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实录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个别人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近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习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习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通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通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习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习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习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练习。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习写数的机会,在学习“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同时还在练习一和练习二中适当增加了习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近、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通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和“得数不同的相近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九班和一年级十班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认识平面图形、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找规律”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1、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操作实践活动
  五、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教具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去体验获取知识。
  六、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七、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10、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11、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12、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13、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1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1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1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1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八、教具、学具准备
  1、计数器
  2、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4、钟面
  5、口算练习卡片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教具和学具以外,还可把教材上的一些练习形式制成教具,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有计划性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对要进行的教学任务及流程进行详细的计划,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潜能的充分发挥。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级三四班数学,学生人数93人。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2、认知能力: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3、学习态度及习惯: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4、培养目标: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5、其他: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
  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
  “自主练习”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习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
  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
  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合与分”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习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联合起来。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以校本教研促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及国标本实验教材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育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学习"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或年级段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
  3、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统一教学进度,组织好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争取再上新台阶。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征,加强入学常规教育,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三)、教师间相互学艺研讨。本学期,老师要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加强教学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交流活动。每人上交一篇论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5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5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35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学习和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习掌握的因素较多。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1、位置;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图形的拼组;4、100以内数的认识;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7、认识时间;8、找规律;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学生概况
  本班现共有学生50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的学习内容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少数孩子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孩子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
  2、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
  ①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②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③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3、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①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
  ②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
  ③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
  4、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①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
  ②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
  ③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
  5、空间与图形领域:
  ①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
  ②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
  ①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②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③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数学思考方面
  ①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②在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相应的口算和笔算的练习,提高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
  ③在借助相关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在摆图形、围图形、折图形、画图形以及拼图形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五、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X人,男生X人,女生X人。从全班的年龄结构看,分两个年龄段。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就有点不一致,还有7个学生因为学前教育的不到位,以致于上课特别吃力,作业正确率特别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三分之二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如:XXX、XXX、XXX、XXX、XXX等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
  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态度习惯。
  找个别学生谈心,使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部分家长联系(包括优生与后进生),主要从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
  2、知识能力
  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为不增加学生负担,辅导的同时适当减少书面作业)。
  发动优生进行互帮互助,采取先学生自愿结对,后教师统筹安排的方法,给每一位后进生找到自己的帮助人,为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初步想法如下:(1)
  为保证有互助时间,对相关学生采取适当减免书面作业的优惠政策,使后进生有被帮的时间。(2)对优生进行鼓励,如果自己所结对子有进步,学期结束开学评比“互帮互助积极分子”给予奖励。
  3、检查习惯的培养。
  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步一步的指导,从培养学生检查意识开始,不仅知道检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检查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对学生的作业力争面批。
  五、教学进度
  四、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根据本班具体情况特制定家乡进度如下。
  第一周:教学“一、位置(4课时)”
  第二周:教学“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的“例1 (3课时左右)、例2(4课时左右)的例题”。
  第三周:教学“例2”的习题(2课时)。“例3 ”(2课时左右)。 第四周:教学“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和“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第五周:教学“四、100以内数的认识(5课时)”。
  第六周:教学“四、1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和“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第七周:教学“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和“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第八周:教学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和“人民币的认识(3课时)”。
  第九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1课时)”和“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第十周:
  第十一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的……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左右);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2课时左右)。”
  第十二周:教学“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2课时左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左右)”
  第十三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第十四周:教学“七、认识时间(3课时);八、找规律(2课时)”。
  第十五周:教学“八、找规律(2课时);小小商店(1课时);教学“统计(2课时”。
  第十六周:教学“统计(1课时);总复习(4课时)”
  第十七周:教学十、总复习(1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 指导思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遵照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 30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习兴趣较为浓厚。部分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和爱心滋润下,很快的适应学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较大进步。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米、厘米的认识,认识钟表。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quot;百quot;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七、教学进度
  安联合校进度安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关注家欣、芷晴、钰城、蒋磊、坚赞等学困生的辅导。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2




2、24-3.5




位置




3-5




3、8-3、29




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6-7




3、30-4、7




图形的拼组




7-9




4、8-4、23




100以内数的组成




10-12




4、26-5、10




认识人民币




12-16




5、11-6、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6-17




6、8-6、18




认识时间




18




6、21-6、25




找规律、统计




19




6、28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1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四、预期效果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同学创建自主合作学习的契机,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6

