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资料 > 初涉职场  >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精选28篇)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精选2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P62—6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课件,两个角。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三角尺,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板)
  师:你知道,三角板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课题:认识角)
  师:我们先来摸一摸角,说说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样的?(预设体会:角是直的,是尖尖的。)
  师:你还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吗?(同桌相互指一指)。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抽象出几何角
  (课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闹钟等物体中的大小不同的角)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抽象出角。
  师: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角?学生一个一个指。
  师:如果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就成了下面的图形角。(课件出示抽象出角)
  师:像这样的一些图形,就叫做角。
  2、搭一搭
  你能用你的小棒搭一个角吗?同桌互相评一评对不对(师巡回指导)
  3、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老师画了一个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1)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板书)
  直直的,我们叫它“边”(板书)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
  (2)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4、画角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把你画的角标上顶点和边,并且给它改个名字,看看它应该记作什么(师边看边指导)
  5、画角时应该注意:先画顶点,再画边
  6、练习
  判断下面图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二)、比较角的大小
  1、玩一玩
  师:老师今天还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要使角变大,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要怎样?(抽同学来演示)
  2、我们怎么让角变大变小的呢?
  合拢角的两边,角就变小;拉开角的两边,角就变大。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总结: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程度(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3、比一比
  (1)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
  (2)比较两个三角板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
  1、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2、一张正方形纸有4个角,如果有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一个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的大小,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四册,认识角
  三、教学重点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操作实践感知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A、找一找生生活中的角,个别指一指
  B、引导认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C、小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D、回到生活中再去找一找角
  2、动手做角,(准备好做角的工具,例如小棒、圆片、)
  (1)学生动手做,(选择自已喜欢的材料)
  (2)适当展示,以学生介绍为主
  3、比较大小
  (1)观察多媒体中演示的剪刀打开关闭时角的大小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开的程度有关)
  (2)直接比较,多媒体演示,一眼看出,(四个钟面)
  (3)自主探究,诱发思考,还可以怎样比较?(两个钟面)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二题,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2、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3、动手剪一剪,一张纸剪一刀后,还有几个角?
  4、游戏摆一摆,用小棒摆一个有角的有趣的图形?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那么五角星能和你成为朋友吗?不过五角星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小朋友,我真的只有五个角吗?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让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一些实物或图形,课件。
  学具:活动角的模型,小木棒,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三角尺,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板)
  师:你知道,三角板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
  识角。(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吗?)
  (板题:认识角)让学生试着画一个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课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闹钟等物体中的大小不同的角)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抽象出角。
  (2)角的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
  (3)找出教室里物体表面的角。
  同桌协作:摸一摸角的顶点与边,进一步明确角的组成。
  (4)让学生利用小棒来摆一个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A、学生摆角后交流。
  B、教师用两根小棒摆一个不是角的情况学生判断,并请学生说出为会么不是角。
  师总结:看来,要摆出一个角,至少要用2根小棒,我们把他们叫做角的边,这两条边相交的点叫做角的顶点。
  (5)判断角:正确让学生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边,错误说明原因。
  (6)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A、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B、学生标出图形中的角,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明确角的记法、读法。
  2、比较角的大小
  (1)出示三个钟面,观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同学们,你觉得:哪个角大?为什么呢?
  (角的两边*开得大角就大。)
  课件显示:把最小角的钟面变大。你觉得:哪个角大?为什么呢?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大小嘴巴的游戏,让学生明白角是有大小的。
  师:下面我们要来动脑筋了。看老师的这个角,你能调整手中的角,使它比这个角大吗?你能调整手中的角,使它比这个角小吗?
  想一想:你如何使角变大变小的?
  (把两条边向外拉,张口大,角就大:向里推,张口小,角就小。)
  (3)与老师比赛:
  你能够制作一个角,比老师这个角大吗?
  学生做角。
  学生上台演示:为什么说你的角比老师的大吗?小结比较的方法。
  同桌两人比较角的大小:你是如何判断的?
  (4)比三角尺上角的大小
  拿出相同的三角板,猜测:哪个角最小?师生合作比较角的大小。
  三、巩固拓展
  1.第65页想想做做
  2.拓展一:给你两张纸头,最多可以摆成几个角?三张呢?
  3.拓展二:一张长方形纸头,有几个角?如果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师:角的用处很大,角身上的秘密也很大,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小秘密。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7-40页
  教材分析:
  《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要求学生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由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这节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区分锐角和钝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
  三角尺、直尺、白纸、活动小棒、各种有角的彩色图形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各种角。
  3、结合生活情景,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尺子画出各种角。
  4、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借助观察、操作、判断等学习方式,体验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小组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然后分类验证。并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消化新知。在这其中学生获取知识,完全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
  1、(出示游乐场的图片)谈话激趣。
  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引入角。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个角吗?(课件逐一演示)
  4、(点击,实物去掉、只剩角)师:上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直角、画角、做角、找角)
  5、谈话引题。
  从学生喜欢又熟悉的游乐场引人,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一上课就马上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通过对角的知识的回忆,引导学生自然的进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师:请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师: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四人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允许学生对一些不明显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组汇报结果,并说明分的理由。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二)分类验证渗透方法
  1、验证直角
  师:(指直角一类)我们怎样来验证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学生上台验证,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比的。
  3、验证其它两类角
  师:他说得对吗?谁还能用这种方法来验证其他的角吗?
  4、给角取名
  设问1: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师:小朋友们给它起的名字真好听!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学家就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锐角。和老师一起说:锐角锐角。快找一个锐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设问2:你能给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个名字吗?真不错,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和老师一起说:钝角钝角。快找到一个钝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5、师:好!那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几类?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足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这些角的分类,通过两种分法的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类后,再来分类验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一系列活动,获得新知。特别是给角起名字环节设计,吸引全体学生都来自由想象,轻松表达,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
  1、做角:请小朋友们快速地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给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是什么角,好吗?开始吧!
  2、举例:小朋友们做出了这么多的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也随处可见,说一说生活当中你在哪也见过这些角?
  3、师:其实用我们人体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师:你能发现这个五角星上有几个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5、画角:看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真多呀!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还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小手制做出了许多自己喜欢的角,那如果老师说出一个角,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老师说学生画,然后学生同桌之间互考。(教师巡视,选一些角贴在黑板上)
  师:你们喜欢这些角朋友吗?可是它们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学生练习)
  6小小设计(用角或有角的图形设计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这些活动的设计是学生消化知识的重要环节,这几个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来人的身上也有角,每个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种角,整个环节轻松愉快。如又小小设师练习,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有哪些收获?
  对知识的梳理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片段实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片段实录)
  师:请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四人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允许学生对一些不明显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小组1:我们分两类,是直角的一类,不是直角的一类。
  小组2:不对。应该分三类。直角的一类,比直角小的一类,比直角大的也一类。
  其余小组:对,我们也分三类。
  师微笑:你们都赞同分三类,那分两类到底有没有道理?(学生思考)
  稍一会儿。
  生1:我知道了,分两类也是有道理的。我们是按角的大小分,他们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两种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标准不一样。
  师:是呀,很多时候,数学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们给角分类一样,标准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做角、画角、认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辨认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
  3.在用小棒拼角、用活动做角、用纸折角等活动中,积累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操作感知
  1、师生谈话,引出用小棒拼图形,先讨论“拼”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再动手拼,最后交流拼出的图形。
  用小棒拼图形是学生喜欢的活动,用4根小棒拼图形是学生熟悉的,先想一想,再动手拼,一方面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拼图形,高兴吗?知道“拼”是什么意思吗?
  生:一根接一根的连在一起。
  师: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出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样吗?
  学生动手拼,然后交流。把正方形展示出来。
  如果学生拼出菱形(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图形的名称。
  2、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图形,使学生了解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出一个三角形,为认识角生成对此的素材。师:请同学们用3根小棒,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拼完后,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拼出开口的图形,如,,先给予肯定。然后,指导学生把开口拼在一起,成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展示出来。
  3.让学生拿出2根小棒拼成一个图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图形。
  在学生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感受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都是“开口”的。师: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用2根小棒,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试一试!
