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知识积累  >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精选11篇)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1

  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位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相机进行口算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随生答板书:(1)5+2=7 7+1=8(2)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芳芳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
  (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喂完了小鸡,芳芳来到了奶奶家后面的小河边,看到小河边有一棵高高的树,一群小鸟正在上面快乐地飞翔呢!(多媒体出示动态的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看了这幅图,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连加算式吗?(板演齐练)指名问:4+3+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小河边有高高的树,清澈的小河里,还有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游玩呢!(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你会列出一个连减算式吗?9-2-4表示什么意思?得数3表示?为什么从9里面去掉呢?
  4、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给小鸭子找家的游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其间渗透一些需逆思考的题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体验到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整,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进行相应的反馈)
  【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共享”。 】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慢慢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布置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与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5 + 2 + 1 = 8 8 - 2 – 2 = 4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能力目标: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情感目标: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媒体
  “连加连减(二)Swf”、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5+25-28-2
  5+37+13-1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二、导入学习新课
  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一)学习连加
  1.演示,引出算式。
  (1)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2)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2)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1)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2)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二)学习连减
  1.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1)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2)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 □ ○ □ ○ □
  3.交流。
  (1)说说“8-2-2”的含义。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1)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2)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4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据此,本教学设计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设计借助教材情境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采用思考、交流、比较、反馈等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教学设计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以讨论、比较不同的列式等方法让学生经历新知的获得过程,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是同学们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1情境图及表格)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个
  34个
  22个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同学们分成三个组帮助农民伯伯,他们收获了很多大南瓜)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
  生1: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生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生3:三个组一共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思考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
  (问题1和问题2比较容易解决,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师:(针对问题3)第三位同学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问题3吗?请大家认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生汇报算式:28+34+22,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有三个加数的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先独立计算28+34+22,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算法)
  师:这种方法是大家普遍采用的,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呢?
  (学生汇报不同的'算法,教师用课件出示不同的算法)
  师:比比看,这几种算法有什么区别?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进行算法比较,说出哪种算法更简便及理由)
  师:让我们一起来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好吗?
  (师生共同总结)
  3.学习效果检测。
  师:连加计算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让我们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6+25+17=54+20+16=
  (计算后小组内进行汇报,师指名板演)
  设计意图: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 页的内容及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一8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把整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 。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
  (l)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
  (2)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老师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4/15+1/15=(4+1)/15=5/15
  5/15+7/15=(5+7)/15=12/15=4/5
  方法二:4/15+1/15+7/15=(4+1+7)/15=12/15=4/5
  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3)出示问题: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1-2/15-12/15
  请学生试着计算。老师提问:“1 ”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为什么?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板演出来:1-2/15-12/15=15/15-2/15-12/15=( 15-2-12)/15=1/15
  提问:如果将2/15换成3/15,请你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1-3/15-12/15=(15-3-12)/15=0/15
  提问:0/15是多少?你能解释吗?
  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 的'分数都等于o 。
  2、完成教材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 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 题。
  学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4、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 题。
  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注意在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另外,如果被减数是“1 ”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出现o 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 。
  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3个数的连加连减,并能计算出得数。
  2、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喜欢参加数学计算活动,体验活动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活动准备:
  1、教具:仿真人民币,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统计格,题卡,小票,红旗,奖品,购物篮,塑料袋6个。
  2、学具:仿真人民币,铅笔,操作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好,走线。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今天教师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好,打过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师了,转过来和陈老师做好朋友吧,陈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师:HELLO,我是好上好超市的陈经理,今天特地来邀请小朋友去参加我们超市举办的“超市大赢家”的游戏比赛,想参加吗?
  师:让我们一起先排好队,顺时针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脚尖亲脚跟,安安静静地走去超市吧。
  2、线上游戏:快乐大巴
  师:好上好超市到了,好多健身器材呀!咦,还有玩具汽车呢!我们先来玩玩开汽车的游戏好吗?
