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资料 > 求职攻略  >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一、揭题示标
  【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0页到第12页的例1和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想:
  1、圆柱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二、自主探究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第11、12页的“做一做”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三、合作提升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
  (二)讨论
  1、看图认为判断正确的请举手。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
  2、观察自己做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和宽相当与圆柱的什么?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四、巩固运用
  1、练习
  圆柱有( )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 ),有一个( ),展开后是个( )。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2、当堂训练(课本练习二,第15页)
  作业:课本第1、2、3、4题(填书上)。
  练习《学习与巩固》第6页
  五、总结解惑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1、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呈现:大屏幕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3-5个)。
  1、让学生分类整理,想想它们有哪些特征和量的计算。
  2、观察没有学习过的物体,告诉学生对这些物体我们将陆续进行学习,今天我们认识其中一个,它叫圆柱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生活是生态的,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态情境,在分类中自然地引入课题,使课堂自然、生动。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题: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例: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并旋转。
  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8、19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3.做第19页“做一做”习题。
  4.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2~5题。
  四、小结 你对圆柱还有哪些问题?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 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 ,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油桶。
  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把侧面剪开变成了长方形,是沿哪里剪的?(圆柱的高)这样就把侧面这一曲面转变成了平面。板书:化曲为直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
  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
  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评析】
  有效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让学生在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例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教学具准备:
  配套课件、一些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实物,学生四人小组准备好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情境图及自拍图片(茶叶罐、薯片罐、蛋筒、铅笔长方体、正方体等)
  2.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形状我们比较熟悉?你能说出它们各是什么形体吗?(生答)
  3.除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些形体你认识吗?(学生随意说说)
  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叫出这两个新朋友的名字了。今天我们就近距离的接触新朋友,充分的了解他们。板书:圆柱和圆锥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索
  1.教学圆柱的认识
  (1) 观察例1中的物体,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吗?(生答,课件显示)
  (2)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时圆柱形的?(学生举例)
  (3) 认识圆柱的面
  课件出示研究题:
  ① 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这样的面吗?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③ 拿出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④ 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研究题,教师巡视聆听学生的意见。
  全班交流反馈。情各小组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小结:
  ① 圆柱有3个面围成。(课件显示红色)长方体和正方体没有这样的面。教师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课件上显示名称)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大小相等。(学生演示自己的验证方法,教师课件演示上面的圆形往下移动,和下面的圆形完全重合)
  ③ 用手摸的感觉是底面是平的,侧面是弯曲的。
  ④ 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明确课本上所说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4) 认识圆柱的高
  ①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里呢?是指哪一段的距离?(同桌互相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柱的高)
  ② 指名上台指给全班学生看。明确:圆柱的高是上底面到下底面的距离。(课件显示)
  ③ 你能找到几条这样的高呢?(明确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5) 练习
  下面的物体,哪些是圆柱?为什么?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教学圆锥的认识
  ⑴课件显示例题1中的圆锥物体。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学生举例说说)
  ⑵拿圆锥又有哪些特点呢?请你们观察自己带来的圆锥
  物体,完成以下表格。
  物体名称 底面 侧面 顶点 高
  圆柱 两个底面是圆形,大小相等 一个侧面是曲面 无数条
  圆锥
  (3)交流圆锥具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教师课件配着演示。
  ①圆锥由几个面围成?
  ②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底面呢?
  ③什么是圆锥的高?
  (4)把自己圆锥上各部分名称指给同桌看。
  (5)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利用手中的工具尝试测量一下,教师巡视辅导。
  指名上台演示,教师课件演示。
  3. 比较圆柱和圆锥
  问: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三、 巩固深化,拓展运用
  1. 课本第19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理由。
  2. 判断说理:
  (1) 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 圆锥的高有无数条。( )
  (3) 圆柱两个底面直径相等。( )
  (4) 圆柱和圆锥都有一个曲面叫侧面。( )
  3. 书本第20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教师讲解: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画下来都应该是平面图形。
  4. 操作题
  (1) 拿一张长方形纸卷一卷,看能卷成什么形状?有几种卷法?
  (2) 拿一张正方形纸卷一卷,卷成什么形状?
  5. 书本第20页第5题
  (1) 猜一猜,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形状?
