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资料 > 职场攻略  >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巩固识字,会写“士、志、军”3个字,会写“同志、带领、红军、来回、白天、起来”6个词语。
  2.通过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
  1.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2.抓住关键词语,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教学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感受扁担的作用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生字,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朱德同志队伍敌人抽出难走打仗心疼
  不料敬爱带领队伍山高路陡
  2.复习内容。
  课件出示,请学生填空说一说,感受“扁担的作用”
  敬爱的朱德同志用扁担()。
  心疼领袖的战士们()扁担。
  敬爱的朱德同志()新扁担,写上“()扁担”。【设计意图】紧扣课题中的“扁担”进行复习,既渗透学生对篇章结构的整仁把握能力,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抓住关键词,感悟伟人的品质
  1.借助关键词,体会“同甘共苦”。
  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尽管山高路陡,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
  (1)看插图想象情景。
  师: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练习说话。
  师:走在最前面的是谁?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师: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先指名名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学习动宾短语“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关注年龄和动作。
  师:朱德同志穿着什么?带着什么?挑起什么?
  师:带领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生:读一读,连一连。
  师:结合文本进行拓展,文中还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找一找,看谁说的多?
  带领队伍、巩固根据地、储备粮食、藏起扁担
  师:照着样子练习说一组生活中常用的词组。
  生:打着雨伞、穿着雨衣、弹着钢琴
  师: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军长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一样(满满的)。
  ②小结人物特点。
  师: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与战士同甘共苦)
  ③朗读体会。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第一至三句。(强调两个“一块儿”)
  2.聚焦关键词,了解大家越发爱戴朱德的原因。
  (1)用换词的方法,理解“越发”的意思。
  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师:你能把“越发”换一个词,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生:可以换成“更加”。大家见了,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2)借助关键词,说说大家越发爱戴朱德的原因。
  ①借助表示时间词语
  “白天……晚上……”“整夜整夜”
  ②与第二自然段进行勾连。
  白天,朱德同志挑起粮食,走五六十里的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大家看了非常心疼。
  晚上,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战略,不休息——大家看了非常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理解藏扁担的良苦用心。
  资料拓展: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而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军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战士们都休息了,他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有时一工作就是一夜啊。
  ③想象表达: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一定会劝他不要去挑粮了,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
  引导学生从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路途的遥远与艰险;朱德的年龄与肩上的重任。
  ④读句子,认读“不料”,结合语境理解“不料”。
  师:没想到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为什么?
  ⑤补白朗读的方式,感悟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重与爱戴。
  大家见了,心里想:________。从此,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⑥补充阅读,深入感受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的高大形象。带着敬爱之情再读最后一段。
  相关资料补充
  朱德同志不仅在战争年代做到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保持着这种优良作风。1958年,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自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出示照片),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大家对朱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越发爱戴朱德同志了。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生字和新词
  1.指导书写“军、志、士”3个字。
  师:鼓励学生自主观察,一看汉字结构二看高矮和宽窄三看重点笔画。
  2.观察汉字间架结构,明确关键笔画。
  3.描一个写一个。
  师:大家互评,夸夸他哪儿写得好?或纠正没写好的地方,再写一遍,争取越写越好。
  4.自主书写词语。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封锁、险要、崇敬、稳健利落、日理万机”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封锁、险要、崇敬、稳健利落、日理万机”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质疑问难,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朱德像,简介朱德。
  朱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板书“德”,字形右边是“十、四、一、心”。在课桌上练习书写“德”
  (2)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板书“扁”,注意下面的里面是一横,多音字“担”不同的音组词。
  (3)课题补充完整,教师示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预习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1回顾预习情况。
  2交流预习情况。
  (1)生字词正音。
  生词:朱德到达布匹药材官兵着急毛竹防止甩得老远
  难读的词语:会师增添崇敬敬佩井冈山十分险要日理万机稳健利落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难读的句子:
  ①根据地周围地势十分险要,上山下山非常难走。
  ②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需的食盐、布匹、药材和粮食奇缺,红军官兵的生活十分困难。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疏通课文。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5)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质疑。
  学生质疑预设:
  a朱德是谁?扁担是什么?