  学生自由拼图,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拼摆。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拼成的图形?
  学生在投影或磁力板上摆角,展示4-5名学生拼成的开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角。∧∠∨>┌……)
  4.比较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充分感知、比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角,有利于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师:请同学们观察用小棒拼出的这些图形,你发现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与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这样的图形是敞口的;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围起来的图形……
  只要学生的回答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5、教师简单小结,同时,告诉学生:2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角,初步认识角。师:同学们说得对,正方形、三角形都是用小棒围起来的图形,数学上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也就是没有口的图形。(指着学生拼成的各种形状的角)像这样用2根小棒拼成的图形叫做角。
  板书课题: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让学生观察拼出的角,说一说有什么共同点。
  观察、发现图形的共同点,为认识角以及各部分名称做准备。
  师:观察用小棒拼出的这些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用2根小棒,都有一个对接的点。
  如果学生说出: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给予表扬。
  2、教师结合小棒拼成的图画角,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然后,认识角有1个顶点、2条边。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关角的空间观念。师:角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角的图形上表示出来。这样画:先画出两根小棒拼在一起的点,再从这个点画出两条直的线表示小棒。
  教师边讲边画出一个角。
  师:在数学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从顶点画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边讲边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
  师:现在,谁能用角的各部分名称说一说角的共同点。
  生: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
  三、角的大小。
  1、师生共同做活动角。
  利用活动角做出大小不同的角,生成课程素材。
  师:我们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角是一个开口的图形。现在,我们用两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的角。
  师生共同做活动角。
  2、转动活动角,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并画出这些角,标上角度符号。
  转动活动角,再画出大小不同的角,为下面比较角的大小做铺垫。师:同学们,看老师转动手中的活动角,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生1:老师我发现这个角会动。
  生2:我发现转动活动角的一边可以形成许多角,形成的角开口不一样大。
  生3:形成角的大小不同……
  师:好,请同学们一起跟老师画出几个角。
  教师转一个角,照样子画一个角,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并在图上画出角度线。
  3、让学生指出画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巩固对角的认识。师:你能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吗?用手比划一下每个角。
  再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指一指。
  4、先让学生指出画出的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使学生了解,角的两条边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在充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体验和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的各部分,知道角是一个开口的图形。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画的这些角,哪个大,哪个小吗?
  学生先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说明理由。使学生了解“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把这个较小角的两条边延长,观察一下,这个角变大了没有?为什么?
  生:这个角没有变大,因为两条边延长后,顶点那角度并没变。
  师: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和什么没有关系。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6

  一.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68页“认识角”。
  二.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
  4.学具准备:纸、尺子、长角形卡片,活动角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间:1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角,你们想认识它吗?(板书课题:初步认识角)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直入主题,亲切的儿童语言能具有亲和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时间:1分钟)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三展开活动,学习新知(时间:30分钟)
  1.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媒体演示红领巾、扇子、闹钟、剪刀,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角)(出示例1图).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感知能力差,让抽象图形,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找角
  师:同学们,除了大屏幕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我们的教室,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同桌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角有一定初步的感知时,再次巩固对角的初步理解,为突破重难点奠定基础。)
  (3)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摸教师的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讲边屏幕板演)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突破重点。)
  (4)判断角
  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同桌交流)(投影学生折的角)
  (2)认识角的大小
  .课前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个活动的角,请大家拿出来,
  (一)出示学习指导(共10分钟)
  学习指导:
  步骤一:拉一拉角的两边,看看角的变化。
  步骤二:讨论: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汇报交流:
  1.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相应出示幻灯片填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
  2.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分别是蓝角和红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瞧!哥俩在争吵呢?他们在吵什么呢!结果如何,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得出小结:(角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然后出示《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3.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教师示范画角,学生模仿用手在纸上画角。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来突出难点)
  四.巩固练习,拓展新知。(时间:6分钟)
  1.讲述蓝猫去梦幻乐园的故事,看到这样几个字母:MFT,原来这是一个密码,只要找出这里面有几个角,洞门就会打开,你能帮帮他吗?
  2.蓝猫进入梦幻乐园:
  (1)游戏:射篮球(数出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和几条边)
  (2)拓展题:坐火箭: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现在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巩固对角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升华新知。(时间:1分钟)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请闭上眼睛想想,你今天学会了什么?谁表现得最好。
  (设计意图:再次巩固学习这一课的新知。)
  六.课后作业:
  (时间:1分钟)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去仔细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明天跟老师或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设计意图:巩固本课学习的新知)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记作: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在操作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2.经历角的大小变化的过程,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探索角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团结合作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新课,看老师板书:角,齐读课题。
  师:生活中,你们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到过角?
  生:桌角。
  师:能指一指吗?大家也来指指。
  (生指桌角时,仅会指某个点,并不是数学概念中规范的角)
  生:书角。(指的方法同上)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角的特征。
  (1)直观对比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并逐步形成表象。
  师:老师也带来了两个图形(贴剪刀、闹钟图样),能在剪刀上再来找找角吗?
  师:刚才大家指的都是自己印象中的角,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角。(师边说边示范)举起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好,我先把它画下来。剪刀上还有这样的角吗?
  师:谁来指钟面上的角?
  生指钟表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指的动作非常规范)
  师: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指角的过程非常规范。
  师画出钟面上的角。
  师:认识老师刚才画角的工具吗?(三角尺)对,谁能找出三角尺上所有的角?想好的同学举手。
  生指出所有的角。(动作也很规范)
  师:现在老师选择其中一个角画出来。(画一个直角)
  (2)抽象角的特征。
  师:比一比这3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
  师:能来指一指吗?(生指)
  师:同意吗?(同意)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这个尖尖的地方,有一个点(师描),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生:都有两条线。
  师: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边)
  师:谁能指出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
  生边指边说(师引导规范指认)。
  师:现在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齐说: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多样练习,强化角的认识。
  师:现在来辨一辨,哪些图形是角?(课件出示: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1题,生自己思考)
  师:想好的同学和同桌互相交流,看哪组同桌交流得好,找得全?(略)
  师:这道题目做得不错,再来一道(课件出示第65页,想想做做第2题)。能自己读懂题意吗?想好后,把答案用自己的小手表示出来,藏到身后,我喊1、2,出,大家一起把答案打出来。
  2.感受角有大有小,并且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制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注意安全。
  (生独立做角,有困难的,师引导同桌之间互相帮忙)
  师: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师:现在看看你们的本领大不大?听要求:能把你的角变得大一点吗?再变大一点,再大一点。(生操作)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生:我把角打开,角就变大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师:说得真好,(师演示)确实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能把角变得小一点吗?再小一点。(生操作)这次又是怎样把角变小的?
  生:把两条边合回来,角就变小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演示)非常正确。
  师:看,我现在拨了一个这么大的角(直角),你能不能拨一个比我大的角。拨好的同学举起来,同学们互相看一看。(生操作,都正确)能不能拨一个比它小的角?同学们再互相看一看。(生操作,也都正确)
  师:哦,(师边演示边说)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根据你们刚才的体验,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第65页的钟面图)一起说吧。
  生齐:第一个角最大,第三个角最小。
  (2)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看着老师的角,咔嚓,咔嚓,(把角的两边剪短)角的大小变了没有?
  生:变小了。
  生:没有变。
  师:我刚才听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角变小了,一种是没有变。认为角变小的先来说说理由。
  生:角的边短了,角就没有刚才大了。
  师:认为角的大小没有变的同学也来说说。
  生:没有变。(角的)两条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刚才它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没有变。
  师:他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角的两条边仅仅是变短了,但是角叉开的大小没有变化,角的大小不变。
  师:现在大家回想我们刚才的操作过程,(演示角变大变小的过程)角的两条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现在角的两条边叉开越大吗?角的两条边叉开越小吗?