  (2) 转一转,看一看,验证猜想。
  四、 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这节课上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呢?和同桌交流一下。
  五、作业
  六、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对于圆柱是从面、直观图、高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我及时设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7《圆柱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7《圆柱的认识》。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的最后部分,它对构建小学几何知识的整体结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圆柱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教材,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有圆、长正方体作基础)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认识的。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是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和球的认识的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可见,圆柱的认识教学在后继的几何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切实学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等活动,经历从实物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经历从图形到概念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和空间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几何的直觉及立体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构建立体图形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的侧面的特征。多角度探究了解圆柱。
  教学具准备:
  微课视频、多媒体、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微课预习
  学生回家看微课视频,预习自学圆柱的认识,完成微课作业,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制作圆柱,思考提出问题。
  二、课堂回顾,验收微课成果。
  展示自己的圆柱,指一指底面、高、侧面。会读圆柱的相关数据。
  三、课堂探究。将学生的问题按从易到难整理展示。
  探究一: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
  1、长方形沿着一条边旋转得到什么图形。
  2、不同的旋转方法得到不同圆柱。
  探究二:圆柱的展开图
  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剪开,展示。
  讨论圆柱的展开图的可能性。
  探究三:圆柱的侧面展开后相关数据
  圆柱的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什么有关。
  三个不同的侧面展开图比较,得出符合侧面展开的条件。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思维提升:如果下图材料正好做成一个圆柱,长方形的长和宽与什么有关?
  探究四: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那些图形
  小组讨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那些可能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探究五: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围成圆柱。有几种可能。认识相关数据。
  四、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圆柱体的高只有一条。
  (2)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
  沿着它的一条高侧面展开是个正方形。
  3、为这个罐头盒设计一个包装。需要一张长宽各是多少的包装纸?
  五、课堂总结
  圆柱体的特点:
  1、底面:两底面平行,是两个大小相同的圆。
  2、侧面:是个曲面,沿高展开是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当侧面展开是正方形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当沿着斜线展开是平行四边形。
  3、高: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六、展示学生作品
  七、课后思考
  下面的长方形材料正好可以做一个高是10cm的圆柱,你能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八、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两个底面圆形大小相等
  圆柱
  侧面沿高展开长方形底面周长不等于高
  正方形底面周长等于高
  斜线展开平行四边形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创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内化的过程中认识圆柱的特征,自主完成对圆柱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学情分析:
  圆柱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虽然圆柱与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但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而圆柱则是由曲面围成的几何形体,这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教育生态理论,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类比迁移、合作交流等原生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自主去感受,去发现、不断提高课堂生态水平。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空间观念,构建生态课堂。
  3、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增强合作的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活动中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形成空间观念是本课的重点。
  2、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实物图,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说一说下面物体的面都有什么特点?
  2、在这些形体中,哪些我们已经认识,并且知道它们的特征了?
  3、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体,简称圆柱(板书课题)。突出两个圆柱图。
  4、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设计意图:生活的是生态的。首先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态情境,在分类中自然地引入课题,然后举例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使学生初步感受圆柱的特征,最后通过对实物的辨析,强化对圆柱体的认识,使课堂自然、真实、生动。】
  二、教学圆柱的特征:
  1、观察这些圆柱,想一想,圆柱有几个面?它的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汇报。
  师:除了上下两个圆面之外,圆柱还有其他的面吗?请摸一摸圆柱上下两个面,再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平面,周围的这个面是弯曲的面,叫曲面。
  ②、那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圆柱平面图
  教师:圆柱上下2个平面叫圆柱的底面,圆柱的底面是2个什么形?(板)
  圆柱周围的这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板)。
  请同学们看平面图,圆柱的2个底面是圆形,根据美术上的透视原理应画成椭圆,其中看不见的部分要画成虚线。
  ③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圆柱,你还有什么发现?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它的2个底面怎样?)圆柱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有没有方法验证呢?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积极有效地思考,依赖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能够解决问题的学习生态资源。学生发现圆柱两个底面相等只是源于对圆柱的生活感受,而当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发现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兴奋的行为状态,就更容易参与到下面的问题解决中去。】
  2、我们发现了圆柱的相同点,那么点击出示问题,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它们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师:圆柱的粗细由什么决定?底面越大圆柱就越粗,底面越小圆柱就越细。
  师:圆柱的高矮由什么决定?圆柱的高是从哪儿到哪儿?从上底面到下底面的都是高吗?高要怎样?和什么垂直呢?
