 = 38 50 — 24 = 2 6
  5 6 5 0
  — 1 8 — 2 4
  3 8 2 6
  笔算减法应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得数是9的加法与9减几(教材第55页例题,56页“试一试”,完成第56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9的加法和9减几。
  教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2、导入:有一个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他们组成了短跑队、长跑队、跳远队、跳高队、投掷队等等。看,跳高队的小朋友正在练习跳高呢。(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从图画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指名回答)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在书上写一写,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3)反馈:谁能把自己想到的4道算式说出来?
  指名回答,板书:8+1=9 9-1=8
  1+8=9 9-8=1
  (4)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8+1=9表示什么意思?1+8=9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没跳的人数和跳过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有9人,虽然8和1换了个位置,但结果都是9个人。
  (5)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是从总人数里去掉跳过的人数,就得到没跳的人数,去掉没跳的人数,就得到跳过的人数。
  要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要从总人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
  2、教学“试一试”。
  (1)摆圆片:拿出9个圆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不能再分成刚才的1个和8个了,再写出4道算式。
  (2)学生自主分花片,写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和算式。即时进行板书。
  (4)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说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法算式得数都是9,减法算式都是9减几)
  (5)提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谈话:大家今天学得很认真,小蜜蜂飞来了,它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第1题图,说说摆数字卡片的要求。
  (2)活动:选出两张数字卡片,使上面的数字相加等于9。
  (3)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题。
  (1)谈话:小金鱼看到小朋友们成功解决了小蜜蜂的问题,也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它想让大家做减法题。
  (2)活动:选择一张数字卡片,说出9-□=□。
  (3)抽一个算式如9-6=3,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第3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指名汇报交流,统计做对的人数。
  (3)集体订正。
  4、完成第4题。
  (1)出示第4题算式,提问:想一想,你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
  (2)同桌两人一人说加法算式,一人说减法算式。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能有顺序地说了有的算式,不漏掉?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5

  一、背景
  5以内减法是学生学习减法意义的开始,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省编义务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这样的: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老师问:5—2=?怎样算?然后师生根据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5可以分成2和3,得出5—2=3。相对来说,由于省却了课堂讨论和多次指名的时间,所以课堂练习的时间多了,再经过不同层次的口算练习,达到正确口算的教学目的。但学生在计算时是按老师的方法完成运算,老师向学生提供只有一种可能或一种答案,一题一解,拉着学生按单一的思路进行算法的探索,长期这样训练则容易导致思维僵化,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教材关于5以内减法的教学是另一种形式,当学生列出算式5—2后,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倒数法,5的组成知识和数数法,虽比省编的教学思路有所发散,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完全放开。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的新编数学教材,教材重视问题的探索性,题材的丰富性和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二、案例
  “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
  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
  学生齐说:5—2等于3
  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准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出现了以下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甲:看图数数1,2,3
  乙:倒数法:4,3
  丙:因为5比2大3,所以5—2=3
  丁:因为2+3=5,所以5—2=3
  戊: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己:5—3=2,所以5—2=3
  (看,学生的算法是如此多样,有几种连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的。)
  然后,老师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那种算法。接下来要求学生有次序地,即不重复、不遗漏地把5以内减法全说出来,并看板书说说发现的规律,最后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正确口算5以内减法的教学目的。
  但是,这样教学,最后练习时我只进行了一个基本练习,即看算式说得数(开火车口算)和综合游戏:帮小鸽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数)。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而接下去按教材编排又是新课,那么上一节课没有彻底解决拖下来的问题怎么办呢?毫无疑问肯定要到课后去补,要给学生“开小灶”。而学生由于当堂知识没有当堂消化,做起作业来,也肯定质量不高,交上来批改后又要订正,又要“开小灶”,引起恶性循环。
  三、反思
  上面片断的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虽然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又觉得如果每节课化太多的时间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室里看上去总是热热闹闹,而老师不去管学生的基础知识会不会扎实,基本技能有没有掌握,那么学生应该会做的题目不会做,应该会解决的问题不会解决,各种考试成绩出不来,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达标,成绩太差,在现行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或真正替代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学校没有发挥优势,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地取长补短?
  我认为:
  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再者,在平时备课时我努力遵循教材编写的宗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内化过程,积极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型,即老师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书中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我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有15支铅笔,售出9支,还有几支?学生探究算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5—10,再算5+1;有的用连减法:把9分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也有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再算5+1;也有想加算减,还有一根一根地数数法等,方法多样化,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接着我出示同类问题,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再次,以教材为主线,充分吸取教材的优点,如追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等,撇开它们有时教学思路单一、死板的缺点,所以平时备课时,根据需要把教材的内容补充进去,新授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新授之后努力提高课堂练习密度,深度与广度。有时,根据内容需要,再上一节练习课,以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有时,新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有些困难,就分两教时教学。
  或许同仁们会有更好的办好,我只想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以期抛砖引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6

  教师笔记
  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及27页做一做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会列减法算式并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片所表示的意思,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课前复习
  回顾旧知:2~5的分解见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伸出2个手指头,再伸出1个手指头,都伸好了吗?好,合起来有几个手指头呢?