  生:我知道了,现在角的两条边没有再叉开,也没有再合住,所以它的大小没有变化。
  师:对,说得真好。角的两条边没有叉开越多,也没有合住越多,所以角的大小没有变化。
  师:(演示)咔嚓,咔嚓,角的两条边又短了,角大小变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演示:只剪短一条边)再剪,角的大小这次变了吗?(没有)角的边都这么短了,还没变啊?
  生:角的两条边没有叉开更多,也没有比以前合住更多,所以角的大小没有变化。
  师:很好,能听出来同学们对于角的变大、变小有了更深的理解。恭喜你们!
  (3)继续感受角的大小,为下节课铺垫。
  师:(指三角板上的直角)还记得这个角吗?能从你的三角板上也找一个和它一样大的
  角吗?找到的同学小组内互相指一指。(生活动,师巡视)
  三、总结收获(略)
  四、延续探究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又有了新的进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师:同学们,你们每人的桌上都有一张长方形纸,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角?
  师:现在试着猜一猜,如果剪一刀,剩下的图形有几个角?
  生:4个。
  生:5个。
  师: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实践、研究。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探索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能找出它们上面的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课件红线标示)
  师:(出示红领巾图)你在红领巾的什么地方发现角?(学生上前指一指)(课件红线标示)
  师:(出示钟面图)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课件红线标示)
  师:下面,我们把上面的这些角请出来.(课件显示)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师:仔细观察,说一说角长什么样子?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师:除了顶点以外,还有什么?
  师生共同观察,还有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2、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角的两条边。(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器。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师:为了便于区别很多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四)、练一练(课件)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
  师:同学们打开课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角并标出来吗?试试看。
  展示学生作业,集体交流。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看来你们已经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
  教师出示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就藏在你们课桌里面,请你拿出来,玩一玩。在玩的过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你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我把角的两边拉开,角就变大,我把角的两边合起来,角就变小。
  师:角的两边拉得越开,我们就说,张口变大,相反,就是张口变小。你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二)、比一比
  1、探索比角的方法
  比一比哪一个角大?(展示两组角,第一组可直接判断大小,第二组是无法直接判断大小的角。)
  师:第二组无法直接判断大小,要怎么比呢?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指名学生上前比,老师指导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那个角就大。
  2、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我这儿还有两个角(张口一样大,一个边长,一个边短),你们观察一下,哪个角大?
  生:边长的角大。
  师:怎样知道哪个大?
  生:两个重合。
  比两个角。课件演示
  师:哪个大?这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角的大小只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总结评价内化延伸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学生介绍角。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五、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用一用)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记作:∠1
  读作:角1
  教学反思:
  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能很快将图形分成两类,一类有角,一类没有角,这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角是尖尖的。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层面,教学让学生在剪刀、红领巾、钟面等实物上找角,并利用课件抽象出角的形象,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积累操作活动经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概念,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教学过程中还有以下不足:
  1、让学生画出不同的角,学生的思维受先前老师示范性的影响,有的学生画出的角张口方向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可以将问题的指向性再明确一些,可以是方向不同或是大小不同的角,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探索眼睛无法直接判断大小的角的比较方法时,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方法,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比给其它学生看,学生操作的全员参与面小,可以让
  同桌合作,用活动角做出一样大的角,使学生不得不思考怎样操作才能做一个一样大的角,从而进一步体验重合比角大小的方法。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活动的角。
  【学具准备】
  活动角、球、圆柱、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
  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棵树图片(树干由一些竹竿支撑着),提出疑问:你知道为什
  么这两棵树要用竹竿支撑着吗?有什么作用?
  2、课件演示竹竿与树干、地面之间形成了夹角,引出“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觉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3、出示剪刀、扇子、钟面图,引导学生知道身边的物体就有角,引出课题。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摸角:
  让学生分别摸一摸,仔细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图形上有角?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角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图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从而感受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3、出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再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小结角的特点。
  4、学生用小棒摆角,再展示。
  5、找角:学生与同桌讨论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动态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标画角
  1、质疑,引出标画角。
  2、示范标画角。
  3、学生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标画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科学地掌握标画角的方法,深化对角的认识。)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引导学生玩一玩活动的角,感受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
  2、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让学生把刚才在两个三角形中所标画出的两个不同的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4、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找一个角,再和课桌上的一个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缺乏感性的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特设计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三、巩固知识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2、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3、拓展练习:找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得到升华,检测学生的认知效果。)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自觉地将知识系统化,并在自我评价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欣赏角
  给学生欣赏一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角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再一次体会角无处不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认一认”“摆一摆”“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通过“比一比”活动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物导入:
  这个盒子里有一样东西,是什么呢?老师不告诉你。我请一位同学上来,请你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告诉同学们,让大家猜猜看是什么东西?那你猜是什么东西?
  (出示五角星)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做五角星呢?哪五个角?谁上来指一指?我们今天就要来认识一下角。(板书:认识角)
  二、感受特征:
  活动一:找一找
  (出示红领巾)这是我们同学每天佩戴的红领巾,它上面有角吗?有几个角?谁上来指一指。(课件展示)
  (出示钟)你能在这儿找到角吗?在哪里?(生说)你上来指一指。(课件展示)
  (出示剪刀)这上面有角吗?在哪里?师示范指一指。跟老师一起指一指。
  除了这些,你还能找到哪些地方有角呢?(生说)你能用手指给大家看一看吗?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那你能用小棒摆一个角吗?
  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活动二:认一认
  (指着黑板上的角)我们把尖尖的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出来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跟老师一起说一下。用手指一指你刚才摆的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边在哪里?
  一个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同时在电脑中演示画角的过程)
  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你有什么感觉?这两条边是(直直)的。
  这两条边之间的部分就是这个角,我们可以用“)”标出角。角有个专门的符号:“∠”,同学们觉得这个“∠”的符号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比较像?它们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为了方便记录和说出这个角,我们可以用序号1来表示。记作:∠1。读作:角1。
  都认识角了吗?
  活动三:指一指
  (尝试练习: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是角的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如何使它变成角?)
  下面各图中有很多角?请你用“︵”标出来。(实物投影)你可以把它标在书上67页的指一指。
  三、比较大小:
  看样子,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
  活动一:做一做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用里面的材料做出一个角。
  慢慢转动角的两条边,看看角有什么变化?(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活动二:比一比
  ⑴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哪个大?同意吗?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红色的角大。除了用眼睛看,你还有别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吗?都认为这个角大吗?那你发现比两个角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这两个角哪个角的(张口大)。那现在呢?看样子,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那这两个角谁大呢?为什么?
  ⑵大小三角板比较
  王老师手上有一块三角板,你手上也有一块三角板,你觉得老师手上三角板的这个角和你手上三角板的这个角比的话,谁大?为什么?
  (3)同桌两人每人拨一个角,然后比一比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四、动手实践
  在发现角的这么多秘密后,你能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一个角吗?