  b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c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d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
  三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2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查字典理解“会师”“记”。
  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记在字典中的含义有:
  ①在脑子里保留着印象。
  ②把事情写下来。
  ③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
  ④符号;标志。
  ⑤皮肤上天生的色斑。
  ⑥量词,用于动作的次数。
  想一想“朱德记”的“记”应取的解释是:()
  这些词语中的“记”又分别是什么意思?选择填空。
  记忆()日记()笔记()胎记()一记耳光()
  过度: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2学习生字:朱、达、冈、匹、材
  3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跳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质疑。
  (1)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3)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
  二、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指导理解第一个问题: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1)自由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言,回答问题。
  提示:课文总共有五处可以说明朱德是用扁担来挑粮的。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仔细地体会,全面的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的读懂课文内容就要落实到每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内容主要集中在第2、3、4自然段中。
  (2)指导学生完整、连贯、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提示:这是文章的重点问题,也是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朱德挑粮的样子,战士对朱德的敬佩和心疼来理解“藏扁担”的原因。重点抓住的词有:地势十分险要、非常难走、往返50千米、穿草鞋、满满的一担粮、稳健利落、甩得老远、日理万机、翻山越岭等等词语来体会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及战士们对他的崇敬和爱戴。
  3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读了文章,你想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有关生字:官、甩、急、竹、防
  (2)课堂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甩( )记( )桃( )防()仿()
  用( )纪( )挑( )放()访()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和()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
  (3)写出和下面句中带横线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a朱德同志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
  b大家很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同志、带领、部队、会师、生产、草鞋、敬爱”等9个词语的意思。
  3、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词的句子补写完整。
  4、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难点: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画像、朱德的扁担图片。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学会写“德、扁、担、记、志、部、产、茅、
  挑、争”这十个生字。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教学“扁”,注意不要写成“肩”。
  教学“担”,扩词。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教学“挑”,注意右半部分笔顺:Jy5l扎兆兆。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记。)
  (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教学“德”,字形: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是“一心”。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的意思。学“记”。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
  (4)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2、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5、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1928年井冈山会师
  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2)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①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a、(),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②(看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读:可是——
  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什么?
  (3)朗读1、2自然段。
  6、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
  德:左让右。
  扁:内赂宽。
  挑:竖弯钩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横左长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将今天学的生字各写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本的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段,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跳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学会第3段有关字词。
  3、能有感情地熟读第3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听写词语:
  扁担、朱德、同志、部队、挑粮
  (2)课文1、2自然段讲了什么?,在,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2、教学第3自然段:
  (1)(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②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②书上是怎么写的?读1、2句。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④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⑦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仍答案?
  ②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
  大家想太累劝藏因此又找来
  ②指导朗读。
  “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④引读:大家见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3、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有关生字:
  鞋:左右相等。
  戴:左下写得扁小些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过程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书写“朱志冈守攻”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1、出示挂图师介绍朱德
  2、完善课题,板书:朱德的扁担
  3、指导学习生字:朱(认读字音,识记字形。)
  4、齐读课题。
  二、收集信息,自学质疑
  1、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可以反复地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读准生字,在课文中画出这些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生字。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个别学生读,开火车读。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4)读准了生字,就能更好地读通课文,大家把课文再读一遍。
  (5)相机正音,范读或领读难读的句子。
  4、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每组推选5名代表开火车读课文,看哪一组开得稳?为了赛出好成绩,我们先练练。
  5、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练读难读的句子。自由练读课文。
  6、互动探究完善认知、比赛读,评议。
  三、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对照笔顺练习书空。
  2、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的?
  相机引导,肯定好的方法。
  3、你觉得哪些字容易写?哪些字难写
  4、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6、展示个别作业,点评。设计,语文,教学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教材简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人物单元中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扁担,其实是通过叙述与扁担有关的感人故事,来赞颂朱德总司令不畏艰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文中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映衬朱德形象,对其挑粮动作的描写更是生动传神,同时还配备了与之相吻合的插图。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围攻、坚守”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文结合,话说扁担,引出人物形象
  1、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宝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出示扁担图)看,这是什么?(板书:扁担)
  (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2、挑粮食的.扁担不是很普通吗?怎么会成为宝贝,还藏在博物馆里呢?可真奇怪!别急,请你再仔细看一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上面写着三个字“朱德记”,这是朱德在扁担上做的一个标记,(板书:朱德)告诉大家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2)听说过朱德吗?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示朱德图)瞧,他就是朱德,多么威风,多么神气!