  生:3个
  师:用算式该怎么表示?
  生:2加1等于3
  师:你说的真好。下面,吴老师想考考大家是不是记忆小能手,谁能来说说5的分成有哪些?4的分成有哪些?
  师:我们利用分成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生:......(课件)
  师:诶,看来你们都是记忆小神童问题?真厉害!下面更厉害的来了,听好了,老师做动作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的动作,先在心里默默地说,说好了再举手来说。好认真看。都想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老师手里有3张卡片,拿走了2张卡片,还剩下1张卡片
  师:你说的真完整,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生:用减法
  师:你可真聪明!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减法(板书减法)
  二、讲授新知
  1、巩固练习说算式的意思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减号,知道了减法就是去掉的意思,下面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出示PPT)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师:诶,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生:原来有5把铲子,小男孩拿走了1把,还剩下4把铲子。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5减1等于4
  师:真棒!好,咱们接着看,谁来了?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
  生:原来有4块饼干,老鼠拿走了两块,还剩下2块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现在奖励大家休息一会儿。
  通过松鼠图讲5减3等于2
  师:都休息好了吧,小松鼠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出来见你们了呢。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共有5只松鼠,跳走了3只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下几只?
  师:问题提的真好?谁来解答一下
  生:还剩下2只
  师:怎么列算式呢?
  生:5减3等于2(师板书)
  师:你怎么知道是等于2呢?
  生:5可以分成3和2或3和2组成5
  师:真棒(能想到用分成和组成来计算)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意思就是5只松鼠在树上,跳走了3只还剩下2只
  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玩当小老师的游戏,先老师示范,待会我请上课认真的小朋友上来当小老师给大家出题,看,老师这里有2朵花,我拿走一朵,还剩几朵?请你在列出算式。好,现在请小老师上来考大家了。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检测练学
  典型例题见PPT及课本27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减法
  4–1=3读作:4减1等于3
  减号
  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练习六(教材第52-53页第1-8题)
  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2题。
  (1)教师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等于6,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3)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4)再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减等于7,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5)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6)教师拿出两张卡片,用大数减掉小数,让学生说出得数。
  2、完成第3题。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时间2-3分钟。
  (2)反馈了解完成了几题,有没有全部做对,错了几道题。
  (3)和学生一起分析错例。
  3、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学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连一连。
  (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演示和评价。
  4、完成第5、6题。
  (1)课件依次出示两题的主题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让学生看着图画列出两到算式,写在书。
  (3)汇报交流,说说每题列出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4)集体订正。
  5、完成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师: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3)要求一共有多少也就是求总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4)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再进行汇报交流。
  (5)师:看了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完成第8题。
  (1)找规律: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说说每根线上排列的物体的形状,看一看,每一串形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读一读这些形体,发现规律。
  (3)猜一猜:1号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形状?
  (4)让学生独立发现2号、3号盒子里物体的形状,并进行交流。
  (5)反馈,交流正确答案。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练习五(教材第46-47页第1-5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第1题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每题要说清楚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2)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3)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2、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提问: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
  3、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写出结果。
  (2)比较,说说每组中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重点体会:一个数加0和一个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
  第二组重点体会:看清运算符号并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组重点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
  4、第4题。
  (1)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2)教师示范提问:有三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
  (3)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后进行交流。
  (4)根据图上画的,你还能提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5)学习第二幅主题图。可以直接让学生提问。
  5、第5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描一描,并写出结果。再在写字本上独立写一写。时间不够,可安排作业。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7题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减
  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
  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有关6、7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请学生口算。
  2、开火车。
  二、展开
  1、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画,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画了什么?有几个?
  (2)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
  (3)教师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
  (4)教师边说边板书:61
  问: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几棵没有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5)7-3等于几呢?
  (6)我们刚才是用这所有的树木减掉已经栽好的,如果老师反过来,用所有的树木,减掉没有栽过的,可以吗?
  (7)仔细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2、教学“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2个。
  (3)教师媒体演示:虚线,表示去掉的意思。
  (4)教学大括号的意义:同学们,这条虚线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
  (5)将这到图画应用题完整地说一遍: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几个?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
  (7)列式计算,教师板书:7-5=2
  这是去掉左边,如果是去掉右边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做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中有也有虚线: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的意思。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依次第1题图,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出填写的算式,并说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示: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说说每个算式你是怎样算的,(从7-6=1想7-1=6)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图,提问:树上有几个家,白菜老师问小鸟应该飞回哪个家,我们可以怎样看?(指名回答)
  (2)学生把小鸟与飞回的家用线连起来。
  (3)反馈交流。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
  (2)比较每组中三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说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完成第5题。
  (1)课件演示游戏玩法。
  (2)组织学生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6、完成第6题。
  (1)说一说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2)你能写出几道减法算式?