  五、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如果你是角,你会怎么跟大家介绍你自己呢?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一、内容设计
  这部分教材是初步认识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题:第1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第2道例题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并在操作活动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着教材还介绍了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想想做做”共安排了5道题,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3题,主要是从图形中辨认出角或数出角的个数,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第二部分为第4.5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提高对角的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二、编写特点
  1、初步认识角时,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实物,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然后,让学生从教材所给的图形中找出更多的角。就这样,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教材设计了做一个角和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活动。活动编写开放程度大,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满足学生不同学习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给出想法、做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既可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3、教材加强与其他知识内容的联系,体现综合性。比较角的大小时选择“钟面”作为学习素材,通过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不仅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而且也深化了对有关钟面的认识。
  4、教材结合已经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其他的多边形,让学生数出这些图形中角的个数,引导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既巩固了对角的初步认识,又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对多边形的认识。这些安排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数学内容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很有意义的。
  5、例题的编写有层次,有一定的弹性,条理清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如“你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吗?”等启发性的语言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例题和习题可操作性强,调动了教师的能动性,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真正体现了《标准》提出的教材编写思想。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判断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
  2、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3、在多样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每人准备一副三角板,一些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提供的实物素材(钟、瓷砖、五角形、三角板等)。
  1.导学:瞧!同学们,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礼物,喜欢吗?请每个小组拿出这些礼物摸一摸,看一看,他们各是什么样儿的。(学生观察、相互议论、师参与)
  2.展交:你们发现了吗?这些礼物里藏着一些新的几何图形,瞧!(课件演示抽象角的过程)我们把这些图形就叫做“角”。
  这些角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请仔细观察、找一找,是几部分组成的。(先让学生说,如有困难教师帮助。)
  3.组织互学:你还能找出这些礼物的哪些地方还藏着角吗?(自己找一找,然后在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小组长汇报学习情况。)
  4.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找出后指给同学或老师看一看。(相互评价)
  [设计思路:教师提供各种典型的实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参与性。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周围的物体上找角,这样丰富对角的表象积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动手做角,加深认识
  5.导学:从叔叔阿姨送来的礼物中我们认识了角,你能说一说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相互说说后指名说)你能想办法做一些角吗?请动手试一试。
  6.组织展示。(教师评价、鼓励)
  7.引导自学:看看蔬菜老师们又是怎样想办法做角的(引导学生读图)?你也拿出自己的学具学一学,做一做。做出后相互看看。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我在教学中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角,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然后组织展示,给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己的环境,让学生变“听众”为“主人”,由消极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肯定自我倾听他人意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观察比较,感悟大小
  演示活动:教师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叉开的大小,感知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与角的大小的关系。
  1、导学:刚才我们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看出两针形成了一些大小不同的角。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展示交流:根据你的想法判断教材74页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判断后在小组里说一说,相互评价。)
  3、导学:我们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先判断教材75页两个钟面上角的大小,然后再看看萝卜老师是怎样比较的。(课件演示教材所示的比较方法)
  用这种比较方法比较老师给你们画的两个角的大小,并给你的同伴说出比较的结果和比较的方法。
  导学:你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吗?请想一想,试一试。(学生探索讨
  论后组织展示交流)
  ?设计思路:我先让学生看角的大小,然后用比较的方法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学习新的比较方法,同时也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并组织交流,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流中拓宽知识,发展数学思考
  四、应用拓展,积累经验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同学们表现真棒,从叔叔阿姨们送来的礼物中学会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老师也想考考你们,请完成第1题。
  组织交流,评价鼓励。(作出判断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判断的理由。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2.自己测试。
  完成“想想做做”2、3题。(老师报结果学生自己评价)
  引导思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全班交流。
  按规律判断。(师说图形生判断,相互评价)
  3.玩一玩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纸扇和剪刀按老师的要求玩一玩。(师说要求,生亲自操作。)
  多玩几次后组织说说得出的结论。
  根据刚才的结论你能很快判断一些角的大小吗?请试试看。(投影出示一些大小有区别的角。)
  4、总结评学,拓展延伸
  总结评学。
  从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
  设计思路:认识角后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应用:“导学、展交、训练”教学模式,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巧妙地把导学、展教、训练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课堂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展开教学。课堂活动中把课件演示和学具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对角的认识,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意图选择合理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突出了‘动手操作’这一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到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2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里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谁能闭上眼睛,在里面摸出圆来?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
  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构模型、抽象角
  1、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
  边边
  顶点顶点顶点
  边边边
  提问:角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追问:如果有一条边是弯的行不行?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认识角有大小
  (1)谈话:我们的这个新朋友真的很调皮,它还会变化呢!
  出示一个分针和时针夹角很小的钟,然后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逐渐变大。提问:分针和时针形成的夹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再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变小。
  提问:现在这个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角怎么样?(板书:角有大小。)
  (2)课件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钟面。
  让学生比较那个角最大,那个角最小,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是观察边叉开的程度,也可能数格子,都肯定鼓励学生。)
  2、做角活动
  (1)谈话:角有大小,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用准备好的材料做活动角。
  (2)同桌每人做一个角,比一比谁的角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角,让这两位学生上台全班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重叠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题。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角?(剪刀、扇子)引导学生把扇子和剪刀
  慢慢打开或合拢,观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B、“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明确题意。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发现折出的角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指给同桌看。
  四、全课总结,拓展角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个图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指名学生作角的自述。
  2、拓展: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角娃娃非常高兴,要出个脑筋急转弯:4-1=?课后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比谁的剪法多?
  3、实践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3

  本课时《认识角》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触摸和体验中学习新知,就是要求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进入实质性的、体验性的学习进程,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多操作、多交流,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正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典型体现。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比较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几何知识教学中,信息技术参与数学教学,提供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图象能促进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培养空间想象力。小学中的几何初步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们在获得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视觉、触觉、听觉及其相互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空间想象力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是高一级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感性材料,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以促进学生这一能力的提高。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象",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都首先是在对现象感受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从图形王国里的图形元游戏导入,让学生找到躲在实物中的角娃娃,抽象出角这个图形,从而揭示课题。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三关。鼓励他们,只要课上能积极动手、动脑,用自己的智慧顺利地闯过三关,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为学生打开"学习闯关"这扇窗,为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新奇鲜活的数学世界,进而在挑战和体验中学习新知。
  第一关: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认识角。我将出示一些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图,如三角板、剪刀、数学书等,让学生找实物图中的角,由实物图过渡到几何上抽象的直观图,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渗透了"一切客观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启蒙教育。接着,通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角的特点,联系触摸时的感觉,从而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然后通过一些判断练习,进行辨析,可以说学生对角的学习是一种"体验性"的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触摸式"、"体验式"、"建构式"的学习。正如皮亚杰所说:"只有要求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第二关:做角。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里,我将充分体现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工具,用自己的方法来做一个角,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经历一个过程,因为过程肯定和一些具体的知识、技能或方法联系在一起的。做完角,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说折角过程,以便全体学生观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第三关:比较角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在上课前,我反复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猜测到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有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怎样能直观的将这两种情况演示给学生看,并能验证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紧跟着展示角这个环节,我选两位同学上前出示自己做的角,(其中有一个是活动角)。即而提出问题: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呢?学生果然出现两种答案。这时候,我不急着判断,我出示一个实物钟面,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学生很容易发现,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在逐渐变大,于是我追问:"可是,时针和分针的长度并没有变化呀!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自然地,将学生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学生将更容易得出正确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将学习的角度重点指向了学生,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必须在教学中体现这一角度的转换。在学生顺利地闯过了这三关以后,我设计了一个"角乐园"的情境,伴随着轻松的音乐,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准备好一个帽子,帽子里有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圆等各种图形,老师走到某个学生身后,他将有机会在老师的帽子里摸一个图形,只要他摸到的图形上有角,那个图形就送给他了。我将再一次让学生体验触摸的感觉,而这次是有选择性的,因为一不留神就会摸到圆这样没有角的图形。这样设计的目的,第一,我想让学生与数学知识来一次亲密接触,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触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缩短与数学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第二、履行了课一开始自己的诺言,大家闯过三关以后,将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老师的诺言,对孩子们来说,是异常重要的,而这些五颜六色的图形,在孩子们心里已经是个不错的奖励了。短短几分钟的轻松,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益又有趣。
  本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三种。第一:在初步认识角之后,随之出现5个图形,让学生判断该5个图形是否是角。这个练习我把它叫做"跟随"练习,即刚学会一个新的概念,认识一个新的图形之后,紧跟着的一个比较容易的以选择和判断为主的练习。第二:在完成认识角、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的所有教学之后,设计了一次练习,我把它叫做"巩固"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做一次运用,难度稍加大,但学生能做出来,并且能找到练习中的规律,能享受到一种成就感。第三:在课的最后,留下课后练习,我把它叫做"开放"练习。题目是这样的:试着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看看还剩下几个角。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这个题目不止一个答案,是留给学生课后做的,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完成。
  以上就是就《认识角》这节课进行的教学反思。更多的是想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实验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得到更多的指点和帮助,以此来更好的完善我们的教学。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国标本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的内容。本课是第1课时,主要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感悟角是有大小的,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活动角、多媒体课件、白纸等。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一个图钉、两张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
  谈话: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漂亮的三角形娃娃,今天他们要来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大家欢迎吗?(……)瞧!(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一群三角形娃娃边唱边跳走过来的情形。)他们来了。(课件动画:一个三角娃娃得意地跳着舞……甩掉了一条边。)……咦?这个三角形娃娃怎么少了一条边呢……原来调皮的三角形把一条边给弄丢了,出示,它少了叫它---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二、探索新知,认识角
  1、抽象角,认识角。
  (1)从实物中感知角
  三角形帮我们请来了很多“角”娃娃,“角”娃娃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多媒体画面:长方形纸、三角板、钟面、五角星、剪刀)你能找到这些小客人吗?看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并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小结: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中,小朋友真聪明。
  师(惊喜状):这会儿,角娃娃藏到教室里来了,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它吗?