  一、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 ,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 ,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学生入学后的起始学习内容,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刚入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并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数与代数领域。包括联系实际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另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二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无疑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点教学内容。空间与图形领域。
  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基础。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
  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以便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全册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美丽的田园》。旨在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尤其重要,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各领域内容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七、课程进度表
  课时安排:
  一、 生活中数…………………………………… 5课时
  二、 观察与测量………………………………… 4课时
  三、 加与减(一)……………………………… 10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 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1课时
  五、 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 购物………………………………… 5课时
  七、 加与减(三)………………………………… 6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 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2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7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 人,尽管人数不多,但存在的问题却不少。主要原因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
  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23个学生。
  存在问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全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位置
  综合练习
  4课时
  1课时
  2
  十几减9
  十几减几
  2课时
  3课时
  3
  应用题
  巩固练习
  3课时
  2课时
  4
  整理和复习
  单元测试
  3课时
  2课时
  5
  图形的拼组
  巩固练习
  3课时
  2课时
  6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7
  100以内数的认识巩固练习
  单元测试
  2课时
  3课时
  8
  认识人民币
  期中考试
  3课时
  2课时
  9
  五一长假
  10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2课时
  3课时
  11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5课时
  12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整理与复习
  单元测试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3
  认识时间
  巩固练习
  4课时
  1课时
  14
  找规律
  巩固练习
  3课时
  2课时
  15
  统计
  单元测试
  3课时
  2课时
  16
  总复习
  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9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学生人数是23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是97分,最低75分,其中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教学具准备
  1.计数器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数100以内的数、认数位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演示用的教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板做底,上面插入3根木棍或粗铁丝。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纸盒,上面插入3根小竹棍。再准备一些带孔的珠子,把珠子穿到木棍上就可以用来表示数了。
  2.数位表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也可以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教具的做法是:用一块绒板,在绒板上贴上线,并在上面贴上“百”、“十”、“个”,再用纸剪一些不同颜色的圆片。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把图片贴在绒板上。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学习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用的学具卡片(以下简称“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其中第8页印有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5、6、10、11、12页。这些卡片是配合教科书帮助学生学习认数、100以内加减法、图形的拼组等内容的。具体用法可以参看有关的单元或小节的教学建议。
  4.百数图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7页,可以用于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以便于反复使用。
  5.人民币图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3~23页。包括当前流通的所有的纸币图和硬币图。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图剪下来,进行元、角、分的变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6.钟面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25页。教学前,让学生把钟面和表针剪下来,把时针和分针钉在钟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拨动表针,表示出指定的时刻。
  7.口算练习卡片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4页。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一种练习材料,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编制的。各条的练习内容如下:(1)十几减9,(2)十几减8,(3)十几减7,(4)十几减6,(5)十几减5、4、3、2,(6)20以内加减法混合练习,(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8)整十数加、减整十数,(9)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10)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1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1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13)100以内加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4)100以内减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5)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混合练习。教学时,可以根据进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条目进行练习。学生练习时,可以看着题口说得数;或者拿一张纸放在式题的右边,对准每一道题写出得数,然后大家一起对得数;也可以全班学生同时进行练习。用这种卡片进行练习,费时不多,全班每人都能得到练习。
  8.口算加、减法练习表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9页。利用表上的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可以节省教师出题的时间和学生书写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表的用法如下:
  (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第一列的数加第二列的数,如75+3,43+2……第二列的数加第三列的数,如3+34,2+66……
  (2)两位数加整十数:第五、七列的数分别加第八列的数,第八列的数加第九列的数。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第三列的数加第四列的数,第四列的数加第五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加第六列的数,第六列的数加第七列的数。
  (4)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第一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第三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
  (5)两位数减整十数:第三、五、七列的数减第八列的数。
  (6)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第三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减第六列的数,第一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
  (7)混合练习:第九列的数加、减第十列的数,上面没有列出的其他任意两列的数相加、减。
  可以把表放大挂在墙上,练习时随时使用。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七、全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由好学资源网教学实录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