  师:和两个底面垂直的线段长度是2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圆柱2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在黑板的图上标明高)
  师:如果老师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开,你能找出一条高吗?(师生演示)老师斜着划一下,这个是圆柱的高吗?
  想一想,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的长度怎样?
  【设计意图:圆柱高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突破了以往只教学圆柱侧面高的教学定势,从内外两方面帮助学生认识高、画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小结,现在你头脑中圆柱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三、教学圆柱的侧面积:
  1、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会形成什么图形呢?
  圆柱在木板上滚过的轨迹是什么形状?
  我们沿圆柱的一条高把侧面剪开,压平,会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如何求?(板书:面积=长×宽)。
  那么,点击出示讨论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请在小组中讨论。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教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生一道演示、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转化过程。
  要想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应该知道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化曲为直,帮助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积】
  2、点击、;你能把这张纸做成什么样?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圆柱的哪些特点?你还学会了什么呢?我们是怎样指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
  教师: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直接计算侧面积比较困难,我们把它沿高剪开、拉平,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就能很容易地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化曲为直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巩固练习:
  教师: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
  1、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会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
  2、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3、判断对错。
  4、为这个易拉罐设计一个包装纸。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教学
  (一)圆柱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0《圆柱的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和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媒体出示:圆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圆柱
  1、找找圆柱
  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2、整体感知圆柱
  (媒体操作:点击后分别出现书本P10主题图。)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3、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 )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 ,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 。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4、圆柱的高
  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的高不同。)
  师:圆柱的高是怎样的呢?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的箭头,再点击出现文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
  师:通过刚才媒体的演示,谁能说说圆柱的高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探究二: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物品,把商标纸沿直线剪开,看看,商标纸的'形状。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上垂直于底面的虚线。)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
  (2)寻求发现
  师:我们先研究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再重新包上,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展开,然后又还原成圆柱侧面的过程,然后用颜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圆柱的高分别对应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三、练习
  练习一:(课本P11/做一做。)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媒体操作:分别点击出现各图的底面、侧面和高。)
  练习二:(课本P15/练习二 3。)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媒体操作:分别点击出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
  练习三:(课本P15/练习二 4。)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媒体操作:分别点击出现各图的底面半径和高的长度。)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圆柱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圆柱的展开图,明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圆柱的其它一些知识。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圆柱的认识(P10—12)
  教材分析:
  教材先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再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结合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圆柱形的物体,丰富了学生头脑中圆柱形象的储备。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柱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学生有广泛的认知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圆柱体实物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体的立体图形,使全体学生经历从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量一量,想一想,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高、侧面、及侧面展开图形状及其与圆柱体的对应关系,并能够对一些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或实验验证。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猜想、操作、分析、概括水平,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师生互动中是全体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圆柱体)的独特魅力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使部分学生大致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准备:
  圆柱体实物及模型、直尺、色卡纸、剪刀、胶带、ppt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
  1、出示主题图。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些都是圆柱体。
  师:圆柱体是立体图形,平时简称它为圆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先从生活出发,从而让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质疑探究
  PPT出示自学探究
  ①、通过制作圆柱体,想一想圆柱体是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量一量圆柱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强调结合制作圆柱的过程,小组归纳总结。
  1、生汇报:圆柱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两个圆,一个侧面。
  生:两个圆是圆柱的底面,侧面是圆柱的侧面。
  2、生:两个底面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上下粗细一样。
  3、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生:在两个底面之间。
  生:无数条。
  生:通过测量发现圆柱的高都相等。
  师:你是怎么量的?
  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圆柱,加深学生对圆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学能力,让学生演示测量的过程,使学生明确:用直尺和三角尺可以比较准确,便捷的测出圆柱的高)
  师:日常生活中圆柱的的高还有那些不同称谓?