  生:……
  (2)折角,体会角的特征。
  出示一张白纸。
  师:角跑到老师这张纸上了,你能帮老师找出来吗?
  这张纸还能变出很多角呢,谁会变出一个角来?请小朋友拿出一张纸折一折。
  请学生将纸对折,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师:小朋友,用你折出来的角对着自己的手心或脸,戳一戳,试一试有什么感觉。”(师边说边示范)
  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对,因为它尖尖的,再摸摸它的两边还戳人吗?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3)抽象出角,感知角的样子。
  小朋友,角的本领可大了,它不仅能藏在物体的身上,还能从物体身上走下来呢。(学生睁大了眼睛,感到不可信)不信?你瞧!(课件动态演示角从剪刀、三角尺、钟表上移下来的情景)学生发出惊叹声。
  2、演示画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小朋友找到了许多角,老师也找到了一个,并把它画在电脑上了。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课件动画演示“手握铅笔”画角的过程。)
  谁来说说你看到老师刚才是怎么画角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你能自己画一个角吗?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有意识让学生画开口方向不一样的角。)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第64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学生交流后,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练一练,巩固角。
  a.数学王国的图形娃娃听说我们在学习角,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说得对呢?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b.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想想做做”第2题。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
  1.图形王国里两个角在争吵,都说自己大。到底谁大呢?请看屏幕。
  学生争议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两个角重叠。(顶点对齐,其中的一条边对齐。)
  小结:看来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角娃娃看我们学得这么认真,给我们送来了一件礼物,看!(动画演示鸟衔“活动角”的一边不断活动的情景。)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老师也有一个这样的角,因为它的两边可以活动,所以我们叫它——活动角。
  拿出你们的活动角(老师和学生的活动角两边同样长),谁能上来拉一个和老师同样大的角。
  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和老师比的,是哪和哪重合了?
  哪个同学再过来拉出一个比老师拉的角大一点的角?你能拉出比老师小的角吗?
  小结:角有大有小。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师生比活动角的大小:边一样长的活动角相比,边不一样长的相比。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拉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提问:如果老师把你的活动角的两边给剪掉一段,你还敢和老师的角比大小吗?
  讨论: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活动角的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过像这种大小会变化的角吗?说给同学听听。
  你知道剪刀、扇子设计成活动角有什么作用吗?
  四、巩固拓展,应用角
  1、拿出两支铅笔摆角
  ⑴摆出1个角
  ⑵摆出2个角
  ⑶摆出4个角
  学生摆,师指导。
  2、数一数有多少个角?
  3.最后“角娃娃”送给我们一把金剪子,让我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看还剩几个角?我们动手做一做吧。
  五、总结评价,延深角。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快乐吗?你能用角说一句话吗?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扇子、剪刀、五角星、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蓝猫: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多媒体演示:带着红领巾的蓝猫,一只手拿数学课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
  师:蓝猫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本领:认识角。(出示课题)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蓝猫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期盼。)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边找出蓝猫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
  指导学生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角。(首先由教师用手势演示第一个角,接着让举出数学课本,与教师一起用手势表示出第二个角,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第三个角,最后让全体学生一起书空比划出多媒体上的第四个角。)
  师:你们看,蓝猫也是一位光荣的少先队员呢。我们再来找一找红领巾的面上有没有角,好吗?
  生:有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红领巾上的角。(多媒体边演示)
  师:我们刚才在数学课本的封面上、红领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们看看还有角吗?(多媒体演示吸管。请学生上台用手势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蓝猫: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对,这些都是角。(多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显出三个角。)
  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师: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势利导,精心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手势演示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在抽象角的图形时,应用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由实物的角变化为图形的角的过程,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摸一摸
  师:(让学生摸一摸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分别指出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师:蓝猫的好朋友都来了,他们都画了一个角,你们看看它们画的对吗?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如果是角,要说出理由,如果不是,也要说出理由,
  (评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再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自然地引入画角的教学)
  4、画一画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让多媒体演示蓝猫画角过程,接着让学生按蓝猫画角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5、数一数
  蓝猫:你们真棒!我想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吗?(多媒体演示出蓝猫家的外景)
  师:蓝猫又遇到难题了,开门的密码忘了,门打不开,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多媒体出示蓝猫家窗户、屋顶和门的边框图形)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评析:沟通了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
  6、做一做
  师:哈哈,门打开了,咦,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等材料,请你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做一个角。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7、玩一玩
  师:(介绍活动角)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可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
  学生活动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
  8、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周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
  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评析: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边的叉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我们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要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师:(多媒体演示蓝猫的墙上挂着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转动就形成了角,这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其余两个呢?怎么判别这两个角的大小呢?看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两种比较方法。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蓝猫: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可真开心啊,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谢大家。
  师:蓝猫很开心,你们开心吗?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和班内谈收获)
  小组集体找角。
  师: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周围找到了很多角,,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书本、网络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评析:通过从生活引入学习,在学习后回到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师:今天小朋友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请大家课后可以一起讨论研究。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角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钉子板、三角尺、纸、小棒、活动棒、绳、剪刀、扇子等学生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手工吗?(出示主题目)。
  小明和小红也在做手工,看看他们都用了哪些东西?(剪刀、手工袋、直尺……)
  二教学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把三角尺,(出示三角尺)上面有角吗?(有)(指名指指)
  生:指点认为是角。
  师:出示铅笔的笔尖说:“笔尖也有一点是不是角?”(不是)(老师把学生指的点写下来)
  师:“所以角还有两条边(边说边比划,从点出发摸角的两条边)尖尖的这一点叫它顶点。”
  “你还能在三角尺上找到角吗?(指名比划)同桌相互指一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要求说出我摸的是角的什么?并且体会:角的边是直的,顶顶点是尖尖的。
  2、师:谁能找出剪刀、三角形和钟面上的角在哪里?学生一个一个指,
  师:如果把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仔细看好(抽象出角)
  出示: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是我们数学上的角,教师也来画一个角。
  说明:画时先画一个点,再从这个点开始用直尺画两条直的线作为角的边。认识顶点和边,这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角。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3、谁能指出其它物品上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电脑演示)
  4、通过学习,现在你知道我们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的吗?
  生回答:演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5、师:老师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学得怎样?
  练习:
  1、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出示)
  A、指名判断第1题:是角、请你指出它的顶点和边。
  B、不是角是,请你说说判断的理由。
  2、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地方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角?
  三、做角
  师:我们刚才看看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个角呢?(想)
  师:老师给你准备很多材料,有纸、小棒、绳子等,你能用你身边的材料做一个角吗?(同桌合作做角)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
  (1)小棒:
  A指名摆一摆,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B谁能摆个比他更大的角?