  师:这是一辆开往北京的“快乐大巴”,被我摸过头的小朋友,请你们先上车吧。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车上现在有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快上来,车上现在共几人?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要到站,嘟嘟嘟、嘟嘟嘟,你们几个请下车,车上现在剩几人?
  二、集体活动
  1、学习3个数连加
  师: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朋友手上已经戴好了“爸爸”“妈妈”“宝宝”的胸牌,请你们选择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胸牌,组成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并且,请根据你们胸牌的颜色,选择相应的家庭代号,轻轻的坐下来。
  师:比赛正式开始!我为每个家庭准备了20元的备用金,今天的比赛规则是用钱用得合理,完成工作最迅速的家庭,就是我们的冠军家庭。现在请每组家庭派一名成员来领取备用金。
  师:我们要开始购物了,请每个家庭去超市购买三样物品,买单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名幼儿组成的家庭自由购物,音乐)
  (师扮演:亲爱的顾客朋友们,欢迎光顾好上好超市,由于现在是下班时间,是购物高峰期,人员拥挤,请您带好您的宝宝,管理好您的财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谢谢!)
  (每个家庭排队买单)
  师:请每个家庭分别说说,你们买了什么?
  师:我们买的3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师:哦,刚才已经买过单了,但是陈经理想知道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超市大赢家”第一回合的挑战开始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在黑板上计算出你们买的三样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在这个环节中,哪组家庭最先完成工作的就是第一回合的冠军!
  (引导幼儿一起操作,列式计算。选出暂时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幼儿述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师小结:真不错,要计算三样物品一共多少钱,就用三个数连加。
  2、学习三个数连减
  师: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由此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帮助日本群丛度过难关,全世界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受灾的日本人吗?
  师:好,好上好超市正在举办募捐活动,请每个家庭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一帮那些可怜的人们,捐款的金额不限制,也就是说你们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但是,捐款也是有要求的哦,在捐款之后,请在黑板上记载好你的捐款金额。
  (捐款与记录)(师:谢谢!您真有爱心!谢谢!受灾的人们会感谢您的!谢谢,你是爱心小天使!)
  师:各组家庭请注意,20元备用金,超市购物花了一些,捐款花了一些,还剩下多少钱?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这可是“超市大赢家”第二回合的较量了,请每组家庭派出一名成员来大显身手。
  (引导幼儿一起列式计算,评选领先家庭,贴好红旗)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师小结:哎呀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也是这样想的,要想知道还剩下多少钱,就要用钱的总数,减去第一次花掉的,再减去第二次花掉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连减。
  三、分组活动
  师:每个家庭剩下的钱不多了,可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办呢?(幼儿:赚钱)
  师:好,超市有一些工作需要各位帮忙完成,这可是第三回合的.较量哦,哪组家庭先完成工作可以为你的家庭争得一面红旗。
  力量组:超市的玩具柜套圈摆乱了,需要一定的力气来整理哦,因为你们是力量组的,请你们把每个圈内的计算题算出来,套在和它得数一样的套圈娃娃身上,用线连起来。
  智慧组:超市又到清帐的时候了,请你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帮陈经理把这些帐单的结果算出来。
  (幼儿工作,教师巡回检查,核对。评选出第三回合领先者,贴好红旗。)
  四、交流小结,延伸生活,师幼道别
  1、评选冠军,颁发奖品。
  师:那么,哪组家庭是今天的超市大赢家呢?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今天的冠军家庭!好,现在开始发放奖品。
  师:冠军只能评选出一个,没有得到冠军的家庭并不是很差,你们也是最棒的!加油,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也来尝尝拿到冠军的滋味,好吗?
  2、“超市大赢家”的比赛结束了,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帮爸爸妈妈做好家庭收支记录,做个理财小管家哦!
  教学反思: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7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掌握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分析:
  这两个例题是教学带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例5是带分数连加,与带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几个加数可以一次通分,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公成带分数。例6是带分数的连减。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时,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使拿出1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进来还不够减时,就要从整数部分拿出2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起来再减。可以一次通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P136准备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5
  A、出示例5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对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
  D、看书P136
  E、说一说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F、试一试P136
  2、教学例6
  A、出示例6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通分后再看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要怎么办?