  例如:硬币的高教做【厚】;钢管横放时的高叫做【长】水井的高叫做【深】等。
  【设计意图】圆柱高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中的难点,应突破侧面高的教学定势,以两底面间的距离从内外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高,画高。丰富学生空间意识观念。
  小练习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练习,检测学生对圆柱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的理解)
  圆柱的侧面
  我们在制作圆柱时有没有发现圆柱还隐藏着一个秘密,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你是沿着那条线展开的?
  (小组讨论交流)
  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生:沿着一条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生:沿着其中一条曲线剪,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不规则的剪是一个不规则图形。
  师:沿着高剪,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师: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为什么?
  生:是一个正方形,因为前面说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而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所以沿高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那么沿高展开后就是一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剪开、围裹等实践操作,把圆柱体的侧面化曲为直,不仅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勇于探索并有所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
  三、深化巩固,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这种立体图形,回忆一下:
  1、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侧面沿高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
  4、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作业布置:
  ①、完成练习册圆柱的认识。
  ②、寻找生活中的圆柱体
  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在生活中经常可见,所以学生学生对圆柱是有初步认识的。所以,在新授时,有以下成功之处:
  1、在导入时利用课前制作圆柱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圆柱,学生通过制作圆柱,能很快知道圆柱有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2、教学中采用亲自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小组活动,采用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高。
  3、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在突破重难点是鼓励学生用多种办法去尝试通过小组合作,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并且多鼓励学生去说。
  4、多与生活联系,在练习时,有一道判断题,在判断已给物体是不是圆柱,一些不是圆柱的物体如腰鼓,手鼓等。
  不足之处;
  1、在讲圆柱的高这一特征时,没有鼓励学生动手测量,只是简单地指了指。
  2、整节课鼓励性语言较少,教师说话有些啰嗦》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在动画动手操作总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培养数学素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光凭字面很难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将静态的画面转为动态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学生较难感受。
  教学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动画演示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2.通过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2.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认识圆柱的底面、高和侧面
  (一)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何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
  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感知。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即时补充)
  A组:指出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2个底面相等。
  B组:知道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C组:协助下指出圆柱的3个面。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
  (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
  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三)、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A组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
  师: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A组生: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
  (四)、圆柱的高。
  师:圆柱的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
  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
  教师讲解: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五)、圆柱的侧面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
  得出结果:AB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2)动手剪一剪
  沿着罐头盒的侧面剪开,展开的包装纸是什么图形?
  (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六)知识小结
  圆柱有2个完全相同底面和1个侧面组成。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知识拓展
  (一)、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二)、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四、小结
  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它们各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2.(课件出示)师:那下面的这些物体你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圆柱模型,边看书边思考: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什么?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什么?
  ③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
  及时练习(课件出示):让学生根据圆柱的特点判断下面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初步了解圆柱的特征,为后面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难点圆柱的侧面积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
  学情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学生对于圆柱体并不陌生,只是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你学过那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今天老师要教同学们认识一个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圆柱,老师检查。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你还见过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从一年级我们就知道圆柱体,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圆柱体?说说看。
  二、探究新知
  1.从圆柱的图片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想看吗?
  课件演示:从图片中抽象出圆柱。
  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看到几个面?圆柱我们能看到几个面?
  2、探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1)思考: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样的?叫做什么?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教师: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用什么方法证明?
  画、剪、比等等方法。
  (2)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它们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得出:因为圆柱的底面半径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况下,半径大的圆柱就胖些。
  (3)思考:用手摸圆柱周围的面,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是一个光滑的曲面。
  (4)思考: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先用手比划下圆柱的高,在用彩笔画出圆柱的高。试试看,你能画几条。
  白板演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3、拓展应用,发展新知
  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白板展示)
  硬币是厚,井是深、钢管是长。
  三、巩固提高,
  1、完成P18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检查。
  2、完成P18的第2题
  分析:分别以长方形的那条边为轴旋转而成,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帮助理解
  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请用“1、2、3、无数”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你会吗?说说看。
  作业能力练习册第13-14页内容,回家体会理解记忆公式。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认识
  底面侧面高
  2个1个无数条
  大小一样的圆曲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中,重点理解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而不仅仅是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这一条。还让学生认识到圆柱的立体图形只有两个面。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3篇)由好学资源网求职攻略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