  (2)用钉子板围出一个角(指一指角的顶点和2条边)
  (3)纸:(指名演示用纸折一个角),如果想把角多大怎么办?变小呢?和同桌比比谁的角大?
  集体比较:A选出有明显差异的.角先比一比
  B再选出有细微差异的两个角请大家比,
  师:你是怎么比出来的?(指名演示)(重叠的方法)
  (4)两根小棒做个活动的角(全班一起做一个活动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两手捏住角的边一起张开,慢慢地合拢,这时你发现了什么?
  引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角?(扇子、剪刀)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体验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变化.
  (5)师:除了用这些东西外,还可以用什么做个角?(绳,但要拉紧)
  四、角的大小比较
  师:其实,我们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到处都能发现数学中的角,瞧朱老师随意转动分针和时针,钟面上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1、出示四幅钟的面图,你能一眼看出这些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第三个最小)
  2、出示第二、四个钟面图
  师:这两个钟面上的角、你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有的说第一个大,有的说第二个大。
  师:谁说的对,同桌讨论,想个办法,能不能利用一些工具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事先用习题低印好相印的两个钟面,发给学生)指名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种:目数格子的方法:第一个角分针与时针之间正好3大格,第二个角分针与时针之间3大格多一些,得出第2个角大。
  第二种:用纸第一个与第一个角同样大的角,把它放在第二个角上比出大小。
  第三种:用活动角比较将活动角,拉成与第一个钟面上的角一样大的角,再把它放到第二个钟上,得出第二个钟面角大。(指名演示)
  3、你还有其它比较方法吗?
  4、老师有这样一个角,(用手势在板书的角的基础上,把边无限延长)你能说出这个角和刚才的角哪个大哪个小吗?
  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角的开口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想想做做
  1、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个()个()个
  2、下面的图形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出示)
  ()边形()边形()边形
  ()个角()个角()个角
  (1)学生先判断是几边形,再说说有几个角(指名数一数)
  (2)师:奇怪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那七边形、八边形呢?
  你知道这里有什么规律吗?(边数=角的个数)
  猜测十边形有几个角?(10个角),下课我们可以自己验证。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来说说你对角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你能在生活中找一找我们今天学习角吗?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和无关,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3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
  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朋友,想不想见一见?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它们吗?
  生自由回答。
  师:最后一个叫三角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
  生摆三角形
  师:现在请你拿掉一个小棒,现在你还认识它吗?
  它的名字叫角,今天老师将领着大家一起去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找角,指角,感受角
  1、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你能从你身边找到角吗?给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2、师示范指角
  师:看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看的(师示范指角)。
  指名学生指角,有错及时纠正。
  师: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有些漂亮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到角吗?(课件出示,从中找角)
  3、摸角,感受角
  师:看完这些角,同学们原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学生拿出三角板,
  老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感受角,让学生说感受。
  三、学角
  1、师示范画角,
  师:下面同学们说着,老师画一个角好吗?
  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师:在看看这个点呢?
  生自由回答。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
  师:角的各部分还有自己的名字。
  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那么怎样来标记这个角呢?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弧线把两边连起来,再写上数字1
  记作:读作:角1
  师:这里只有一个角,我呢用数字1来标记,同学们还可以给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数字2、3等,还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角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小结: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四、运用新知,辨别角,数角。
  1、练习,判断是不是角
  师:现在我们对角的了解越来越多了,下面请大家当一次孙悟空,练一练你的火眼金睛,到造角工厂去打假,看你能不能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投影出示,让学生到前面指出顶点和边)
  2、练习,在图形中数角
  师:刚才大家可真厉害,从造角工厂出来,好客的小猴子要请大家到他家做客,但他却忘记了门的密码,你能帮它吗?
  课件出示习题,数图形中角的个数。学生拿自己练习题到前面展示。最终揭示密码是图中角的个数。
  五、比角的大小,探究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
  1、玩角,发现角有大小
  师:进了小猴家,看看它送你了什么玩具?
  生从抽屉里拿出活动角
  师:它的名字叫活动角,大家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变大,还可以变小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2、游戏变角,比角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变角游戏
  师做一个活动角,要求学生变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要求学生放进抽屉,师喊123齐拿出。找出大小差别大的角让学生辨认,能直观看出大小。
  师做一个活动角,要求一名学生变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
  之后请一名学生上台做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
  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生生活动,分工:左边学生出示角,右边同学变一个和他一样大的角。
  3、探究与角大小的相关因素
  师:我们玩的这么高兴,有两个伙伴也来了,瞧,是谁呀?
  课件出示: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1、2)。
  师:你认为哪个角大?
  生可能会说边较长的角大。
  师:我们要用事实说话呀。怎样才能知道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比一比。
  课件演示比角,最终结果一样大。
  师:那为什么刚才会有人认为1大呢?
  生:因为它的角边很长
  师:那么现在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没?是不是边长了角就大,边短了角就小?
  生:不是
  师:事实已经证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那和什么有关呢?角的大小主要是看什么呢?
  课件出示:角的大小和有关,和无关。
  六:总结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呢?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四册第64—66页例题、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5、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建立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教法:
  引导、点拨、探究
  学法:
  探究法、操作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钉子板、皮筋、小棒五根、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纸、两张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课件出示64页例题图)看!小明和小红也在做手工呢!你能说说这幅图上有哪些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吗?其实,在这些平面图形中还藏着一位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上面的图形都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认识角)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并配有动画的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地去学习)
  二、认识角
  1、感知角。
  摸角:
  请你在三角尺上找到一个角,摸一摸这个角,有什么感觉?
  谁来说一说?(角的这部分尖尖的)
  摸一摸角的这部分呢?(平平的,直直的)
  谁再来说一说?
  2、介绍角并画角。
  老师就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依据三角尺其中的一个角画)
  刚才同学们摸着尖尖的地方,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标:顶点)
  刚才同学们摸着平平的地方,从这个点出发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这是角的另一条边。(标:边)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小结: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顶点出发的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图形。
  3、观察实践,引讨探究。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地方有角,你能在四周围找一找这些角吗?看看它们都藏在什么地方?指出所找的角的顶点和边?
  (1)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2)指名学生举例。
  (本环节通过找角——认角——再找角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时安排观察对比与发现,用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在找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角”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而帮助角爷爷则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生活中找角。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19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角。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知道角有大小,理解与角的大小有关的因素。
  【学习重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能辨认角。
  【学习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大三角板、学具袋(三角板、绒线绳、剪刀、图钉、折扇、硬纸条)。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4幅建筑物的图片)找出与其它三幅图不一样的地方,并说出理由揭示课题。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2、明确目标:
  (1)、认识角
  (2)、学习画角
  (3)、比较角的大小
  3、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1.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议一议生活中角的特点。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指一指:图形中角的顶点和边。
  在角上标出来。
  3.判一判: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是角的画对号,不是角的画错号。
  4.数一数:给定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5、画一画:按要求画角
  (1)、给一条射线,画一个角。
  (2)、给一个顶点画一个角
  6、唱一唱: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7、摆一摆:
  (1)从学具袋中寻找材料,看谁最快摆出一个角。
  (2)同桌合作,把你们准备好的绒线变成一个角。
  8、开合折扇或自制的活动角
  观察:角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越大角越大。
  9、补充歌谣:要知我的大和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三、检测导结:
  1、检测目标:课本练习八第一、第二题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角
  2、小组检查完成情况。
  3、反馈检测结果。
  四、课后拓展:
  课后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我是一个小小角》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20

  在教研基地活动中,我进行了冀教版二年级上册56~58页《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或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围绕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情境创设: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图)这幅图上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摆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几根小棒?(全班汇报交流)
  生1: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用三根小棒摆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3: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正方形;
  生4: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菱形;
  生5:我用两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角;
  ……
  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把用两根小棒摆成的图形,放在投影上展示.