  (3)交流反馈。说出所有7减法几的算式。
  (4)补充6-□=□。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10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二、新授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对齐小数点并点上小数点。
  组织学生再进行交流。
  提醒: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三、练习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六、延伸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练习八第2题
  谈话:同学们还可以根据例1提供的信息,再解决一些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86—87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理解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能够准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2、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克隆技术吗?教师简介克隆技术。2003年10月29日和31日“双双和康康”的自体繁殖后代,“键键”和“壮壮”在我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出生了。这是键键与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出示情景图和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针对这些信息,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2、学生自主提问,教师有选择的板书问题
  A。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B。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3、解决问题:A。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学生尝试,指名板演。
  师: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学过两个小数相加,该如何计算?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算法。
  师: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想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生:整数加法。
  师:在笔算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你能结合着整数加法的方法说一说小数加法的方法吗?
  (板演的同学说怎样计算的这道小数加法。)
  师:给他评价一下。
  生:(评价)
  师:小组内交流一下,小数加法怎样进行计算?
  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点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4、解决问题:B。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学生独立列式并竖式计算。
  指名板演,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评价。
  师小结。
  5、独立完成:1。3—1。25
  师巡视,指名板演。
  学生讲解计算方法。
  师:3应该和2对齐还是和5对齐,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生:(答)
  6、小数加减法的演算。
  师:我想要检验一下自己做的这道题是否正确,可以用什么方法?
  赶快试一下吧!
  学生演算,集体订正。
  7、你能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吗?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小猫咪咪的生日,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可热闹了。下面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好不好?
  二、复习加法:
  1、复习加法含义: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看,第一位来咪咪家做客的是谁呢?那第二位呢?(教师贴出2只小狗,3只小猪的图片)
  师:哪个小朋友能根据刚才老师演示的情景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谁能帮这位同学解答?
  生:2+3=5(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要用加法
  师评价:说的真不错。
  2、复习连加:
  师:小猪和小狗们刚坐下,看谁又来了?(贴出一只小兔的图片)根据这幅情景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2+3+1=6(只)
  师:这次是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总数?引导学生得出:像这种把几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的问题,我们要用加法来解决。(板书:加法)
  3、复习特殊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这儿也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小狗汪汪特别懂礼貌,到咪咪家来做客时还带了一篮子苹果,(教师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一篮子苹果)被小动物们吃掉6个后,篮子里还剩4个,请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苹果?怎样解答?
  生:6+4=10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答呢?引导学生了解把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就是篮子里原来的苹果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4、列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三、复习减法:
  1、复习减法含义:
  师:客人们都来了,咪咪拿出了自己的生日蛋糕来招待大家,请小朋友们数数一共有几块蛋糕?(教师贴10块蛋糕的图片)注意看,发生什么事情了?(拿走了6块)谁能根据刚才发生的事来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10—6=4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吃掉了,也就是去掉了,所以要用减法,板书:减法
  2、复习连减:
  师:在咱们做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算式:10—2—3=这种算式有个名字,谁还记得?(连减),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算式中的数字提一个连减的问题?指生提出几个连减问题并解答。
  3、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要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能举出几个?
  指生边提问题边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刚才有许多同学都没有机会发言,特别着急,没关系下面就给每个人一次锻炼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加减法的问题?再请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解答,小组长要记录好你们组一共提了几个问题,一会儿咱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能提出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让爸爸妈妈帮你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10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6页,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省去了学具摆的内容,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在内容的呈现上教材采用了逐步提高要求的做法,从7+3和10-3起,后面算式中的数基本上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图去填写,同时5+5和10-5的计算教材取消了点子图,直接让学让想相应的10的组成算出得数。教材这样安排,既反映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也体现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及规律。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以及10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进而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另一个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悟“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规律。
  3、通过用10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能过“一图四式”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能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用抽象思维(10的组成)直接计算10的加减法。
  教学关键:
  掌握10的组成,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互逆关系。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10的加减法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让学生联系图意列出相应的四道算式,学生心理上很乐意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情激趣,复习铺垫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快乐天使领我们到数学王国开开眼界,你们想去吗?不过,快乐天使要和你们对对密码,如果密码对上了,数学王国才会“芝麻开门”噢!
  出示课件。课件中的快乐天使说“1”,学生举起数字卡片9,齐说“1和9组成10”…
  复习完10的组成后,快乐天使说:“小朋友们真聪明,密码已经成功对上了,我们一起去游览数学王国吧!
  设计意图:此外采用与快乐天使对密码的形式进行10的组成的复习,学生边举数字卡片边说10的组成,他们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同时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起来了。
  (二)参与游戏,自主控究
  1、套圈游戏
  快乐小天使先带我们去数学王国的游戏室参加套圈比赛,你们想参加吗?
  (1)课件出示甲、乙两队分别套10个圈
  (2)说说参赛双方,甲队套中了几个,有几个没套中?乙队套中了几个?有几个没套中?
  (3)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甲队套圈的情况,你能说出哪些算式?等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4道算式:
  6+4=10-6=4+6=10-4=
  你能自己算出得数吗?
  (4)师生交流,请任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回答:
  数一数,共有10个圈,所以6+4=10
  因为6和4组成10,所以6+4=10
  ……
  (5)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乙队套圈的情况,说出四个算式:算出得数,并说说算式。
  2、玩玩想想,操作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这些算式都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提示课题),10的加减法有很多题目,你想自己学习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精选13篇)由好学资源网话题作文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精选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