  3、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1)齐读课题。
  (2)点拨:这根扁担可不是别人的,是朱德的。再读课题。
  二、充分诵读,形象板书,了解故事背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读词语。
  (1)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 朱德 朱德同志
  (2)粮食 生产粮食(就是种粮食) 储备粮食(就是储存粮食,把粮食存起来慢慢吃)
  (3)坚守 围攻 粉碎 敌人 红军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3、词语读得有滋有味的,真不错。接下来再请同桌一起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读了两遍课文,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呢?(简单交流)
  5、红军为什么要挑粮?请再认真地读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想。
  6、在江西有一个地方叫“井冈山”。那里群山环绕(板画山),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板画“红旗”)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板画“红旗”)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胜利“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
  7、书上第一小节是这样介绍的。
  (1)谁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刚才学的词语都读准了,真会学习)
  (2)谁再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句子读通顺了,真不错!)
  (3)读了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4)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板书: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板书:攻)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板画)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围)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板书:守)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所以,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融入个人情感的基础上巩固用词习惯。
  3、理解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的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师提前藏收学生玩具的用意事例及学生请假的“缺人”事例。
  2、生字卡片。
  重难点、关键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经过。
  2、联系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前些天,班上xx同学的悠悠球被老师藏收,现在请他讲感受。
  2、上周班上另一xx同学因感冒缺席,请学生围绕他的空位讲讲那次上课的失落感受。
  3、今天,我们还将认识藏缺事件的另一人、事,出示问题: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二、学生猜答,了解朱德历史背景。
  三、围绕“藏”和“做”学习课文。
  1、大家用铅笔做〈画〉根扁担在书上,快说;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
  2、扁担弯了没有?〈出示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的投影。〉
  3、组织学生讨论:从“弯”、“满满”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组织学生思考: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引思句子:“战士们想朱德同志那么辛苦,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教师指导理解“翻山越玲”。
  5、引导学生擦去书上画的扁担,换写一句“我”把扁担藏到哪个地方的话。
  6、引导学生体会“山高路陡”,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7、朗读提示: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读表达出来。
  8、一个“藏”字,让你谈体会到了什么呢?这些也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
  9、小结:真是“藏中见真情”啊!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藏〉
  10、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11、解释“连夜”、“赶做”的意思。
  12、升华主题:〈1〉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2〉朱德做扁担又让你感到他怎样?
  四、巩固字词。
  1、教师一句一句地带读一遍,学生再试着背读一遍。
  2、抽读生字卡片。
  五、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1、日记一则:写学生的悠悠球被藏,xx同学缺席,课文朱德的扁担被藏三件事。
  2、交代隔天上课前老师会提问日记里各件事缺藏后分别要怎样做。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藏——战士们对首长的关爱
  做——朱德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8个只认不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四、学习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第1自然段,这里有些词语谁能来读读?
  2、出示词语:扁担布匹官兵仍然严密封锁日理万机
  二、激趣导入,引导质疑,整体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顾课文内容,画扁担。
  2、认识朱德的扁担。(课件出示:有一排扁担,其中一根上刻有“朱德记”字样)
  师:这些扁担是当年红军战士用过了,你能发现哪根扁担是朱德用的呢?(生答)我记得课文中也有这三个字,请大家快速打开书看看吧!
  3、生读。(课件出示相应句子:“为了防止……三个大字”)
  4、师:原来他是为了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
  5、激疑: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呢?
  6、自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7、全班交流。
  ①生答:战士们怕他累坏了。
  ②请大家再自由地读,把你们的想法和小伙伴说一说。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贵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粮辛苦。
  1、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感受朱德挑粮辛苦。
  2、围绕“挑粮辛苦”,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并朗读句子。
  ①“朱德同志常随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一天往返50千米。”
  a、什么是往返?在课文中往返指从哪到哪儿呢?朱德一天这样往返多么远的路?50千米那是多少?
  b、读来读读这句?
  c、男生齐读此句。
  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还从哪里知道朱德挑粮十分累?