  (针对教材呈现的用四根、三根、两根小棒进行再加工,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字路口的情景图,图中蕴含了很多图形,让学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这个开放情境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图形,同时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刚才经过大家的认真观察、积极动脑,我们摆出了许多图形。其中像这样用两根小棒摆出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图形角。哪个是角呢?角就是这两根小棒相夹的部分。请大家也像这几位同学这样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拼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哪是角?把你拼得角用手势告诉老师。
  (揭示角、摆角、指角、用手势比划角,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下面进一步认识角打下了基础。)
  二、探究与体验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拼得角都是固定的角,下面大家想不想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大家用准备好的两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学生操作)
  师:把你做的角举起来,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生1: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2: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生3:我发现两条纸板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
  (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符合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同桌交流,发现并进一步理解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移动一条硬纸板都可以形成哪些角呢?请大家举起来(找几人回答)同桌互相比较一下谁得角大?谁的角小?
  师:总结,也就是说可以形成这几种类型的角(电脑出示实物图)如果把这几种角画下来是这样的(电脑出示角)这就是角,我们把它叫角1、它叫角2、它叫角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我们把这两条直线叫角的两条边(出示)这个点叫角的顶点。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积极动脑认真操作我们认识了角,并制作了一个活动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折纸的游戏好不好?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彩纸折一个角,折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是角的边,哪是角的顶点?
  生:交流(找4—5人展示)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安排用彩纸折角的游戏,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角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地方有角,谁来说一说你在哪见过角?(指名说)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把数学知识扩展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从教室中找出了许多角,并能笔画出哪是角,虽然找出了许多角,但学生仍有语言未尽的感觉。)
  师:大家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角?
  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应怎样画,请大家打开书58页,自己试着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角的边和顶点。
  三、实践与应用
  1、出示教材58页2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问题讨论”栏目,哪些图形里有角,哪些图形里没有角?说明理由。
  课上完了,回想《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生活经验不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精神,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感觉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点: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2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
  【教材分析】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本节内容位于第三章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图形图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加在第二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第四章乘法的初步认识之间可以有效地缓冲计算所带来的枯燥与单调。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可以使学生先对几何图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图形做铺垫。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角。
  难点:画角。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探究新知→认识角,会用直尺画角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同学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探究新知】
  1.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学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教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2.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看,老师带来了三件物品,它们身上有角吗?(出示例1的图画)
  等学生观察后,把剪刀、钟表、三角尺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问: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①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②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出两名学生)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判断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第1题)
  学生先判断再说理由。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误。
  (5)师:你们看,下面几个图形里也有角,快跟你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吧。(出示课本第43页第3题,同桌互相指着看看,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6)找生活中的角。
  ①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②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3.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学生轻轻地打开课本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②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师(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请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2)做活动角。
  ①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的活动角?用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②展示两学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在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之间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2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和线段,认识射线,掌握射线的概念与特征,并能区别射线、直线和线段。
  2.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其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一、复习直线、线段,教学射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提问:
  ①老师画的是什么?
  ②描述一下直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线:直,没有瑞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2.直线上点上两点并擦去其余部分,变成......
  提问:
  ①这个图形是什么?
  ②说一说什么是线段?
  ③线段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直,两个端点,有限长,可度量)
  3.把线段的一端延长,改画成射线,
  指出这个图形是射线(板书:射线)并提问:
  ①根据老师的画法,说一说什么叫射线?
  ②射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举出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4.对比直线、线段和射线,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阶段练习:指出下列图形,哪个是直线、线段、射线。(图略)
  二、角的认识
  1.投影出示下列图形并提问:哪些是角?(图略)
  2.教师画角。(画角时要慢,先点顶点,再画两条射线)
  提问:①根据刚才画角的过程,描述一下,角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
  ②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板书:顶点、边)
  ③讲解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注意“∠”与“<”的区别。
  3.引申。
  ①做活动角,拿两个硬纸条,把它们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硬纸条,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角(边做、边讲、边演示)。你自己做一个活动角。
  ②把活动角演示成平角、周角。
  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两个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4.研究角的大小。
  ①研究角的大小变化。
  A.出示活动角,演示大小不同的角后提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B.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C.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
  ②比较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了直观、重叠、度量三种方法,并分别给以评价:直观法不准确;重叠法准确但不实用;只有度量法既实用又准确,下节课学习。)
  找学生说出重叠法的要点并配合投影演示。
  5.阶段练习。
  画出一个角,标出这个角的顶点、边,并用符号表示;再画出一个大一些的角。
  [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综合适用讲解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特别是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①一个角有()条边和()个顶点。
  ②角的大小与()的长度无关。
  2.判断。
  ①直线是无限长的。()
  ②射线有一个端点。()
  3.完成书第52页第1、2、3、4、5题。
  4.比较两个三角板各个角的大小,并突出相等的两个角是直角。
  [教学设想: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的观点,使学生对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了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注意了适当孕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是在角的认识时,巧妙地孕伏了平角和周角;二是比较角的大小时孕伏了下节课内容“角的度量”;三是在巩固练习时孕伏了直角的认识。
  3.本节课的练习采用边讲过练的形式,避免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做到有张有驰,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水平。]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互助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五角星、剪刀、纸扇、钉子板、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尺)把你的三角尺拿出来,你能找一找它身上的角吗?再用手摸一摸哪里有角。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课件显示:钟面、剪刀、长方形、五角星。
  谈话:它们都是角的好朋友,从自己带来的这些物体中能找出它们身上的角吗?再摸一摸。
  在课件上把这些物体的其他部分隐去,留下角的轮廓。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一样的地方吗,根据学生的叙述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追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看”、“找”、“摸”的活动,体会角在面上,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体验角的抽象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做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做一个角吗?(每个小组都有多种可做角的材料。)
  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个角,感觉你做的角与同桌做的角大小怎样?展示一下你做的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做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得到的?
  (2)课件演示例3钟面图(7时、3时、2时、7时20分)。谈话: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有没有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3)生活中,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课件演示(3时、7时20分)钟面,小朋友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的?(可能有学生用课本介绍的方法,也前能通过数分针与时针之间有多少小格来比较。)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 “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课件展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课件展示“想想做做”第2题,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想想做做”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课件展示题目。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1)动手拉扇子、合拢剪子。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2)给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启发学生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
  [设计意图: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课后反思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我通过设计“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本节课设计的“找”、“摸”、“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这一环节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贯彻执行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并非易事。本节课我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关注不够,这方面,今后还应作更多的思考,并尝试更好的方法。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24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第一课时(课本73-74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工作的机器,兴奋地交谈。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车的工作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知道平角、周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2、在观察、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角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自觉运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教育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周角并会画平角、周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直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师:(课件)仔细观察信息窗,你发现了什么?
  (将发现集中到: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生1:画面上有4台挖掘机和一辆大卡车在工作。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辛苦。
  生3:我发现挖掘机上有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生5: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
  2、师:谁能用手指指一指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角来,大家看仔细,看看有哪些发现?
  生到黑板上指角。
  师:要指一个角,正确的方法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动作说明)
  生再次指角。
  (动作与语言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
  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角,你们真了不起!
  3、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的各种角分别是什么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下面我们运用我们制作的活动角研究一下。
  师提要求:
  (1)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
  (2)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
  (3)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生:学生自主研究,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并随时指导。)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转动的角?
  生1:我通过转动得到了一个锐角
  生2:我得到了一个钝角
  生3:我得到了一个平平的角
  ……
  2、,并且教师选择学生画的有代表性类型的角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3、汇报交流、分类
  看黑板上的角,认识它们的名称。(老师指,学生进行辨认)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生4:平角
  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学生动手操作)
  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生1我把直角分为一类
  生2:我把锐角分为一类,
  生3:我把钝角分为一类。
  ……
  4、认识平角。
  (1)质疑:
  方案一:学生画出平角
  师:刚才有位同学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形(指着学生画的平角)这个角是谁画的?
  生回答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这个图形?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生:(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转动,转到两条边成一条直线。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师: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请问同学们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1: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2: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方案二(预设):学生作品中没有出现,教师演示,面向提出疑问“这是角吗?为什么?”