  D、从整数部分拿出1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起来后,够了吗?还不够,怎么办?
  E、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F、
  G、试一试
  3、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计算练习P137、1--3
  2.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3.带分数连减时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8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减法的计算,并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计算。
  教材分析:
  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所以,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教材先安排了三道通分的复习题,复习已学的`通分知识。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例1,结合直观图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重点是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例2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3,结合异分母分数连减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有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采用不同的通分方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把三个分数通分P124准备题
  2.计算P124、2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3
  A、出示例3
  B、读题后列出算式
  C、想一想这三个分数的分线有什么特点?怎么计算?
  D、反馈讲评
  E、看书P124
  2.教学例4
  A、自学例4,看了后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B、你觉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有什么时候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C、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尝试练习P125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25、1--2
  2.比较大小P125、3怎么比较?
  3.应用题P126、4--5
  4.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时候?你还想说些什么?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9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1.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
  (1)把第一步加或减得出的结果记在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次运算。
  (2)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2.3 考点分析: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再进行运算,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工具
  课件、小棒、三角形、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出示10之内的加、减法,请同学们口算。
  2、出示图片,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
  探索新知
  一、学习连加
  1、引导观察
  师:同学们,芳芳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芳芳在干什么?
  (出示芳芳在喂5只小鸡)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认真看发生了什么事?出示来了2只鸡的图片。
  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5=2=7)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出示又来了1只鸡的图片。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谁能把图意叙述一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
  生:芳芳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
  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小鸡。)
  学生说出算式:5十2十1
  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不是。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师:像这样一个数加上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叫连加。
  板书课题: 连 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师板书:在5+2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并把得数7记录在横线下面,再在7+1的下面划一条横线,写出得数8。
  师再演示一遍课件加深算理。
  ④再出示小熊图片,以此为例讲述连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的运算方法与过程。
  5、做一做:
  学生摆小棒,先摆出4根小棒,再摆出3根小棒,最后摆出1根小棒,一共是几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呢?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学习连减
  1、出示挂图
  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又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2、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减”
  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
  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 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师板书:在8-3下面划一条横线写上5,在5和2的下面划横线,相减得3。
  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再出示海鸥图片,以此为例讲述连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减的运算方法与过程。
  4、做一做:
  学生摆圆片,摆出9个三角形,先拿走5个,再拿走3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计算?
  5、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你用连加连减来计算的问题?
  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的第1题。
  2、练习十四第2题。
  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图意,将算式补充完整。
  3、练习十四的第4题。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学生先说题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4、练习十四的第5题。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5、做: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初步体会到了计算的变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会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口算和计算能力。这节课的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下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同学们课后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先梳理,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把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方法牢牢的掌握,多练、多算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10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
  1)应用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 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 11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计算理解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属于培养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而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知识技能目标)
  (2)让学生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计算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
  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说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创设喂小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2、观察讨论,探讨研究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感受生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生活劳动,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观察意识。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数手指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初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质疑问,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有位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个农场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经常在家里干活,今天他又来帮爸妈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观察探索,学习连加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一: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谁会列式?
  板书:5+2
  操作二:又来了1只
  师:这时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列式?生说。师板演:5+2+1=8谁会读这个算式?读作:五加二再加一等于八。
  该怎么运算哪?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这个连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哪?你能用手指当做小鸡来数一数,说一说吗?)
  三、学习连减
  师: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请学生站起来指着图说说)
  生: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
  列示:8—2—2=4
  师: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你会读这个算是吗?
  生: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用减号连起来的算式叫连减,在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剪掉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四、巩固深化
  做一做:课本上的两道题,看图列式说图意,用手计算。
  强调: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是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完成练习题。
  五、课外延伸
  学生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8—2—2=4
  说总结反思:
  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创新性,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精选11篇)由好学资源网知识积累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说课稿(精选11篇)