  ②句子“根据地周围地势十分险要,上山下山十分难走。”
  a、大家爬过山吗?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险要?
  b、课件出示图片(朱德挑粮走过的画面)这山,这树林,这哪是路啊,朱德在这里行走会遇到什么危险呢?
  c、指名说,再读此句,女生齐读。
  ③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被他甩得老远。”
  a、从这句中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挑粮很辛苦?(满满的)
  b、老师这里有一筐米,它满了吗?(没)老师再倒些,满了吗?呦,好重啊,你们帮我抬下去,(把二名男生上台)告诉大家什么感觉?(太重了)
  ④出示整个2自然段。(重点词语做上记号)
  ⑤指名读,齐读。
  3、联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句话,感受挑粮的紧迫。
  a、请大家再读第二自然中的前2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b、师相机出示“奇缺”卡片,齐读。“奇缺”是什么意思?
  c、出示视频画面:井冈山被敌人围困的画面。
  4、再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感受朱德乐观的精神。
  a、再看看朱德是怎样挑粮的,再齐读最后一句,我们看文中插图,挑粮多累了,可是朱德脸上却是笑咪咪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座之间互相商量商量。
  b、齐读第二自然段。
  c、过渡:除了挑粮累,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累呢,看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你感受的句子画下来。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劳累。
  1、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句子。
  a、谁把找到的句子读给我们大家听?
  b、出示句子“四十开外的的.人……怎么办?”
  c、朱德是军长,他有哪些工作做?相机出示并解释“日理万机”齐读此词。
  d、齐读句子,再读,把担心、心疼读出来。
  2、理解关键词语,感受朱德工作的劳累。
  3、朗读相关句子,表达心中对朱德的敬佩之情。
  4、听课文录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a、没了扁担,朱德会怎么做呢?你们听(播放后面部分录音:“没了扁担……三个大字”)
  b、出示朱德挑粮的视频画面。
  c、想象:如果你就是藏扁担的小战士,看到朱德又在挑粮你会想到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创设情境,体会战士心中的惊奇、崇敬之情。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挑粮,看到朱军长走在前面,你会怎么做?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师总结全文,再读课题。
  4、小律动:手指操。(十个小手指握握手,上拍拍,下拍拍,翻个跟头拍拍手。)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官”、“甩”
  a、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用尾巴向右甩)
  2、范写“官”
  3、学生书写生字。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
  生产草鞋打仗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
  一起读读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
  ②出示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或课件。
  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③让学生看书上插图。
  “朱德记”三个字写在哪儿呢?(扁担上)
  “记”在这里表示标志、符号。
  在扁担上写“朱德记”表示这根扁担是谁的呢?(朱德的)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记”三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辈的故事、名言。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红军革命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受到光荣的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1、 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红军革命根据地和与朱德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 朱德的扁担。
  3、 齐读课题,读准轻声音节“扁担”。
  4、 针对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读一读,帮一帮。
  3、教师抽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 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7、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自主质疑。
  8、 齐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 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介绍朱德,朗读歌谣。
  1、学生自主汇报搜集的朱德的资料,教师补充。
  2、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3、出示歌谣,学生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过度:
  听到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以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三、 感悟课文。
  1、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
  (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3、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1) 学生读句子,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2) “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学生齐读课文。
  7、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
  (1)指名朗读。
  (2)分组表演挑粮的过程。
  (3) 自由组合表演。
  8、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
  9、教师小结:
  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10.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三课时
  一、 复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
  二、 学习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说词,看谁说的多。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评学生的书写。
  三、 丰富词语库:
  情不自禁 解决 浩浩荡荡 醒目
  四、作业:
  听写字词。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

  教学要求: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要求:
  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
  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总结填空:
  这个有故事主要讲了( )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大家对朱德同志( )。
  二、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共四笔,同字框加撇.点。
  必:共五笔,心加撇。
  守:共六笔,上下结构,宝盖头加寸。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劝:共四笔。左右结构,左边“又”中的撇变成点。
  记:共五笔。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不能写成“已”。
  朱:共六笔。第五笔的撇和第六笔的捺要写得舒展。
  产:共六笔。第六笔是竖撇。
  并:共六笔。上下结构,第二笔是短撇,下面是“开”。攻:共七。左右结构,第三笔是提。
  志:共七笔。上下结构,上面是“士”,下面是“心”。
  三、课堂作业。
  1.描红练习。
  2.扩词练习。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由好学资源网职场攻略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