  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释这个图形也是角
  (2)画平角
  师:那么平角怎么画呢?自己试着画一下
  生动手试着画角。
  (规范画法,示范平角的画法,学生跟着一块画)
  师:先画顶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画另外一条边,这样就可以了吗?
  生1:感觉像一条直线。
  ……
  师:想一个办法,能使它看起来更像平角?(学生疑惑的表情告诉老师“他们没能相出办法”)
  还记得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平角吗?
  生1:转动的办法
  师:看来只有在图中把旋转表示出来,看起来才更像是平角。那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旋转呢?
  生1:箭头
  ……
  师:一般情况下,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来表示旋转所成的角。你们修改一下吧!
  生:动手修改。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1)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2)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问: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质疑辩论)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一起用活动角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并提醒学生,用弧线表示旋转。)你能自己再画一个吗?
  生自己画
  6、小结(用课件):今天我们见到了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又认识了两种新的角——平角和周角。你都认识他们了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生汇报:生1: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生2: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练习:课件出示课本77页自主练习1
  (二)角的表示方法(把定义放前面小结,画法与前面重复)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生思考,创造符号(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活动角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三、回归生活
  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2、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比如在钟表中就有角的学问(出示课件,看钟表中分针和时针所成的夹角)
  生汇报交流
  3.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到过角?
  生1: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
  生2:我的直尺展开就是一个平角,中间是顶点
  ……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存在着角。
  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国旗、钟表、剪刀、房屋等等)
  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
  四、回顾整理
  师: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1:我认识了平角和周角
  生2:我会画平角和周角了
  ……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今后我们将会了解更多关于角的知识,今天的课上到这儿,下课!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2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 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 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2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单元主题图“校园早晨”,引导:校园的早晨不仅美丽,而且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图中许多物体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吗?
  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的三角板、剪刀、时钟等实物中找角。
  3.(课件闪烁)三角板、剪刀、时钟上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学生接触过生活中很多广泛意义上的角,对角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上课伊始,教师借助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有角,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找角、指角。
  (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实物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罐、水龙头。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你能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
  (2)学生从例1的图中找角,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这些物体中所隐藏着的三个不同方向的角。
  (3)学生从身边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引导学生谈谈对角的感受,说说角的组成部分。
  (2)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思考: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引导学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顶点和边。
  3.判断角、数角。
  ①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4.折角、变角。
  (1)用圆形纸片折角。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用圆纸片折出一个角。
  ②让几个学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并介绍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2)用绳子变角。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绳子,同桌两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绳子拉出一个角。
  ②全班学生听教师口令把拉出的角变大或变小。
  ③小组讨论,在变角的游戏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5.比较角的大小。
  (1)从刚才的变角游戏中找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2)比较两个大小相等、两边长度不同的角。
  ①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但两边长短不同的角。
  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比较课本中第42页第三题中两个角的大小。
  ③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和结果,并演示比较的过程。
  ④多媒体演示两个角动态重叠的过程,证实两个角大小相等。
  6.体验画角。
  (1)教师示范画角,学生观察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2)学生动手画两个大小、方向不同的角。
  (3)让学生展示所画的角,师生点评欣赏。
  (4)引导学生小结画角的方法。
  (5)多媒体直观演示画角的完整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找角,通过课件演示,直观地展现角的抽象过程,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接着,让学生从身边的实物中找角、指角并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进一步体验到角就在身边,感受到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在折角、变角的动手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从中感悟到: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最后,运用观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三、创新设计,拓展提升
  1.多媒体出示:由角组成的美丽的图形。
  2.学生观察欣赏图形,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3.学生自由创新设计:用角创作图案。
  4.展示学生作品,全班欣赏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角、了解角、会画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用角来设计作品。这是一个拓展提升练习,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彰显自由发展的个性,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想火花。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27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6~58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学会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三角板、圆形纸、活动角。
  学生准备:学具袋(内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圆形纸、20厘米长的线绳一条)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数学的图形王国里走一走,看看在那里能学到什么新知识,获得什么新本领,好不好?
  (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猜图形,揭示角。
  1、课件出示四个图形,每个图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们的角,猜猜他们是什么图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角,课件演示将角剪下来。
  活动二:观察角,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角的样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出示几个典型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
  (从学生熟悉的四个图形中引入角,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出发,引出的两条线”这一知识,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活动三:联系实际,找角
  1、在生活中找角。
  2、在图形中找角。
  课件出示
  (让学生从身边找角,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在图形中找角,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活动四:动手操作,做角。
  学生每四人为一组,组长拿出学具袋,小组内每人任选一样物品做角。
  活动五:玩活动角。
  1、学生操作:让其中一条边不变,转动另一条边,有什么发现?
  2、师拿出两个一样大的角,但边一长一短,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从而体会到教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通过做角,玩角,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组成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些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活动六:体验感悟,画角。
  课件演示画角过程,学生在本上画角。
  三、总结提升,自我建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共同编一首儿歌做总结。(板书)
  一个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2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动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角,会画角就可以了。这部分内容,教材在编排上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主题图“美丽的校园”和例1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二是强调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安排了“做角”“画角”等若干活动,都是想让学生在亲自的动手操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角的概念。
  3、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小黑板(分别是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每一个图形都被遮住了一部分)
  让学生猜一猜。
  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
  追问:“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1、联系实际找角(课件出示主题图)
  (1)、学校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都要爱这个大家。瞧,在这个美丽的画面中,人们在干什么?哪儿有角?(生仔细观察汇报)
  生1:老师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生3:老爷爷手里拿的剪刀上有角。
  ……
  (2)、再仔细观察我们周围,你发现哪儿有角?把你的发现小组里说说。学生交流,师巡视。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角”有时很淘气,藏在物体中,找一找这些物体的身体中哪里藏有角?
  (课件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饮料筒”、“水龙头”)
  学生讨论后,电脑闪烁各角,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
  师:观察这些角,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这些角有什么地方不同?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结果。让学生知道角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边。
  仔细观察这些角,你知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吗?
  (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把角从物体中抽去出来,客观地比较出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降低了教学难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动手操作折出角
  师:同学们认识了角,想不想做一个角?(想)
  (1)、师: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这张纸上有角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折出角呢?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纸对折,再对折,折出一个角。折得角有大小)
  (2)、把你折好的角指给同桌看。
  (3)、摸角
  学生摸一摸自己折的角,发现什么?有什么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同学听。
  小组汇报:(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是顶点,和两条直直的线叫边。)
  (在动手折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能力。)
  4、动手做活动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不仅能折出大小不同的角,还能正确摸出有角的物体。那你们能不能用桌面上的2根硬纸条和1个图钉,做出一个角来呢?(生做,师巡视,随机指导)
  师:玩玩你做的角,你能让它变大变小吗?你能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怎样让角变大,怎样让角变小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师:如果老师把角的边剪短,角的大小变了吗?再剪短,变了吗?把你手里的活动角的两边减去一些,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想想刚刚的活动,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本是很枯燥难讲的知识,教学中通过对活动角的操作,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5、角的画法: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折出了角,也做出了角,想不想画角呢?(想)
  (1)、(课件演示)师再示范,请同学们仔细看,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生先说画法,再动手在纸上画。
  (3)、展示学生作品。(选有代表性的贴在黑板上)
  (在动手操作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学的高兴,学的开心。)
  三、目标训练,拓展提高。
  1、做一做。(看谁的眼力好)练习八第1题(课件出示)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练习八第2题(课件演示)
  3、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练习八第3题(课件演示)
  (以闯关的形式进行练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乐学、爱学的心理状态。)
  四、归纳总结,共同点评。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角,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还会找角、折角、做角、画角。同学们学的很认真。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自由发言)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逻辑思维能力,使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性。)
  五、课下作业,拓展延伸。
  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再数一数有几个角。
  (培养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精选28篇)由好学资源网初涉职场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精选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